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最害怕的一幕已经上演:年轻人正在远离婚姻。 截至今年,中国单身人数接近2亿,结婚率持续数年走低,不想结婚的都市人群比例逐年递增。 与早前北深相亲热中急切的父母不同,年轻人们似乎“越来越不想结婚”。
婚姻让我失去自由 Sissi伸了个懒腰,顺手打开平板电脑,看着时下的热播剧《我的前半生》,凌乱的桌子上放着一盒刚刚送来的板栗烧鸡。便宜好吃的外卖和刷剧是Sissi的周末标配。 去年,26岁的Sissi从老家来到了深圳,“逼”她离开的是父母、大姑、小姨、二老爷的轮番催婚。“结婚生子好像是男人骗女人吃下的毒苹果。”电视里的台词说中了Sissi的心思。在她眼里,婚姻是浪漫的终结者,是困住她的牢笼,总之绝不是父母口中的“避风港”。
相比于对婚姻的恐惧,Sissi更享受没有契约性的轻松恋爱。她全身心地投入每一段关系,每次约会都精心打扮自己。但回到家,她立马脱掉bra,撩起袖子,头发乱糟糟地绑在头顶,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刷剧一整天,怎么舒服怎么来。 对于Sissi和许多她的同龄人来说,婚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很多时候结婚就意味着往爱情中掺加责任、金钱、家庭关系等多重杂质的过程,同时失去自己独立的空间。比起结婚这种严肃的社会契约关系,恋爱关系则要简单许多,也能保留更多“自由空间”。 年初,sissi新交往了一个男朋友,对方和她一样爱好美剧和动漫,两人相处得很融洽。可不到半年时间,一次约会结束后,对方给她准备了一次小惊喜——求婚。这次惊喜对sissi来说等同于惊悲,她完全没做好和另一个人结婚生活的打算。在几天的纠结之后,sissi只能结束了这段恋爱关系。 有人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Sissi并不赞同,“结婚和恋爱完全不是一回事,婚姻也并不适合所有人。况且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开放式关系已经能被接受了。”Sissi本科是英语专业,受欧美影视文化影响,对她来说,《绯闻女孩》中的浪子chuck才是完美恋人,自由开放的恋爱关系才是理想状态。 如果要结婚,一定要等到对的人 和Sissi不同,周琳今年32了,不仅没有结婚,她至今从未谈过恋爱。时间久了,甚至有朋友怀疑她是同性恋。周琳笑了笑,将跑步机的速度稍微调慢了一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缺少了一点恋爱、结婚的冲动,也许时机还没到。” 周琳几乎是天生的“贤妻良母”,硕士学历、高度自律、轻度洁癖,擅长做饭,坚持健身,成为像她一样的女人是很多公司小女生的理想。靠着这几年的工作积蓄,两年前还在在龙华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哪怕是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周琳也可以算得上是女性中的佼佼者,过着很多人羡慕的独立生活。在周琳的朋友圈子里,这样独立未婚的女性还有许多,大家对此都很包容,从未有人用婚姻来评判她们的生活质量。可一旦回到老家,她依然是父母眼中愁嫁的女儿。 过年期间,周琳为父母买了好几身新衣服,给家人封了大红包,一家人聚餐时,亲戚口中对她赞不绝口。但周琳父母对此不置可否,始终挂在嘴边的话是“挣再多钱有什么用,还不是结不了婚。”
在很多家长看来,比起事业有成,“女儿嫁了个好人家”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而被他们忽视的一个事实是: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女性失去了结婚的经济动力,大多数职业女性也不再将结婚生子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形式。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像周琳这样受过高等教育、思想独立、经济独立的女孩会越来越多,而她们也有可能会做出和周琳同样的选择。 虽然父母再三叮嘱不要眼光太高,但周琳不想将就,“不结婚并不是不在乎婚姻,而是太在乎。如果要结婚,那就一定要等到对的那个人。一生很短,我想嫁给爱情。” 相比较于物质、外貌条件,周琳更看重精神上的契合,但十年的时间让她明白,精神上的共鸣远比物质、外貌的需求更难实现。用时下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如果遇不到合适的人,自己过一辈子也不错,”问及老了没人陪伴怎么办,周琳下腰做了两个拉伸,笑着说:“为了找一个人陪我跳老年广场舞,就要牺牲剩下几十年的生活质量,这太冒险了,还不如现在锻炼好身体。” 当周琳准备冲澡离开健身房时,家里又打电话过来了,说是邻居介绍了一个不错的海归,小周边接电话边苦笑着摇了摇头。
不是不想结婚,而是结不起 老赵今年38了,家里人给他介绍的对象也从小姑娘变成了离异二婚的单身女人。尽管老赵再三强调自己不想结婚,父母依然会在电话里哭着劝他“就算为了老赵家不断后,你也考虑考虑…” 对此老赵的回应是“不是我不想结,而是结不起。” 老赵在深圳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经理,月薪税前两万,条件不算太差。但说起结婚,老赵的态度总是很消极。“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什么要结婚呢?现在父母有退休金不用我操心,一旦结了婚,压力就大了。” 尽管老赵的条件不至于用“贫贱”来形容,但一想到婚后各种开销,尤其是买房和孩子的教育费用,老赵就深感疲惫。看过太多朋友婚后为了房贷而节衣缩食,为了送孩子出国忙得焦头烂额之后,老赵的态度也越来越现实:“现在结婚生子的成本太高,高到已经超过了它们本身带给我的乐趣。” 前几年家里给她介绍了个姑娘,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机。刚好股市行情不错,老赵赚了十几万,家里人便催着他买房结婚。就在老赵决定付款的前两天,深圳房价一夜暴涨,几天后他手里的存款连首付都不够,原本要结婚的姑娘也谈崩了。家里人埋怨他,“如果当时早些买了房,现在也不至于打光棍了。” 再后来,老赵索性对买房、结婚不再报什么希望。没钱就买不起房,不买房就结不了婚,而结了婚也可能生不起孩子,这是许多年轻人眼中的恶性循环。 不结婚尚且可以保存体面的生活,而一旦买房结婚,老赵就不得不背上巨大的生存压力。“我是搞金融的,可能是职业病吧,做什么都要算一算成本和回报,目前婚姻对我来说就是高成本、低回报、还伴有高风险的。” 老赵对于结婚成本的估算并非危言耸听,去年就有外媒报道:“中国人结婚成本30年增数千倍,近半新人60%费用靠父母”。实际上,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结婚往往意味着愈百万的开销。 以深圳为例,龙华一套50平的婚房也要花费300万以上,加上装修、买车、家电、拍婚纱照、度蜜月,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一切花销几乎意味着“倾家荡产办一场婚礼。” 伴随着高成本的婚姻而来的是更高的离婚率。从2003年开始,我国离婚率连续14年增长,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则荣登中国离婚率前四名。 某种角度来说,老赵的金融理论的确有一番道理,婚姻似乎真的是一场注定亏本的投资:投入成本高,回报率一般,还有可能半路被抛售。 基于这一点来看,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我们能从婚姻中获取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产出变低了,风险反而激增。 ◈ 钱钟书老先生曾经把婚姻比喻成围城,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而经历了数十年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之后,中国社会已然出现了第三种现状:许多人对婚姻这座围城再无向往,久久徘徊在城外。 对自由的向往、对真爱的坚持、对现实的无奈,各式各样的原因使得“不婚族”这个群体正在不断扩大。他们正用自己的选择对这个世界发出不同的声音:婚姻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真的需要婚姻吗? “ 你怎么看待不婚族? 在深圳的你,还想结婚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