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国民一员 2017-07-23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十枚契丹大字符牌试译杂谈

今天,接着再请大家欣赏十枚契丹大字符牌,它们也是134枚套牌的一部分。说是试译,其实只是查字典一般,把牌上文字一个个与手头能收集到的辽契丹大字墓志铭,一篇篇逐句逐字比对,见有相同的就摘抄下来,碰巧牌上这个字或词被哪位专家翻译过或猜出过,那牌上的这个字或词就算被译出了。当然,笔者也试着“以已知猜未知”,也猜出过一些字词,也验证过是对的,但总的来说是学步,够不上是译。所以,笔者的试译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查字典而已,是人都会的。

十枚符牌的数据和形制就不一一介绍了,图很清晰,一目了然。主要请大家欣赏牌文,契丹大字的端庄秀美与遒劲雄浑。其书法有唐楷之端庄,亦有魏碑之遒劲,亦楷亦隶,书写得这样雄浑,这样秀美,煞是难得。把它们视为辽代书法的巅峰之作,应不为过。牌文大字比石刻大字精美整洁,应是公认的,把其视为契丹大字的标准字帖,应不会有人异议吧?

契丹大字,经几代人的努力,已破解了几百字。应该说成绩不小,但与约五千多字的总数相比,大约只有十分之一左右,距离全部破解还有很长的要走。有朋友提出用近年发现的契丹文活字进行“正字”的方法来,促进契丹文字的解读。建议很好,但要实行很难。首先认定活字真假很难,断代更难。最可靠的石活字,因无专业设备可进行准确的年代确认,一直放在仓库无人问津。铜活字,木活字,陶活字,虽有设备可测,但无可资比对的可靠的数据库,结果不好认定。

技术手段说来还是次要的,最大的阻碍来自国家和专家。自小课本里就讲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工人毕升发明,现在让国家承认他错了,活字印刷术是被他们一直视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契丹族发明,这个弯一时能转过来吗?四大发明一下子发现有两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竟是契丹人发明,不要说为此鼓吹了一辈子的中国科学家、历史学家、思想家产生抵触情绪,就连我这个从小生长在契丹故地的标准汉人,河东裴氏的后代竟也难过了好长时间。

直到今天,无一国家机构过问此事,社科院、印刷学会联系到今天竟无一人搭理。一批契丹文石活字送到内蒙古大学,学校竟拿不出三万元收购。他的一位副校长竟找我求给活字找买主。文字学家更是怕活字的认定,殃及自己的权威地位。他们怕一对照活字,发现他的研究大部分离真实尚远,名誉地位都会受到影响。你想,他们会积极吗?目前,只听到他们否定的声音,没见一位亲自来看看实物,研究研究。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学术界!我已无言!

回过头来,再介绍大字符牌,为节省篇幅我仅按排列顺序把译文逐一介绍,没译出的径写不识。译文仅供参考。图1、第一字译作“天”,第二字早期曾作为小字“年”,后改为大字“大”,第三字不识。图2、第一、二字不识,第三字作“亥”,“猪”,“卫”,第四字作“宁”,又作“人”,“堇”。图3、上三字“天皇帝”大家都认识,右足两字为“齐王”,左足两字不识。图4、头两字为“今”,三四两字作“圣”,第五字为“帐”,也作“之”。图5、头两字不识,三四两字作“承祧仪”。图6、一二两字仍为“承祧仪”,第三字不识。图7、第一字音为舍,义为“好”,第二字不识,第三字作“君”,第四字不识。图8、第一字为“黑”,第二字不识,第三字作“年”,“父”,第四字作“嫁”,“给”,“予”。图9、第一字作“亥”,“猪”,“卫”,第二字音“舎”,义“好”,第三字不识,第四字作“君”,第四字不识。图10、第一二两字译作“斡鲁朵”,三四五字不识。

牌文中有五个完整的词,需要解释一下:图3的“天皇帝”,右足两字“齐王”;图4的“今圣帐”;图5、图6的“承祧仪”;图10的“斡鲁朵”。“天皇帝”:特指辽太祖耶律阿宝机。“齐王”是齐国王的简称,王爵中高等级封爵。“今圣帐”指当今皇帝的宫帐,即“斡鲁朵”。

