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又名蜒蚰螺、水牛,是南方菜田较常见的有害软体动物,多年来在河北省发生较轻,一直没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气候条件的变化蜗牛在河北省蔬菜开始上升为蔬菜田常见的害虫,前两年在韭菜产区曾一度猖獗为害,显著影响韭菜产量与质量,成为韭菜生产的重要障碍之一。今年秋季,在大白菜、萝卜、韭菜、番茄等蔬菜田严重发生,对蔬菜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威胁。据调查,今年河北省蜗牛发生面积120万亩,一般每平米有虫8头,最高可达28头,由于蜗牛属软体动物,外面有一层硬壳,市场上常用的杀虫剂对它效果不佳或基本无效,生产上必须根据蜗牛的特性采用特殊的杀虫剂进行防治,。近两年常用的杀蜗剂主要是多聚乙醛,进行地表撒施或地表喷雾 ,施用不便且防效也不理想,为进一步探索出高效安全的防治蜗牛新方法, 2013年秋季我们采用50%杀虫环可溶性粉剂750倍叶片喷雾防治蜗牛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蜗牛危害特点 危害蔬菜的蜗牛常见种类有:同型巴蜗牛和灰巴蜗牛,均属腹足纲柄眼目巴蜗牛科软体动物。常危害白菜、油菜、萝卜、结球莴苣和多种特菜,一般秋季重于春季,连续降雨后尤为严重。蜗牛主要取食蔬菜的幼苗、叶片或其他幼嫩器官,形成较大的缺刻和孔洞,造成缺苗断垄。初孵幼螺只取食叶肉,残留表皮,个体稍大后可用齿舌将幼叶舐成小孔或将细小叶柄吃断,同时分泌黏液污染蔬菜。取食造成的伤口有时还可诱发软腐病,致菜叶或菜株腐烂坏死。 2 形态特征 同型巴蜗牛和灰巴蜗牛成螺的贝壳大小中等,壳质坚硬。同型巴蜗牛壳质厚,呈扁球形,壳高11.5-12.5mm,宽15-17mm,有5-6个螺层,顶部几个螺层增长缓慢,略膨胀,螺旋部低矮,体螺层增长迅速、膨大;壳顶钝,缝合线深,壳面呈黄褐色至灰褐色,有稠密而细致的生长线。体螺层周缘或缝合线处常有一条暗褐色带,有些个体无。壳口呈马蹄形,口缘锋利,轴缘外折,遮盖部分脐孔。脐孔小而深,呈洞穴状。个体间形态变异较大。卵圆球形,直径2mm,乳白色有光泽,渐变淡黄色,近孵化时为土黄色。 灰巴蜗牛壳较厚,呈圆球形,壳高18-21mm,宽20--23mm,有5.5-6个螺层,顶部几个螺层增长缓慢,略膨胀;壳面黄褐色或琥珀色,常分布暗色不规则形斑点,并具有细致而稠密的生长线和螺纹;壳顶尖,缝合线深,壳口呈椭圆形,口缘完整,略外折,锋利,易碎。轴缘在脐孔处外折,略遮盖脐孔,脐孔狭小,呈缝隙状。个体大小、颜色变异较大。卵为圆球形,白色。 3 生活习性 同型巴蜗牛与灰巴蜗牛的卵都产于深5cm的疏松表土层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直接影响其活动,贝体畏光、怕热,喜阴暗、潮湿环境。白天光照强,蜗牛一般不出来活动,傍晚空气湿度增加,蜗牛便纷纷从土内钻出觅食,整夜危害,次日清晨,陆续爬回土中或阴蔽处,但在湿度大、光照弱的植株基部,多数个体白天也可取食。阴天、细雨蒙蒙天可整天危害。蜗牛有夜间躲在杂草、枝叶等覆盖物下栖息取食的习性。爬行极慢,爬过之处,均留下黏液带,干燥后呈闪闪发亮的膜状痕迹。粪便呈暗绿色,细长、弯曲、条状。停止取食时头部及肉足缩进壳内,分泌黏液将壳口周缘附着在植株上,或钻进土中及其他隐蔽处。 4 发生规律 4.1田间消长特点 同型巴蜗牛与灰巴蜗牛生活史简单。卵期13-14d,幼贝历期330-350d,成贝寿命210-350d。成贝有多次产卵的习性。田间终年可见蜗牛的各种形态。每年有2次活动高峰,分别3-5月和9-10月,以3-5月活动期最频繁。有2次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2次活动高峰之间。