分享

微展览 |齐白石艺术精品赏析

 孟溪ProbeT连山 2017-07-22


  齐白石(1864—1957),幼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他传奇的一生,是众所周知的。其少时学雕花木工;1888年始学画,任龙守山诗社社长;1902年起7年间“五出五归”出游于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1917年二次入京。1919年定居北京;1926至1936年应聘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1937年自加两岁;1946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应聘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

  白石先生是一位集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之大成的艺术家。无论是绘画,还是篆刻,他都勇于创新,敢于开宗立派,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为世人所称道。湖南省博物馆身处白石先生家乡,利用地缘便利收藏其不同阶段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多达300余件,尤为可贵的是收藏了多幅先生早期即探索时期风格的作品。小编从我馆馆藏众多的白石先生作品中遴选部分精品,希望通过此次微展览使更多的观众能一睹白石先生从“木匠到大师”的艺术风采。


绘画作品

齐白石孤舟渡海图轴

  纸本 纵67.8厘米 横42.1厘米

  画面主体为浩淼的水波,远处,即画面上端写一孤蓬小舟载一人于浪间沉浮,近景则为岸渚的一片树林。构图极简,用色清淡,传达出一种苍茫而又执着的情绪。

齐白石红梅图轴

纵100cm 横46cm

该图作于1956年,墨色俱老,是其晚期花卉佳作。

齐白石虾戏图轴

纵99cm 横34cm

  该图作于1948年,画的是其最擅长的虾,充分表明他用墨用水功夫之精妙,他所表现出的虾体似乎总是水淋淋的,如同真的生活在水中,一张白纸便成了一溪清水。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齐白石瓜藤蛙戏图轴

纵123.5cm 横40.6cm

  丝瓜藤下,几只青蛙在嬉戏,构成十分动人的画面。白石先生大胆使用浓墨画青蛙,而且使之栩栩如生。该图为其中期佳作。


  书法作品

齐白石篆书九言联

纵175.2cm横23.8cm

  篆书联“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无苦集灭道无智无得”,是其于1930年,写赠好友夏寿田的作品,为其篆书的典型风貌。

齐白石行书轴

纵135.8cm 横33.8cm

  “余年安得子孙贤”,作于1939年,这是写第七幅同样内容的作品,送其后人“良止(芷)”收藏,是其晚年的行法佳作。

齐白石行书五言联

纵130.7cm 横30.7cm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作于1948年,是其送友人“宇乡先生”的大字行书联。亦为其晚年佳作。

齐白石行书轴

纵76cm 横46cm

  该作品是其早年行书诗轴,书体完全是学同为湖南人的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字体,是研究其早期书风的重要实物资料,极为珍贵。


  篆刻作品

狮纽白寿山石“榜眼”白文印

3.1cm×3.1cm×6cm

该印是其40——50岁左右期间,为好友夏寿田(午诒)所刻的。

楚石“黄金虚牝”白文印

4.8cm×1.1cm×7cm

  该印为其早期作品。印的边款是用何绍基书体刻的,而且石质亦是其家乡常见的黑色“楚石”,这是他早年治印最常用的石材。

楚石“草间偷活”等朱文印

3.8cm×3.7cm×2.3cm

  该印主面印文为:“草间偷活”,左侧面印文为:“重游京师归后”,右侧面印文为:“丁巳劫灰之余'。 三面印文所表述的内容都是在同一年内所发生的事情。“丁巳”是齐白石先生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著名的“衰年变法”便始于这一年,即1917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