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和讲座】认知革命:保险精算的何去何从

 黄俊一诚 2017-07-27


2017年7月8日在“精算与保险国际会议暨第八届中国风险管理与精算论坛”上的发言

 

人类社会将迎来认识革命的新时代。随着这个时代的到来,预测科学和精算科学都将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保险精算,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



认知革命的根本是“极数定象”,对此,保险精算需要有更深刻认识与理解。



回望历史,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面对天灾人祸的威胁和生老病死的无奈时,他们渴望能够了解世界的真相与规律,把握自己的命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尝试着通过蓍草、龟甲、牛骨等进行“占卜”,希望能够实现一种天人之间”的沟通,并藉此获得信息,了解规律,掌握命运。这是人类预测的“混沌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在《易经》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思考,这不仅是对“大数据”的最早的经典诠释,也是对认知科学的高度概括,让我们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心生一种由衷的敬畏与赞叹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关键和前提是“极”。“极”意味着最高点、尽头、极点、极限和顶端,意味着全部和完整。古人认为:“极”是宇宙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周期时限,是时间的最大单位和最高层次,“一极”为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极”意为时相之尽头,故有“太极”之说。作为动词,“极”意味着穷、竭、究,到达极致。因此,从认知的角度看,“极其数”的“极”,首先,是对“数”(信息)“量”的观察,即信息的完整性;其次,是对“数”(信息)“质”的观察,即信息的深刻性


作为“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首先应当是基于全局的观察。如果仅仅是一个局部,极”就可能,也必然是相对的。但由于认知的局限,人们往往容易被当下和自我所局限,犯“管中窥豹”的错误,却浑然不知,甚至自以为是。正如当你看到这张图片,很容易认为这就是“全部”,因为,你已经“望尽天涯”了。

 


       但殊不知,如果你扩大眼界,就不难发现,这只不过是客厅墙上的一幅画而已。



当你进一步扩大眼界,就能够继续发现,其实“客厅”仍不是“故事”的全部,它不过是设计师电脑里的一个设计方案。这种视野的继续扩大,还可以进一步地延伸,比如这个讨论设计方案的场景,也许只是一部电视剧中的一个场景。那么,这种“扩大”是否,或能否穷尽?这是人类认知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最大困惑和“无知”。

 


但无论如何,人,要学会建立起一种敬畏,即对“未知的未知”的敬畏,对时空的敬畏,同时,要学会不断突破自我,不被束缚。用中国古人的意境表述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只有站到了高处,才能够有更全面和更彻底的观察与认识。但即使是这样,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然可能是真相“茫茫大漠”中的一只蚂蚁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量子理论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将迎来“算法时代”。“算法时代”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维度”的“速度”,即数据,即信息的维度(颗粒度),以及处理数据,即信息的速度。


 

算法时代是一个不断接近,可能接近真相的时代,因为,认知科学的本质是计算科学。作为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是“数据可能”与“计算(算力)可能”。还记得那只“认知大漠中的蚂蚁”吗?从“数据可能”的角度看,人类目前的认知是:我们掌握的信息只是“全部”信息的5%,因此,我们的“无知”要远远大于“已知”。但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随着“大数据”的出现,人类能够获得的信息将不断扩大,这种扩大不仅是数量,更有“颗粒度”、维度,为“数据可能”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从“计算可能”的角度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量子技术的应用,人类的计算能力将迎来“超级计算时代”,并迎来“指数级”的进步与跨越。面对一个“亿亿亿”的计算,按照现在的计算能力,可能需要100年,而如果用量子计算机,可能只要0.01秒,“计算可能”是所有可能的基础

计算科学的进步带来的计算能力提升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决定性能力”,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可能超过上个世纪的“核能力”成为财富再分配的重要因素,成为决定力量。正如目前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智能投顾”,就是一个典型的场景。未来,当一个“基金经理”面对“智能投顾”时,就可能象当年义和团的“长矛大刀”面对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一样,勇气虽可嘉,结果却无奈,留下的只是几声唏嘘,几声感叹


 

从“数据可能”的角度看,随着感测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对这个世界“更加透彻的感知”。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对人和信息的“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因此,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微观、立体、实时和动态地观察世界,同时,随着社会的全面数字化,将迎来“数字生命”和“数字社会”时代,迎来数字和信息的“高维时代”,它意味着数字化的与生俱来,意味着数字化的无处不在


