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复课堂】儿童康复之音乐疗法

 昵称32963897 2017-07-26


音乐,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可以长时间地吸引和保持人的注意力,并且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更重要的是,它是伴随着愉悦的感觉进行的。


正是抓住了音乐这种独特的特点。音乐疗法被广泛的应用于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训练当中。可能很多人相像不到音乐治疗与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康复有什么关系,其实目前的音乐治疗对脑瘫的康复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现在不可忽视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现在就具体的介绍音乐治疗与脑瘫康复。


在脑性瘫痪中音乐治疗是根据脑瘫患儿的肢体瘫痪情况、肌张力的高低、神经症候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不同类别的音乐。利用音乐刺激和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设计、策划和选择治疗方案,并且运用到不同的康复领域治疗当中,共同实现对脑瘫患儿的帮助和干预。

在音乐治疗脑瘫患儿中,应用音乐治疗主要体现在运动、认知、沟通交流、心理、社会行为这五个方面展开。

(一)增强运动功能

针对痉挛型的患儿应该选择舒缓类的音乐,如儿歌《小篱笆》、《卓玛》等,可以使患儿全身放松,肢体随着歌声的韵律进行有节奏的摆动,如:抬头、翻身、前臂伸展、踏步等。针对肌张力低下的患儿选用旋律轻快活泼的音乐,如:《小跳蛙》《劳动最光荣》等,这些音乐的节奏可以提高脑瘫患儿动作的自我身体意识、力量感、方向感的能力。针对共济失调的患儿应该选择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如:《彩虹糖的梦》、《崖上的波儿》等,可以促进患儿的运动适中、活动协调、平衡感增强。




(二)改善认知学习的能力

一般的情况下3岁的幼儿注意力能维持5分钟左右。在康复治疗大厅做治疗的这些特殊的患儿注意力可能集中地时间就更少了。治疗师们可以利用音乐治疗的听觉、视觉、触觉来增强患儿的注意力。可以把音乐与图片融入一起,延长患儿的注意力,改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如:不同动物的图片和不同声叫的音乐结合在一起;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称呼音乐结合在一起;不同的交通工具图片和不同声音的音乐结合在一起等。


(三)促进互动的能力

脑瘫患儿一般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和低下。因此,其语言交流能力就会受到限制。音乐治疗可以很好地使患儿们一起融入到音乐的节奏、韵律中,激发患儿主动表达的意愿。如:在传统治疗的小组课中可以通过听一些欢快的歌曲,让小朋友们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教育课中的小组课中,听一些动物叫的音乐,比赛谁先表达出是哪个动物。


(四)发展正确的社会行为

脑瘫患儿由于认知存在障碍,对社会行为缺乏正确的意识。可以组织一些不同领域的音乐活动来营造一个学习社会环境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增强患儿合作、遵守秩序、正确礼貌的使用、分享的行为。如:听一首歌曲的时间,让患儿们分组比赛捡地上的红、黄、绿颜色的球,看哪一组捡的最多,给予奖励。


(五)提高心理素质

音乐是可以传递情感的,对于小儿脑瘫的心理也有着不错的辅导作用。很多患儿有想主动表达意愿,却害怕被否定,不敢表达出来。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即兴演奏的方式,通过不同的乐器,让患儿们随意表演。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如:听一首欢快的轻音乐,给出不同的乐器(摇铃、儿童架子鼓、口琴),让他们随意创造。

音乐治疗虽然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应以患儿对音乐的兴趣为主,不宜时间过长。最关键的是要不断地给予患儿鼓励与肯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