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9%的艾灸治病无效,都是忽略了这一点

 love柠檬i3zc91 2017-07-28


1



上次分享的《无为灸治疗鼻炎案例》中,第一个医案,病人鼻炎,自己灸了两年还是没有治好,到老师那里却一次就见效,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仔细去打听过了,原来在病人自灸那两年了,她判断鼻炎是肺虚引起的,所以常灸肺腧穴附近,灸感也很好,传热到两个手臂,也很舒服。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啦!鼻炎发作时,症状主要是集中在鼻子的,我们艾灸,也是要想办法让艾热到达鼻子,才能发挥作用。而病人自灸时,艾热却是传到手臂上,朋友,手臂上可不长鼻子哦,所以灸了两年还是没治好。



2



我看到很多朋友都很关心一个问题:这个病灸哪里?


脑袋转得快一点的朋友,自己就动手搜索了。譬如胃痛,网上可以搜索到胃痛可以灸很多穴位,足三里穴、中脘穴等等。


细心的朋友还仔细研究了流行的“灸”的方法:


每天灸1~2次,每个穴位每次灸20分钟左右即可


这样子认真研究,艾灸几个月后却发现胃痛改善不大,跟没艾灸差不多。再仔细一问,发现这些朋友用上面网上搜索来的方法“灸”,每次都把被灸的皮肤烤得通红,自己也是感觉烫得受不了才换穴位“灸”的。


朋友,这已经不是在“灸”啦,是在烤肉(炙)!


这样子“灸”,还远不如上面那位鼻炎灸肺腧的朋友,她至少还把艾热送进身体内了嘛!



3



我一直深信,大道至简


在用艾灸治病这件事上,我对此也深信不疑:灸道至简,绝对不会像很多养生文章说得那么复杂,一灸好几个穴位,甚至十几个穴位!


至简的大道,必定是把握了问题的本质,能抓住事物的共性,才能简而有用,并且是时时能用,用而必效!


像上述两则,灸了很长时间而疗效不佳,有没有共性在呢?


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发现有一个共性,那便是忽略了病位的所在


像第一则的鼻炎患者,是忽略了鼻炎发作时,病位是在鼻子。


可能组方开药的中医师会四诊合参,得出鼻炎是肺虚引起的,开的药也是补肺的。但是,朋友,那位中医师学的是组方开药,不能简单粗暴地照搬过来,一拍脑袋就说:医生说肺虚,那我就灸肺!


术业有专攻,组方开药的中医师,未必就有无为灸治病的本事!


艾灸治病,与组方开药有所联系,但也自成体系。如何运用艾灸治病,需问有经验的灸师。



4



一步错,步步错。


因为忽视了病位的所在,所以开始到处找该灸什么穴位,来达到治病的效果。


譬如治胃痛,选用中脘穴,这个一般是学扎针的医师的做法,有一些从事按摩的医师也会这么做。但是,朋友,扎针的医师,那根针是真的插到了中脘穴,按摩的医师,也是真的按到了中脘穴哦!艾条在身体外面烤肉,作用的只有皮肤,深层的穴位一点刺激都没有,穴位的作用又如何产生,病又怎么会好!


针刺、推拿,都对穴位直接作用了。拿着艾条烤肉,没灸进去,没作用到穴位。


灸不进去,一切免谈!



5



正确的做法简单到不行:先灸进去,身体自然会将艾热送到需要的地方


这就像坐上一辆目的地不明的车,心得有多大,才能信任司机会带我们到该到的地方去呢!跟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思维太不一样啦!可能也因此,让我们很难如此无为,听信被灸者的灸感吧!


可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要比我们施灸者的意识要强悍得多。只有施灸者听从被灸者的灸感,而从不会反过来!譬如第一则医案中,我们不论怎么灸肺腧穴,热感都是往手臂走的,这是我们施灸者无法改变的!


能改变的是施灸的地方。当施灸时,被灸者的灸感,不是往病位走,那很可能说明我们选的施灸的地方,不是最佳的地方。这个时候,只能改变施灸的地方,选择有灸感的点,边灸边观察,被灸者的灸感有没有往病位走。


只有被灸时,病位有感觉,病才有可能会好!



6



《医宗金鉴》有言:


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


气到,到什么地方去?到病位去!


这是古代医家早有明言的,作为后人,读而不明其意,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不能怪罪古中医,更不能指责灸法。


忽略了艾灸中最重要的这一点,治病的疗效会大打折扣,乃至于很可能都无效!


艾灸要疗效显著,先从这一点开始,淡化灸什么穴位,多问问被灸者:哪里最不舒服?灸的时候有没有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