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主要病害鉴别图谱

 小猪头你哥 2017-07-25


  

葡萄病害种类较多,如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霜霉病、穗轴褐枯病、房枯病、霜霉病、白粉病、蔓割病等等。

  近年来,我国南北方葡萄在中面积都在显着增长,葡萄的病害鉴别也成为大多数栽培者最头疼的生产烦恼之一。因此,编辑整理了葡萄主要病害图鉴一季,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和炭疽病是葡萄园引起烂穗的主要病害,白腐病比炭疽病发病较早,幼果期就开始发生,是葡萄生长期引起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华北在6月中下旬发病;发病盛期都在采收前的雨季(约7~8月份)。
为害症状:
  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也为害新梢、叶片等部位。
  (1)枝干:初发病时,病斑呈淡褐色、水浸状、用手触摸时有黏滑感,表面易破损。
  (2)叶片:多在叶缘或破损处发生,初呈污绿色至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逐渐向叶片中部蔓延,干枯后病斑极易破碎。
  (3)果实:初发病,产生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呈腐烂状,发病1周后,病部渐渐失水干缩并向果粒蔓延;挂在树上的病果逐渐皱缩、干枯成为有明显棱角的僵果。挂在树上长久不落;上浆后感病,病果不易干枯,受震动时,果粒甚至全穗极易脱落。
二、炭疽病
为害症状:
  (1)叶片受害多在叶缘部位产生近圆形或长圆形暗褐色病斑,直径约2~3厘米。
  (2)果实受侵染,病斑多见于果实的中下部,病斑逐渐扩大,并转变为黑褐或黑色,果皮腐烂并明显凹陷,边缘皱缩呈轮纹状。病、健组织交界处有僵硬感。发病重时,病斑可扩展至半个以至整个果面,或数个病斑相联引起果实腐烂。腐烂的病果易脱落。
三.黑痘病

为害症状:

  黑痘病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
  (1)枝干:病斑常数个连成一片,病梢常因病斑环切而枯死。在粗枝蔓上,病斑成为较大的溃疡,中部淡色并可裂开。
  (2)叶片:叶片发病,黑褐色小斑点,周围有黄褐色晕圈;扩大后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紫褐色至黑褐色,**灰白色,干燥时破裂穿孔。
  (3)果实:果粒受害,幼果产生红褐至黑褐色小圆点,后期病部常龟裂,病粒多萎蔫变黑,干枯脱落。多个病斑可连成大斑,病斑仅限于果表,不深入果内,但果味酸,丧失食用价值。
四.穗轴褐枯病
为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葡萄幼穗的穗轴上,穗轴老化后一般不发病,果粒发病较少。
  发病初期,穗轴上发生褐色、水渍状小斑点,迅速向四周扩展,使整个分枝穗轴变褐枯死,失水干枯,变为黑褐色,果穗随之萎缩脱落。有时在病部表面产生黑色霉状物。
  幼果粒发病,形成圆形、深褐色至黑色小斑点,仅限于果粒表皮,随着果粒膨大病斑变成疮痂状,当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病痂脱落,对果实发育无明显影响(区别于房枯病,房枯病后期病果会变成僵果)。
 发生因素
  (1)寄主抗病性:不同品种发病不同,巨峰发病最重,高抗品种有龙眼、玫瑰露、红葡萄、红提等,玫瑰香则几乎不发病。
  (2)树龄:随着树龄的增加,葡萄抗病性降低。
  (3)栽培管理:地势低洼、偏施氮肥、通风透光不良、管理不善的果园以及老弱树发病重。
五.房枯病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果梗和穗轴,发生严重时也为害叶片。
  (1)叶部:发病时出现灰白色、圆形病斑。
  (2)穗轴:靠近果粒的部位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正圆形病斑,呈暗褐色至灰黑色,稍凹陷。部分穗轴干枯,果粒生长不良,果面发生皱纹。
  (3)果实:果粒病斑暗褐色至紫褐色。病果后期变成僵果,长期残存于植株上。
  2.发生因素
  (1)寄主抗病性:欧亚系统的葡萄较发病,如龙眼等;美洲系统的葡萄发病较轻,如黑虎香等。
  (2)栽培管理:**和管理不善,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较重。
六.霜霉病


为害症状:

  葡萄霜霉病只为害葡萄地上部幼嫩组织。
  (1)枝干:生长初期侵染,叶柄、卷须、幼嫩花穗等肥厚、弯曲,最后变褐,扭曲或干枯脱落。
  (2)叶片:发病4~5天后,病斑部位反面形成幼嫩密集白色似霜物。病叶是果粒的主要侵染源。严重感染的病叶造成叶片脱落。
  (3)花:发病小花及花梗初现油渍状小斑点,由淡绿色变为黄褐色,病部长出白色霉层,病花穗渐变为深褐色,腐烂脱落。
  (4)果实:感染后果色变灰色,表面满布霜霉。果粒长大到直径2厘米时,没有霜霉状物。
 发生因素
  (1)寄主抗病性:美洲种抗霜霉病。高感霜霉病的品种有金玫瑰、乐选7号、大宝等;高抗品种有北醇、康拜尔等。
  (2)气候因素:**、冷凉、多雨、多露雾的天气或季节利于霜霉病的发生。
  (3)栽培因素:地势低洼,土质黏重,雨后不易排水的果园,田间湿度大,霜霉病发生较重。
七.白粉病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及果实等幼嫩器官,老叶及着色果实较少受害。
  (1)枝干:新梢发病新梢上出现星状病斑,上被白粉。
  (2)叶片:在生长季初期,由上一年病芽发出的新梢生长缓慢,叶片卷缩(卷缩叶),带灰色。叶片上出现与霜霉病症状相似的油斑,但其病斑更小,且叶背面的叶脉变黑。
  (3)果实:花序和果穗在转色前,病斑上被白粉,幼果可能干、裂(果皮生长受阻);转色后,白粉病不能再在浆果上发展,但病果上的黄色病斑可一直保留到采收。
  2.发生因素
  (1)寄主抗病性:欧洲葡萄和亚洲种高度发病;美洲种如夏葡萄、冬葡萄、美洲葡萄较少发病。
  (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发病严重,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3)栽培因素:凡栽培过密,施氮肥过多,修剪、摘副梢不及时,枝梢徒长,通风透光状况不良的果园发病。
八.蔓割病
为害症状 :
  蔓割病主要发生在蔓上,也为害新梢、果实和叶片。
  (1)枝干:在蔓基部4~5个节的地方发病。初期发生暗紫褐色斑,逐渐变黑、变硬,表面纵裂,容易折断。病菌侵入木质部横切病部,可见暗紫色病变组织,呈腐朽状,要二、三年才发生枯死。
  (2)叶片:叶色迅速变黄,叶缘卷缩,新梢全部萎缩,叶柄、叶脉、卷须常有紫黑色条斑。严重感染的病叶或叶柄引起树叶早落。
  (3)果实:幼果发病生灰黑色病斑,果穗发育受阻。果实后期发病与房枯病相似,唯黑色小点粒更为密集。
  2.发生因素
  (1)寄主抗病性:欧亚种发生严重,如佳利酿、龙眼、法国蓝等品种,发病很重,有时造成毁灭性的为害。
  (2)气候因素:多雨、**的天气利于发病。
  (3)栽培因素: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土层薄、肥水不足的果园,以及管理粗放,虫伤、冻伤多或患有其他根部病害的葡萄树发病均较严重。
九.葡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将要成熟的果实,也可侵染果梗、新梢与幼嫩叶片。目前灰霉病已发展成为葡萄的主要病害,不但危害花序、幼果,成熟果实也常因该病菌的潜伏存在,已成为储藏、运输、销售期间引起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
  (1)症状:花序、幼果感病,先在花梗和小果梗或穗轴上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褐色并软腐,空气**时,病斑上可产生鼠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空气干燥时,感病的花序、幼果逐渐失水、萎缩,后干枯脱落,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严重时,可整穗落光。新梢及幼叶感病,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多在靠近叶脉处发生,叶片上有时出现不太明显的轮纹,后期空气**时病斑上也可出现灰色霉层。不充实的新梢在生长季节后期发病,皮部呈漂白色,有黑色菌核或形成孢子的灰色菌丝块。果实上浆后感病,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整个果实腐烂,并先在果皮裂缝处产生灰色孢子堆,后蔓延到整个果实,最后长出灰色霉层。有时在病部可产生黑色菌核或灰色的菌丝块。
  (2)病原菌与发生规律:病菌以菌核、分生孢子及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地方,病菌秋天在枝蔓或僵果上形成菌核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树皮和冬眠芽上越冬。菌核和分生孢子抗逆性很强,越冬以后,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菌核即可萌发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新老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花序上,在有外渗物作营养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很易萌发,通过伤口、自然孔口及幼嫩组织侵入寄主,实现初次侵染。
十.病毒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