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源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魏源

 liuhuirong 2017-07-27

  第一节 勤学苦读少有文名


  魏源(1794——1857年),是我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之一。他生当我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一生跨越了鸦片战争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鸦片战争前,他究心于“经世致用”之学,抨击时政,力主改革;鸦片战争中,曾协助两江总督裕谦办理浙江军务,参加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实际斗争;鸦片战争后,他努力探索清王朝衰弱和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写成里程碑式的巨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历程中具有“创棒辟莽,前驱先路”的地位和作用。魏源和民族英雄林则徐一样,不愧是近代杰出的爱国者。

  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1794年4月23日(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出生于湖南邵阳金潭乡一个濒于破产的封建地主家庭。祖父魏志顺,字孝立,隐居不仕,乐善好施。有一年,邵阳突发大水,他亲赴县衙,慷慨毁产,代输捐税,使乡民得以安定,而魏氏家境从此衰落。父亲魏邦鲁,字春煦,历任江苏嘉定、吴江等地巡检、宝山水利主簿等职。母亲陈氏,勤劳贤淑,日夜纺纱织布,兼做些针线手工,以维持家计。兄弟4人,魏源排行第二。

  他幼时沉静,喜欢默坐。他后来刻有一颗上书“默好深湛之思”的方印章,正说明取宇默深的用意。祖父很喜欢他,曾对家人说:这个孩子性情、体貌异乎寻常,应按超常儿童来培养他。

  魏源七、八岁入家塾读书,除从塾师刘之纲学习外,还从伯父魏辅邦学习经史。他学习十分勤奋,足不出户,闭门苦读,“就局一室,偶出,犬群嗥”。连自家豢养的狗也把很少外出的他当生人而狂吠不已。他常苦读至深夜,乃至黎明,“夜手一编,渐晤达旦”。母亲们其过勤,每每劝令他熄灯入睡。

  有时待父母熟睡,他又起来偷偷地点着灯在被底下翻阅。后被发觉,父母劝谕以长夜苦读非童稚所宜。因魏源既聪颖又勤奋,故学业进步很快。9岁到邵阳县城应童子试,他进入考场时,县令指着茶瓯中画的太极图出句“杯中含太极”,当时,魏源随身带有两个麦饼充饥,略加思索即对以“腹内孕乾坤”,使主考官和在场者无不惊服。

  魏源15岁时考中秀才,开始研究陆象山、王阳明的著作,并喜读历史。因家贫少书,常向亲友借阅,孜孜于学。后到邵阳县城学宫读书,以成绩优异得到助学食米津贴。17岁,他在家乡设馆授读,成为年轻塾师。

  少年魏源已颇有文名,慕名前往的学童日益增多。他故居的楹联如“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世方”;“学贵运时策;友交立德人”;“澹泊以明志;平易而近人”;“尽交天下士;长读古人书”等,都是魏源少年时代所自撰自书。他少年时的诗作《村居杂兴》生动地描绘了故乡淳朴的田园风光,抒发了他对故乡山水与风土人情的淳厚感情。

  魏源19岁时在岳麓书院读书。这年秋天,他与同邑扬州通判严安儒的女儿订婚。按照当地习俗,订婚、结婚都要酿酒。他订婚那年所酿的结婚酒竟不是常见的黄色,而是桃红色的。母亲大吃一惊,不知是凶是吉。邻居们马上来打圆场,说红色情是“红喜事”的吉兆,母亲乃转惊为喜,以酒酬客。魏源在《村居杂兴》组诗中记述了此事:“今晨瓮渌变,色忽桃花如……邻媪来贺瑞,喜溢东墙隅。阿母笑留客,倒酌颜回朱……明春娶儿妇,更酿百瓮酥。”第二年,魏源与严氏结婚,时严夫人18岁,比魏源小两岁。严夫人有2子,长子名誉,次子早夭,她为只有1个儿子而常伤心落泪。魏源对她非常体贴,每一部书成,便用红色缎子把书稿包好,命丫环用茶盘托着,自己穿上礼服,去上房向她报喜,对严夫人祝贺:“我们又生了一个好儿子。”

  魏源20岁时考中拔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