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孔布“阳湔”地望试析

 国民一员 2017-07-28

摘要:1986年李家浩首先提出“阳湔”三孔币面文“”可释“阳湔 ”,应读“阳原”,地望在今河北省阳原县南。直到2005年,黄锡全提出“阳湔”应读“阳晋”,其地望是山东郓城之西的“阳晋”。到了2006年,程燕提出三孔布“阳廌阝”的面文应读“阳晋”,地望在亦是山东郓城之西的“阳晋”。黄锡全认为“阳廌阝”地望在“阳晋”是对的,并提出“或读阳湔为阳晋,如何确定,有待深究。”本文提出,“湔”、“涧”异形而音同,二者可通,“阳湔”可读为“阳涧”,地望在今河南浚县屯子镇阳涧村一带。屯子镇是故顿丘所在地,从历史和地理两个方面看,顿丘即今屯子镇一带,商时属王畿地区,《诗经·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可见,周时顿丘也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史记”记载赵国曾一度占领过离其不远的“繁阳”和古“安阳”城,所以“顿丘”在战国时期有可能一度属赵,具有铸造“阳湔”三孔币钱币的客观条件。

关键词:“阳湔”、三孔布、地望、顿丘

         

三孔布“阳湔”地望试析

                           图一、“阳湔”三孔布背文十二朱,7.8克。方若旧藏,现藏天津历史博物馆。

   

三孔布“阳湔”地望试析

   “阳湔”三孔布地望在何处?,目前还存有疑问。李家浩释币面文三孔布“阳湔”地望试析”为“阳湔 ,认为应读“阳原”,地在今河北省阳原县南。黄锡全先释“阳湔”,读“阳晋”。认为其地“当指山东郓城之西的“阳晋”,本属卫,后属齐,又属赵。”又,《正义》:“故城在今曹州乘氏县西北三十七里。”④由于后来又出来个“阳廌阝”三孔布,安徽大学程燕著文《释三孔布“阳廌阝》⑤,考其地望在山东郓城之西的“阳晋”,李家浩亦著文《战国“阳廌阝”三孔布考》也认为“阳廌阝”地望可能在阳晋。这样,“阳湔”和“阳廌阝”两币的地望究竟谁属阳晋?二者只能取其一。黄锡全、朱安16px(小四)祥注意到了程燕的文章,在《近十余年先秦货币的重要发现与研究》一文中说:“程燕对旧读为“阳原”的三孔布进行了考释,认为此二字可隶定为“阳廌阝”读为阳晋,地望在今山东郓城县西二十余里。”⑦ 这样,算是基本认可了程燕的文章。黄锡全博士在为“阳廌阝”三孔布拓图题辞时就采用了程燕的观点,题辞(见图二)说:“或因廌、晋音近以为即阳晋,在今山东郓城西。”又说“或读阳湔为阳晋,如何确定,有待深究。”这样,黄先生就把三孔布“阳湔”地望究竟在何处的问题重又摆在大家的面前。

