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阴崩——温阳止崩汤(蔡小荪方)

 学中医书馆 2017-07-25


【组成】 潞党参12g,生黄芪20g,炒当归10g,熟附片10g,牛角img2610g,生地黄炭30g,炮姜炭3g,白芍12g,煅牡蛎30g,仙鹤草30g,生蒲黄15g(包煎),阿胶10g(烊冲)。

【功效主治】 补胃健脾,温阳止崩。主治:阴崩症。经行量多,色淡质稀薄,经期延长,面色苍白,头晕气短,乏力畏寒,大便欠实,舌淡苔薄、或边有齿印,脉细软或虚。

【方解】 本方由四物汤合当归补血汤化裁组成,原方去川芎,缘该药走而不守,有动血之弊。阳虚崩漏大多为久崩久漏所致,始则血虚,气亦随亏,久而阳虚,用养血止崩剂多无效。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以参、芪益气固脱;熟附片、炮姜炭温阳以助益气摄血之力;当归为血中之气药,以其养血而无留瘀之弊;牛角img27苦温,能止血化瘀,仙鹤草止血补虚,两者以佐当归则相得益彰;生地黄与炮姜同用,可互制偏胜,而炮姜存性,又能增强止血之功;经量过多,质稀色淡,为气血两亏、阳虚无瘀之征,用煅牡蛎、白芍敛阴固涩,与温阳之剂互为制约;生蒲黄化瘀止血,配阿胶血肉有情之品养血止崩,其效益显。

【验案】 王某,女,52岁。1995年10月13日初诊。10月6日月经来临,始则淋漓,昨上午因劳累而致狂行不止,色淡红质稀,顺腿下流,头眩目花,肢青,心慌,血红蛋白60g/L,面色苍白,用止血针剂未效,脉细,苔薄质嫩红、边有齿印。显见血气大亏,血去阴伤,阴损及阳,冲任失固之象,急当益气温阳止崩。处方:潞党参15g,炙黄芪15g,白芍10g,炒当归10g,熟附片10g,生地黄炭30g,炮姜炭3g,仙鹤草30g,生蒲黄15g(包),陈阿胶9g(烊冲)。投药2剂后,经即净止。唯心悸寐差,神疲乏力,复诊拟益气养血,以杜反复。上方去附片、炮姜,增枸杞子15g,制黄精15g,以澄起源复其旧。门诊随访3月,未见复发。

按:蔡氏指出:临床上阳盛阴虚的血崩,以龟甲滋阴凉血之剂顾忌较少,然对阳虚阴盛之崩漏,大胆而正确地使用附子温阳止崩,尤为重要,因附子辛甘大热且有毒,用于体虚崩症,恐其动血劫阴,故处方下药时就不无顾忌,但若确系阳虚血崩,则又属必用之剂。《金匮》黄土汤治疗阳虚便血,亦取附子温阳之功。《校注妇人良方》直接运用参附汤治妇女暴崩。然益气温阳之法,需确诊为阳虚,否则不宜轻用。温燥之剂毕竟有动血之虞,一旦症势好转,附子亦当减量或除去。故用附子治阳虚血崩需大胆细心,审证明辨,正确使用,方可无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