与3-5月春播作物苗期相遇,形成第一次危害高峰。9-10月所产的卵孵化为幼贝,与秋播作物苗期相遇,形成第二次危害高峰期。年与年或高峰期与高峰期之间所出现的蜗牛量,主要取决于上一年越冬基数或当年的越夏数量。影响越冬基数或越夏数量的因素除耕作制度、种植的农作物外,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 4.2 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蜗牛最适宜的活动温度为15-25℃,超过26℃或低于15℃,其活动逐渐减弱。产卵的适宜温度比其活动的适宜温度要低4-5℃。蜗牛一般要求在地面温度9℃左右,或者月平均地温8℃以上开始大量产卵。当地面温度超过23℃时,产卵量显著下降,超过25℃时停止产卵。每年9月份以后,随着温度下降,其产卵量时高时低,交替上升,在适合的温度条件下,其产卵量一般随湿度的高低增减。大多数卵产在湿度为75%的土壤中,干燥的土壤或过湿的土壤对卵的孵化、胚胎发育都不利。 4.3 雨量的影响 水是蜗牛活动、繁殖、生存极为重要的因子,这是因为蜗牛的表皮具有渗透性,当空气干燥时会不断丧失体内的水分。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雨量是影响蜗牛发生的决定因素,蜗牛的密度取决于活动期间的雨量和分布,如雨水多、分布均匀则蜗牛的发生密度偏高;如雨水少或降雨集中,则发生密底低,阴天及降雨少于5mm的细雨蒙蒙天,蜗牛活动频繁,危害最重。 4.4 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偏沙性、团粒结构好、疏松不板结、含水量30%-45%、土表潮湿且有杂草覆盖、有机质含量丰富,最有利于蜗牛产卵、孵化及栖息活动。 5 综合防治技术 5.1 清园灭草 中耕灭卵,消灭蜗牛滋生地 在蔬菜种植或定植前彻底清除田间及周边的杂草,耕翻晒地,一方面使大量的蜗牛卵暴露于土表,让其自行破裂,另一方面机械作用可杀死蜗牛,降低田间蜗牛密度。 5.2 撒石灰 于晴天傍晚,在植株周围或作物行间,或围绕菜田的周边撒施刚化开的新鲜石灰,夜间蜗牛爬过石灰时即失水致死,但是阴雨天撒石灰的效果很差或几乎无效。 5.3喷雾防治,一药多防 在蜗牛发生始盛期选用50%杀虫环可溶性粉剂(商品名易卫杀)750倍均匀喷雾,喷药后蜗牛开始吐沫,然后出现粪便,药后3个小时蜗牛就开始死亡,防效可达98%以上。由于杀虫环具触杀、胃毒性及内吸性作用,兼有熏蒸作用,还能杀卵,所以基本可根治蜗牛的危害,同时杀虫环对多种害虫如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白粉虱、烟粉虱及蚜虫也有很好的防效,持效期可长达12天,因此在蔬菜上喷杀虫环可起到一药多效、综合防治的效果。杀虫环为沙蚕毒素类药剂,是从海洋环节动物异足索沙蚕(Lumbriconerisheteropoda)体内分离出来的, 为沙蚕毒素的衍生物,药后迅速降解,无残留,适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附2013年室内与田间喷药结果: 1.室内药效试验: 2013年9月14日上午9时53分用50%杀虫环可溶性粉剂750倍液喷药,17:00检查蜗牛死亡情况,其中1号杯 有蜗牛4头,死亡4头;2号杯 有蜗牛9头,死亡9头;3号杯有蜗牛8头,死亡8头;4号杯有蜗牛 2头,死亡2头;总计4个杯共有蜗牛23头,死亡23头,室内防效达100%。 2 .田间药效试验: 2013年9月20日在石家庄市郊区大白菜田试验,上午11点半喷50%杀虫环(易卫杀)可溶性粉剂750倍液,下午2点半田间进行检查,蜗牛全部死亡,农户高兴地说,效果真好。 |
|
来自: 昵称3505561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