                              三孔布“阳湔”地望试析

                  图二、黄锡全为“阳廌阝”三孔布题拓

         笔者不佞学浅,试对“阳湔”的具体地望予以剖析,如不当,请方家垂教。 

查今河南浚县西北屯子镇附近有东、西阳涧村、南阳涧村,“湔”与“涧”形异而音同,且具有相同字形构件“氵”,故“湔”、“涧”可通,“阳湔”应可读作“阳涧”。正如“余亡”即“余无”,“余无”即“余吾”,“余吾,在今山西屯留北,战国属赵”,可资佐证。三孔布“阳湔”地望似应在东、西阳涧村、南阳涧村这一带。(据嘉庆《浚县志》载,清时只有一个阳涧村,而今有三个阳涧村,何时如此不得而知)。据考证,屯子镇就是《诗经》中的古“顿丘”城之所在。汉伏胜《尚书大传》引孔子言曰“孔子曰:舜┄┄贩于顿丘,就时负夏。”此为顿丘之最早记载,故知舜时已有顿丘。《竹书纪年》载:“晋定公三十一年(公元前481年),城顿丘。”考历史上顿丘有三:一、浚县顿丘,亦称西顿丘。是周、春秋、战国至秦之顿丘,为最早之顿丘。地在今浚县屯子镇;二、清丰顿丘,亦称东顿丘。为东汉、魏、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晋以前之顿丘。地在今清丰西南二十五里固城镇一带;三、内黄顿丘。乃东晋、北魏、五代晋以后之顿丘。地在内黄县梁庄乡大城村一带,于帝丘遗址之上置顿丘郡治。含今内黄、清丰、濮阳、南乐、范县等地。东西顿丘两地均在原汉内黄县境内,唐从内黄分出一部置清丰县。东西两顿丘因黄河水患,城址多变。三顿丘时有交叉设治的情况,东晋顿丘郡有时也在清丰没治;北魏顿丘县亦曾于浚县设治;宋顿丘也在内黄设治。可见,在历史上顿丘和内黄繁阳的关系相当密切,属于同一个地理区域。《诗经·氓》有“送子涉淇,止于顿丘”,可见,自尧舜之世以下,顿丘就是一个古老且经济甚为发达的古代城市,商业繁荣。“阳涧”位于顿丘(屯子镇)附近(见图三),具有铸造钱币的可能和客观条件。

                                         三孔布“阳湔”地望试析

                                                 图三、 屯子镇(古顿丘)和东、西、南三阳涧村地图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又《赵世家》孝成王二十一年,“廉颇将,攻繁阳,取之。”何琳仪说:“按,繁阳、内黄一带原属魏国,战国晚期则属赵。检《赵世家》“二十一年,孝成王卒。廉颇将,攻繁阳,取之。”是其确证。又《地理志》“赵地┄┄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丘”,亦可资旁证。”《史记·赵世家》赵敬候“八年,拔魏黄城”,又公元前361年赵魏易地,赵以泫氏中牟予魏,魏以榆次繁阳入赵。可知,繁阳内黄一带是赵魏长期互相争战的地区。顿丘是否曾经属赵虽然史无明文,但是据《史记》载,赵曾一度攻占安阳、繁阳二城,顿丘距此二地很近(见图四),战国安阳在今汤阴县任固镇附近,距顿丘仅约五十里左右,另据《浚县志》载“古顿丘约在浚县之境,内黄之西,故繁水先经顿丘而后及繁阳也。”因此,从繁阳到顿丘水路交通相当便利。再从汉以后的历史地理看,顿丘、内黄、清丰都曾属于同一个地理区域,秦属东郡,两汉属兖州东郡,晋属顿丘郡,所以有“顿丘有三”之说。综上所述,在战国晚期,顿丘一度属赵是很有可能的。故“阳湔”三孔布的地望有可能就在今浚县屯子镇东阳涧村、西阳涧村、南阳涧村一带。 

三孔布“阳湔”地望试析          

                 图四、战国繁阳、安阳、顿丘、戲邑在现代地图上的位置图

 

参考文献:

①许慎撰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8月第一版924

②、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撰《汉语大字典》缩印本    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出版 1865

③、李家浩《战国於疋布考》  《中国钱币》19860455-57

④、黄锡全《新见三孔布简释》  《中国钱币》200523-7页。

⑤、   《释三孔布“阳廌阝”》  《中国钱币》2006027-8

李家浩 《战国阳廌阝三孔布考》  《湖南省博物馆館刊》第三期岳麓书社,200612月出版210-212页;安徽大学语言文字丛书《李家浩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5月第一版125-128

⑦、黄锡全 朱安祥在《近十余年先秦货币的重要发现与研究》── 《中国钱币》20150417-29

⑧何琳仪《余亡布币考——兼述三孔布地名》  《中国钱币》19900311-14

⑨何琳仪《三孔布币考》  《中国钱币》1993043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