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湖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职能范围包括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政务公开管理三大块,目前,有6个正科级行政处室、4个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行政编制13名、事业编制25名。“中心”直属机关党委,辖8个党支部92名在职党员,其中管理层3个支部46名党员、窗口5个支部46名党员。 2017年1月3日,湖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搬迁入驻湖州市民服务中心新大楼,占有建筑面积14060平方米。其中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即办证大厅)9329平方米。新大厅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根据便民利企原则,三个楼层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划分A、B、C、D、E、F六个区域,共进驻50多个部门单位,设立220多个服务窗口,工作人员260多名,集中办理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600多项。西裙房二、三楼的公共资源交易区域,主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环境权益、政府采购、医疗采购等公共资源的集中交易以及相应的监管活动。二是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行政审批服务平台新增水务、电力、燃气、华数、公交、公积金、速递、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共服务窗口。在一楼大厅专设自助服务区,集中配置便民自助智能设备,主要提供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等便民服务信息。在西裙房三楼还建立约700平方米的中介服务大厅,将进驻16家便民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提供与房产交易相关的中介服务。将吴兴区公安、民政、卫计和开发区、度假区公安等便民服务窗口纳入市级平台,对车管、公管、运管、港航、农机、地税、企业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险等9个行政服务分中心实行统一标准管理。三是“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推进。不断深化“湖州政务服务网”建设,开发应用行政审批窗口交互信息系统,成套配置信息化、智能化服务设施,探索网上网下联动服务方式,全面实施窗口叫号及评价系统,着力打造“智慧大厅”。扎实推进建设工程、国土和产权、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并在集中交易平台专设电子开标室、电子监控室,所有评标、询标室都具备电子信息化服务功能,基本实现了信息发布、项目交易、公共服务、网上查询、行政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的电子化。新“中心”启用以来,办证大厅每天人流量约2600人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标最多的一天15场。 二、创新做法 (一)“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效推进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缩短审批服务时间、大幅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大幅提升网上审批能力、大幅降低审批服务收费目标,通过细化“一清单”,打造“一站式”,做强“一张网”,推进“一体化”,健全“一标准”等五项改革举措和深化审批体制机制创新、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建设、政府监管、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五项配套措施,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促进行政审批服务提速、提质、提效。一是公布“最多跑一次”清单。以单一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对象上门不超过1次为突破口,全方位、全流程完善改革顶层设计,分阶段、有计划组织重点项目攻坚。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重点突破、分类梳理,市级部门分别于2月17日、3月17日和4月27日分别公布了三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并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湖州日报、湖州发布等多种途径公示承诺。截止4月28日,全市各部门单位三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全部公开发布,部分乡镇(街道)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清单公布。据统计,全市各部门单位事项总数4588项,截止5月底,市级常用办事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430项,占比89.97%,其中,“零上门”118项,占比24.69%;县区平均431项,实现“最多跑一次”379项,占比87.94%,其中“零上门”137项,占比31.79%;乡镇(街道)平均办事事项72项,实现“最多跑一次”57项,占比79.17%;村级平均代办事项35项,实现“最多跑一次”26项,占比74.29%。二是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开展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是推进全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幅压缩审批服务时间的有效途径和重中之重。湖州市结合省统一部署与工作实际,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现阶段设立投资项目审批、不动产交易登记、商事登记、医保社保、公安服务、公积金服务和社会事务等七大板块综合受理窗口。目前,七大板块共设置79个综合受理窗口,统一承接原35个部门305个事项的受理、初审职能,事项占比46.9%。以不动产交易登记为例,我市推出了“一次叫号、一单告知、一套资料、一窗受理、一次缴费”等“五个一”服务模式,并建立涵盖房屋交易、契税、不动产登记、水电气、公积金贷款、房产评估、房产经纪等“一条龙”联动体系,基本实现了不动产交易登记领域“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排队叫号从4次减少到1次,办事材料从35份减少到11份,办理时间从2个小时减少到40分钟,如果申请快递送达服务,来窗口一次就能办成事。三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及全市77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园区),1188个村(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实体大厅、政务服务事项库和网上服务站全部建成并运行,基层便民服务中心走在全省前列。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网上网下融合发展,打通“事前网上申请、事中在线办理、事后快递送达”的全流程服务链,用数据和物流跑代替群众和企业跑,逐步提升“零上门”比率。推进网上申请全覆盖。对照行政权力清单,全面梳理尚未实现网上申请的办事项目,制定分步推进计划,分批推进网上申请或网上预审服务。目前,市级实现在线申报的办事事项共计807项,占比85.6%。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快递送达全覆盖。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根据办事项目办理量大小,逐步扩大证照快递送达服务范围,同时探索申请资料、批文证照双向快递,进一步便民利企。目前,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共计3000余个审批服务事项开通快递送达服务,占比90%以上。推进条块信息系统全共享。