 

  从“计算可能”的角度看,随着量子力量的发展与应用,也包括纳米技术等相关科技进步的“策应”,信息技术领域将迎来革命性的迭代进化,具体表现在处理、存储、传输和安全四大领域。数据处理(计算)能力是核心能力,因为,计算速度的提升不仅是一个技术指标,更是一个基础理论和科技进步的关键指标,因为,就认知科学,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而言,速度等于可能!在基于量子技术的超级计算面前,所有的“数学难题”均是“小菜一碟”,微不足道。而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认知将进一步深化,也为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认知科学领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时,保险精算的未来又会是怎样?认知革命,特别是“真相时代”的到来,“预测”将被“预知”取代,那么,保险精算,乃至保险的“存在理由”何在?如果认知科学的本质是计算科学,那么,精算,也包括保险精算的“江湖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需要觉悟的是:此“精算”非彼“精算”。面向未来,精算,也包括保险精算将开启一个“全新故事”。

 

 

保险精算人员应当认识到:面向未来,在科技不断发展与迭代的时代,每一个传统行业均面临着“再存在”的挑战,保险精算也不例外。这种“再存在”的核心逻辑是:社会的功能需求仍在,但满足需求的传统方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方式,它不仅是新技术,更是新效率和新体验

保险精算人员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同行:“阿信”,这是一家保险公司推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精算师”,她将与传统的保险精算师“同场竞技”,你准备好了吗?

传统保险精算行业需要认真思考:“再存在”的问题,从行业的角度看,这是一种集体思考”,即作为一个行业,保险精算将如何存在?从职业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个体思考”,即作为一个人,“你”能否继续存在,或将如何存在?


 

面对挑战,精算师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有别于”精算工具和精算模型。要学会从CPU中走出来,更多的关注“输入端(IN-PUT)”和“输出端(OUT-PUT)”,而“全局思维”将成为关键能力,同时,利用神经网络思维与技术,解释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基础和重要能力。未来精算师的能力将表现为“解构”与“重构”的能力,即通过解构,发现规律与价值,通过重构掌握规律,实现价值。

 

 

面向未来,对于保险精算师而言,数据获取能力将比数据处理能力更重要,尤其是对于外部数据获取的能力。保险业,特别是保险公司要摒弃自己就是“大数据”的认知误区,因为,与外部数据相比,行业和公司的数据只是“沧海一粟”。这么说,不是说公司和行业的数据不重要,而是希望避免“固步自封”和“闭门造车”,更防止“夜郎自大”

就“数据能力”而言,保险精算师要高度关注“非结构数据”能力。从发展的角度看,传统精算所擅长的“结构数据”的数据总占比将低于1%,而大多数数据将表现为“非结构”,因此,处理非结构数据将成为核心能力,甚至可能成为精算师“再存在”的关键

传统保险精算更多地关注历史数据,这一方面是一种无奈,因为“实时数据”难以获取,另一方面是历史数据相对稳定可靠。但随着“更加透彻的感知”和“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实时和动态数据的获取成为了可能,同时,更高维度的数据,能够形成一种“自验证”能力。因此,精算师要意识,并学会对实时和动态数据的利用

 

 

理论与可能是一回事,现实却是另一回事,社会、行业和别人是一回事,自己却是另一回事,精算师的计算能力也一样。面向未来,保险精算人员最需要解决的不是自己,或者公司拥有多大的计算能力,而是知道并能够获取计算资源的能力。相信人类社会将迎来“计算能力商品化”的时代,“计算”将成为公共和基础资源,并以“云”的形式存在,精算人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观念与能力。在这个时代,精算人员的价值更多地体现为用计算思维去理解“需求”,同时,进行需求计算的“结构设计”。


 

量子,无疑是影响当下与未来的“神秘力量”。量子,改变的不仅是人类的认知能力,更改变了人类认知本身!人们不禁要问:被搅乱的、被坍塌的、被崩溃的仅仅是物理世界吗?如果外部如此,内心世界又如何安宁?!

量子,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包括保险精算人员还是相对遥远、陌生,甚至神秘。客观讲,不可能,也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认知。面对量子时代,需要的仅仅是一种敬畏。

心存敬畏,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王   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