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栀子花开,痛风走开!

 wmhai126 2017-07-2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由原来以素食为主,转变为以肉食类为主,同时饮酒应酬频率增多、饮食起居失节,引起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痛风发作。中医认为,临床上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时,舌红,苔黄,脉滑数是其共性。因此要消除痛风症状,清除脾胃蕴热、调整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是关键。

栀子花属茜草科,为常绿灌木,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白芳香,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但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不是栀子花,而是它的果实山栀。《神农本草经》认为,山栀“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疮疡”,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则山栀治疗痛风的中医医案。

患某,男,47岁。痛风2年多,形体尚丰,因过节时多饮啤酒及高粱厚味,外出旅游劳累,夜间突发。右脚拇趾、足跖红肿热痛,不能走路。血尿酸625umoL/L,患者无家属遗传史。大便不通,三日未解,小便黄赤。舌红体胖,苔厚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为湿热痹阻证痛风。

治以清胃祛湿,兼以活血通络。组方:生山栀12g,当归6g,川芎9g,羌活6g,黄芩9g,苍术6g,淮牛膝6g,茵陈3g,制川军6g,等等。患者首剂头煎药服完后,大便未行,5小时后再服第二煎,即得大便2~3次,量多秽腐恶臭,连续服药7天,大便日行1次,脚拇趾红肿已退,足跖红肿已减,轻微疼痛,能着地行走,又给药7帖,肿消,行走如常。继服1周后查血尿酸372umol/L。

按:山栀可调整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消除胃中邪热,从而缓解关节肿痛,对血尿酸降低也有一定的效果。上方重用山栀,促使泻热排毒,使患者服药后尽快排便(秋水仙碱等药物一般也是要腹泻后见效)。首剂药用后,大便如不畅通者,可将焦山栀改为生山栀9~12g,增加大便次数,荡涤肠胃蕴热。

山栀性味寒苦,《名医别录》:大寒,无毒。有痛风病程长而反复发作者,治疗时间需要3~6个月不等,临床长期服用山栀,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栀子提取物对肝细胞无毒性作用,同时,栀子对小鼠亚急性足跖肿胀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动物软组织损伤的实验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由此可见,山栀与痛风确有不解之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