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看云起的日志

 鲤鱼山九龙门 2017-07-22

先进篇第十一
(共二十六章)

(朱熹《集注》把第二、第三两章合并为一章。刘宝楠正义则把第十八、第十九和第二十、第二十一各并为一章。)

 

11.1子曰:“先进⑴于礼乐,野人也;后进⑴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未曾有过爵禄的一般人,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要我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注释】⑴先进,后进——这两个术语的解释很多,都不恰当。译文本刘宝楠《论语正义》之说而略有取舍。孔子是主张“学而优则仕”的人,对于当时的卿大夫子弟,承袭父兄的庇荫,在做官中去学习的情况可能不满意。《孟子?告子下》引葵丘之会盟约说,“士无世官”,又说,“取士必得”,那么,孔子所谓“先进”一般指“士”。

分类:《论语译注| 阅读(2692)| 评论(0)

乡党篇第十
本是一章,今分为二十七节。

 

10.1孔子于乡党,恂恂⑴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⑵言,唯谨尔。
【译文】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非常恭顺,好像不能说话的样子。他在宗庙里、朝廷上,有话便明白而流畅地说出,只是说得很少。
【注释】⑴恂恂——恂音旬,xún,恭顺貌。⑵便便——便旧读骈,pián。

10.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⑴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译文】上朝的时候,[君主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恭敬的样子。君主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行步安祥的样子。
【注释】⑴誾——音银,yín。

分类:《论语译注| 阅读(2209)| 评论(0)

子罕篇第九
(共三十一章)

(朱熹《集注》把第六、第七两章合并为一章,所以作三十章。)

 

9.1子罕⑴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孔子很少[主动]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
【注释】⑴罕——副词,少也,只表示动作频率。而《论语》一书,讲“利”的六次,讲“命”的八、九次,若以孔子全部语言比较起来,可能还算少的。因之子贡也说过,“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篇第五)至于“仁”,在《论语》中讲得最多,为什么还说“孔子罕言”呢?于是对这一句话便生出别的解释了。金人王若虚(《误谬杂辨》)、清人史绳祖(《学斋占毕》)都以为造句应如此读:“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分类:《论语译注| 阅读(2768)| 评论(0)

泰伯篇第八
(共二十一章)

 

8.1子曰:“泰伯⑴,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⑵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品德极崇高了。屡次地把天下让给季历,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赞他。”
【注释】】⑴泰伯——亦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有三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周文王)。据传说,古公预见到昌的圣德,因此想打破惯例,把君位不传长子太伯,而传给幼子季历,从而传给昌。太伯为着实现他父亲的意愿,便偕同仲雍出走至勾吴(为吴国的始祖),终于把君位传给季历和昌。昌后来扩张国势,竟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到他儿子姬发(周武王),便灭了殷商,统一天下。⑵天下——当古公、泰伯之时,周室仅是一个小的部落,谈不上“天下”。这“天下”两字可能卽指其当时的部落而言。也有人说,是预指以后的周部落统一了中原的天下而言。

分类:《论语译注| 阅读(2638)| 评论(0)

雍也篇第六

(共三十章)

(朱熹《集注》把第一、第二和第四、第五各并为一章,故作二十八章。)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⑴。”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做一部门或一地方的长官。”
【注释】⑴南面——古代早就知道坐北朝南的方向是最好的,因此也以这个方向的位置最为尊贵,无论天子、诸侯、卿大夫,当他作为长官出现的时候,总是南面而坐的。说见王引之《经义述闻》和凌廷堪《礼经释义》。

6.2仲弓问子桑伯子⑴。子曰:“可也简⑵。”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⑶大⑷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仲弓问到子桑伯子这个人。孔子道:“他简单得好。”仲弓道:“若存心严肃认真,而以简单行之,[抓大体,不烦

分类:《论语译注| 阅读(3722)| 评论(0)

公冶长篇第五
(共二十八章 
 

(何晏《集解》把第十章“子曰,始吾于人也”以下又分一章,故题为二十九章;朱熹《集注》把第一、第二两章并为一章,故题为二十七章。)
5.1子谓公冶长⑴,“可妻⑵也。虽在缧绁⑶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⑷妻之。
【译文】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曾被关在监狱之中,但不是他的罪过。”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注释】⑴公冶长——孔子学生,齐人。⑵妻——动词,去声,qì。⑶缧绁——缧同“累”,léi;绁音泄,xiè。缧绁,拴罪人的绳索,这里指代监狱。⑷子——儿女,此处指的是女儿。

分类:《论语译注| 阅读(3369)| 评论(0)

里仁篇第四
(共二十六章)
 

4.1子曰:“里⑴仁为美。择不处⑵仁,焉得知⑶?”
【译文】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
【注释】⑴里——这里可以看为动词。居住也。⑵处——上声,音杵,chǔ,居住也。⑶知——《论语》的“智”字都如此写。这一段话,究竟孔子是单纯地指“择居”而言呢,还是泛指,“择邻”、“择业”、“择友”等等都包括在内呢?我们已经不敢肯定。《孟子?公孙丑上》云:“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便是指择业。因此译文于“仁”字仅照字面翻译,不实指为仁人。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分类:《论语译注| 阅读(4669)| 评论(0)

八佾篇第三
(共二十六章)
 

3.1孔子谓季氏,⑴“八佾⑵舞于庭,是可忍⑶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甚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注释】⑴季氏——根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的记载和《汉书?刘向传》,这季氏可能是指季平子,卽季孙意如。据《韩诗外传》,似以为季康子,马融注则以为季桓子,恐皆不足信。⑵八佾——佾音逸,yì。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卽六行,四十八人。大夫用四佾,三十二人。四佾才是季氏所应该用的。⑶忍——一般人把它解为“容忍”、“忍耐”,不好;因为孔子当时并没有讨伐季氏的条件和意志,而且季平子削弱鲁公室,鲁昭公不能忍,出走到齐,又到晋,终于死在晋国之干侯。这可能就是孔子所“孰不可忍”的事。《贾子?道术篇》:“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为忍。”这“忍”字正是此意。

分类:《论语译注| 阅读(5100)| 评论(1)

学而篇第一
(共十六章)

 1.1子⑴曰:“学而时⑵习⑶之,不亦说⑷乎?有朋⑸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⑹,而不愠⑺,不亦君子⑻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注释】⑴子——《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⑵时——“时”字在周秦时候若作副词用,等于《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

分类:《论语译注| 阅读(11594)| 评论(2)

《论语译注》例 言

2011-01-17 14:11

例   


    一、在本书中,著者的企图是: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易而正确地读懂《论语》,并给有志深入研究的人提供若干线索。同时,有许多读者想藉自学的方式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本书也能起一些阶梯作用。
    二、《论语》章节的分合,历代版本和各家注解本互相间稍有出入,著者在斟酌取舍之后,依照旧有体例,在各篇篇名之下,简略地记述各重要注解本的异同。
    三、《论语》的本文,古今学者作了极为详尽的校勘,但本书所择取的只是必须对通行本的文字加以订正的那一部分。而在这一部分中,其有刊本足为依据的,便直接用那一刊本的文字;不然,仍用通行本的文字印出,只是在应加订正的原文之下用较小字体注出来。
    四、译文在尽可能不走失原意并保持原来风格下力求流畅明白。但古人言辞简略,有时不得不加些词句。这些在原文涵义之外的词句,外用方括号[]作标志。
    五、在注释中,著者所注意的是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方式、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和风俗习惯的考证等等,依出现先后以阿拉伯数字为标记。

分类:《论语译注| 阅读(1007)| 评论(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