按照“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改革要求,组织有关部门梳理需要省级部门自建垂管系统、本级部门自建系统与本级统一权力运行系统横向对接和实时数据共享的需求清单,推进条块信息系统互通整合、数据实时共享,切实避免工作人员信息重复录入,办事群众资料重复提交。 (二)公共资源配置持续优化 围绕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有力提升交易平台公正度和信息化水平,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强监管。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全面实现公共资源全领域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抓集中交易;实行公共资源交易集中监管,改革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监管手段,抓集中监管;相对集中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行政处罚权,建立规范协调、精简高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抓集中执法。二是升级电子平台保公正。严格按照《电子招投标办法》的相关规定,研发有本地特色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电子交易。积极运用网上报名、保证金银企快线、电子签章加密、远程评标、专家语音抽取通知以及电子评标等一系列电子技术手段,全面屏蔽招标采购过程中的各节点信息,最大程度避免人为数据泄露。同时,全面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平台互通互联,县级平台发布的交易信息实时同步到省、市级信息平台,并最终汇入全国公共资源信息平台,更加方便招投标主体和相关人员快捷获取交易信息。三是强化内部管理促规范。积极推进环境权益交易中心建设,修订出台用能、排污权等相关交易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快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设。对参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的各方制订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出台包括监管人员、评标专家、代理机构、投标人、招标人等五类从业人员的考核办法,深化完善“一项一评”跟踪记录考核,切实加强交易项目的现场监督管理。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配合,严格落实内部安保措施,特别是对重大项目、焦点项目和敏感项目实施联动防控,确保项目顺利开评标。 (三)政务公开水平逐年提升 通过加大全面公开范围、加强全程公开力度、规范依申请公开流程,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全面公开促晾晒。强化市级各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要求,各部门公开内容趋于多元化,公开时效性更强。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信息公开要求,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公开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全程公开促监督。全面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等五大公开,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强调决策公开作为建设开放透明政务环境的首要环节,督促重点改革任务、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等及时主动公开执行措施、实施步骤等,进一步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工作,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全面公开审批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设定依据、办事指南等,加大对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结果的公开力度。创新政策解读方式,通过提供新闻通稿、召开新闻发布会、依托官方信息平台、组织专家解读等有效方式,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积极扩大公众参与。三是依申请公开解民疑。坚持以“答复及时、内容完整、格式规范”为标准,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登记、受理、审查、补正、处理、答复以及保存备查等环节流程,强化工作规范。进一步健全完善部门间协调机制,认真受理和答复人民群众要求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协调处理好涉及民生的依申请公开事项。 (四)为民服务形象稳固树立 围绕建设服务中心、建好队伍两大任务,通过教育、管理、文明创建等多种途径,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勤廉实干、文明高效的优良形象。一是考核量化,科学督导。进一步修订完善“窗口星级评定”、“四星联创”等活动实施方案,积极设计创新活动载体,力求优化服务,力创“最美”窗口。采用每日固定巡查与不定期多次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巡查问题全部记入大厅当日工作日志,实行窗口纪律痕迹管理。对各窗口工作纪律、服务质量等方面每日进行汇总,结合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每周对上周情况进行通报,不定期编发《督查点评》专刊,通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窗口管理工作难点亮点,遇违规违纪情况实行窗口负责人约谈制度,督促窗口开展自查自纠,尽快整改落实。通过采取经常性督查+定期督导方式督促落实,采取周期性评价+奖惩措施方式激励鞭策,采取日常表现+年终考核方式评级定等,切实推动工作任务落实有力,树立“中心”铁军新作风、新面貌、新形象。二是比拼实干,争当表率。准确把握入驻市民服务中心后窗口服务工作新形势,扎实推进办证大厅标准化建设。结合新中心搬迁,重视发挥窗口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实行“分区岗长负责制”,研究完善优化窗口服务、加强队伍建设新机制、新举措。推出党员干部“窗口工作日”制度,管理层中层以上干部定期到窗口一线开展工作联系和办事体验,了解掌握办事群众诉求和窗口服务难题,使管理层与窗口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窗口管理进一步加强。首创市长督导“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制度以及在“中心”设有窗口的市级部门主要领导“窗口体验日”活动,目前已有3位市领导及13位部门领导深入窗口现场办公,发现问题22个,整改措施18项,意见建议7条。三是加强管理,打造品牌。突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重点,加强干部职工经常性教育,全年开展“党纪教育一刻钟”活动15次,通过“廉政手机学校”短信平台发送廉政短信20条,干部职工遵章守纪、崇廉尚洁、防范风险意识有了新的增强。深入推进新常态下“五型”机关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双千万结对帮扶”、“河道结亲、先锋治水”活动,强化党群联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带动效应。全面推行公务员日志式管理,通过“每日考勤”和“每季考评”落实量化考核评分,有效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继续深化“四星联创”、“四岗共建”等活动,主动融入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行动之中,促进干部职工文明、规范、高效服务。继续发挥党、工、团、妇组织作用,积极开展“阳光之家”职工联谊、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进一步培育弘扬“中心”特色的机关文化,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良好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