“承祧仪”,不知道是什么仪式,《辽史》礼仪卷失载。从字面意义讲,承祧,有两层意思:一是承继奉祀祖先的宗庙。即守器承祧。唐,韩愈《顺宗实录三》说:付尔以承祧之重,励尔以主鬯之勤。就是让继承人承继奉祀祖先的宗庙,也即继承江山大统。二指承继为后嗣。笔者愚意以为牌文“承祧”是取第一义,即承绪大统。这个“承祧仪”应就是《辽史》礼仪卷的吉仪“柴册仪”。

“斡鲁朵”,辽宫帐名,亦作斡耳朵、斡里朵。辽太祖起,各帝及太后之执政者皆置斡鲁朵,有直属军队、民户及州县,构成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帝后死后由家族继承。金、元沿用为官署之称。

因为这十枚大字符牌仅是全套134枚符牌的一部分,所以很难个个成文,加之不识之大字太多,能找出一些词句,略加考证已很不易。盼有机会能全套符牌同时亮相,其总的内容或可大白于天下。

几天来,有许多朋友,就笔者的博文《从三枚契丹大字符牌精湛工艺  看“辽代文化落后”论的肤浅与无知》发表了很多中肯的评论,这里请朋友们接受笔者衷心的感谢!来的都是客,都是关心契丹文化的朋友。至于评论正确与否,我不计较,都会兼收并蓄作为资料保存。这里笔者仅就一些没讲清的问题作些补充,供朋友们参考。

首先,说说辽宋当时,军事力量强就意味着经济力量强。太祖建国前后的契丹,经济已经比五代十国任一国都强大,不仅是疆域辽阔,而且是百业兴旺。902年七月太祖一次将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这四十万兵是个什么经济概念?《辽史·兵卫志》记“每正军一名,马三匹(3x40=120万匹马),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后勤2x40=80万人)。人铁甲九事(9x40=360万事铁甲),马鞯辔,马甲皮铁,视其力;弓四(4x40=160万张弓),箭四百(400x40=1.6亿支箭),长短枪、骨朵、斧钺、小旗、锤锥、火刀石、马盂、粆一斗、粆袋、搭氈伞各一,縻马绳二百尺,皆自备。”

请计算一下吧,看看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哪一个五代国家能迅速调集如此庞大的军队? 905年阿宝机与李克用结兄弟于云州,一次赠李克用马、牛、羊上万头,没有千万头的后盾储备,出手怎能如此阔绰?辽景宗保宁九年三月戊辰,诏以粟二十万斛助汉。二十万斛相等于现今的6000万斤,总重3万吨。这是多大一批粮食?如果辽本国没有百万吨粮食储备,能一下支援别国这么多粮食吗?

军用物资需工业、手工业支持。辽近百万军队需多大的工业手工业支持?数字摆在那里,是人都可计算,天文数字的背后意味着辽代有着厐大发达的工业手工业支撑。能随意给人上万头牲畜,上万吨粮食,说明辽畜牧业农业很发达。这些都是辽早期的经济情况,都是白纸黑字经汉蒙学者记录的史实。这时宋在哪呢?还没出生!60年后才有它。对辽经济感兴趣的朋友可认真看看《辽史·食货志》,看看元代著书人是怎么看辽代经济的。

春水秋山先生说得好:谁灭谁,跟科技文化水平也不一定划等号。国民党1921年时强大不?可它竟被当时仅有几十人的共产党,只用二十年就给灭了。难道国民党科技文化不如共产党?契丹文化流传下的少是事实,因为再多的东西架不住千年的毁坏。从金开始至日本人,到近几十年对辽墓、寺庙、遗址的疯狂盗掘,为什么?因为辽太富了,每一处辽墓、寺庙、遗址都是一处宝藏,金银珠宝无数。内蒙古人对辽代文物的占有量,人均世界之最。随便拉出一个内蒙古地区村长,文管所长、林管所长、派出所长以上的官员,哪家没有几十件辽金元文物?价值千万、亿万的不在少数。

几块金属牌子确实不如导弹说明科技发达,可如果134枚牌子,几十箱各式活字,几十本契丹活字印刷的书籍,金丝网衣、火器等等都摆在你的面前,不知这位朋友又作何说法?难道还不能说明辽代径济文化比宋并不落后?至于说辽代皇帝不爱住皇宫而爱住帐蓬,那是个习惯问题,就象日本人朝鲜人不睡床而睡榻榻米(一种草垫子),不安暖气睡火炕一样。不等于就是草原游牧向农耕生产过渡。看看中华大地上宋代的楼台殿阁还残存几处?而辽的寺庙佛塔还屹立有多少?北宋存在167年(960-1127年),大辽存在218年(907-1125年)。南宋存在153年(1127-1279年),西辽存在96年(1124-1218年)后西辽存在82年(1224-1306年)。南北宋加起来不过320年(960-1279年),而大辽加上西辽就已经312年了,如果加上契丹汗国171年(735-906年)或后西辽82年(1224-1306年)都远远长于两宋,甚至比中国最长朝代汉代427年(公元前206-220年)还要长远。朝代的长远应与国家有没有骑兵无直接关系。

辽宋本属中国南北朝,都自称中国的炎黄子孙,本是兄弟,应该互尊互重。由于民族性的秉性所致,契丹族自与宋结盟后,没做过丝毫贬损宋人的任何事。而宋人却无时无刻想方设法贬损契丹民族,把真心实意和自己交好的契丹国视为仇敌,最后竟卖友求荣,背信弃义,帮着外敌绞杀自己的盟友,最后落得灭国自焚,报应不爽。

在文物收藏实践中,笔者坚持实事求是,不会捧一个贬一个,客观公正是笔者鉴赏的原则。有朋友对笔者说的“终宋一代,竟没出现一件一套独一无二的顶尖的工艺品”感到诧异。明眼人都知道,我所指是如134一套一样的符牌,12960个契丹大字石活字,黄金网衣一类的顶尖的成套的工艺品。这位朋友竟把宋瓷提出,说它价格不菲,言外之意,宋瓷就是顶尖的工艺品了。先不说辽代出土中原官窑瓷比宋地出土瓷器好多少。就拿元青花,清官窑的价格来说,哪个价格不比宋瓷高?难道他们的经济文化都比宋代高?说谁什么高,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拿出实物证据。如说宋文化高,拿出宋代活字就有说服力了。说火药是宋发明,拿不出实物,拿出国外或宋史记载也行。空说没用,要有实物证据说话才行。笔者说契丹经济文化不比宋落后,都有二元证据,即史载和实物,大家可在我的博文中查核。

牌子挂没挂锡,有检验报告在那里,我就不信人眼比仪器还能耐了?再说挂不挂锡我误导谁了?是误导造假的了,还是专家了?真是莫名其妙。笔者在文章中针对目前已出现仿制134枚契丹大字套牌(2010年笔者曾在百件国宝博文中发过套牌照片)现象,指出仿制品都不是锤揲成形,所以都是赝品。这与笔者之前发的牌子非全部锤揲成形不知有什么关系?怎么就“实在不太谨慎”了?难道把假货都说成真货就谨慎了?真不知这位朋友在这想说什么。盼朋友评论人家文章前最好把文章看明白,不要把话说反了,辞不达意大家都难受。

当前中国无大师。无论文物界,历史界,北方民族文字学界,都缺乏一个一言九鼎的领军人物。没有一位先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让所有人心悦诚服,特别在“契丹学”领域错误学说错误观点仍占统治地位,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痛心族首。我就不明白了,在这么多近年现世的契丹文物面前,我们文物界,历史界,北方民族文字学界的专家,怎么就不能放下架子到社会中实际研究一下,把错误的定义修改一下?

难道我们的文物非得外国人点头后,国内的专家才认可?真的让外国人忽悠够了,我们再高价买回来?在家赚钱网友说得好:中国的体制不变,观念不变,意识不变,中国的文物界、历史界、学术界、收藏界、钱币界就绝不会走出体制观念意识的围城,就一定会自己困死自己。笔者赞同这一观点!

泉痴山人2012/12/16于京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