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龙泉窑莲瓣纹碗瓷器

 自华居 2017-07-29
2017-07-29

莲瓣纹碗可说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经典造型之一,它烧制时间长,数量大,流传广,影响深远。掌握这类经典器物的演变发展对于我们学习研究龙泉窑青瓷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以下是笔者对龙泉窑莲瓣纹碗发展轨迹的大致梳理,大家可以一同探讨补充。

根据资料显示,最早的龙泉窑莲瓣碗,出土于龙泉查田下保村“永初元年”(420年)墓葬,灰胎青黄釉,但实物现在很难看到,而这一时期的龙泉窑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意义不大,所以这时期的莲瓣碗最多算作是一个“滥觞”吧。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莲瓣纹碗实物大多始自北宋末南宋早期,那么在之前,也就是五代北宋这一龙泉窑崛起的重要时间段,有没有莲瓣纹碗呢?实物很少,我们可以从同时期的其他装饰有莲瓣纹的器物来了解这一时期的莲瓣纹风格。这一时期的莲瓣纹运用十分普遍,比如莲瓣炉,莲瓣纹盅,甚至镭钵上都有,这说明此时莲瓣纹非常流行,莲瓣碗应该也有。此时的莲瓣纹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一是运用于香炉上,刻成浅浮雕式的层层仰莲瓣,风格逼真写实,优美典雅,此类型在时代上可能偏早,以五代居多;二是以单线刻划纹为主,线条较纤细,莲瓣瓣面多宽大而圆,瓣面填充篦划线,单层或双重仰莲瓣最常见。较为细腻的做工是则刻划出瓣尖,瓣脊留白,莲瓣边缘施刀,阳刻出轮廓以加强其立体感。篦划纹在北宋非常流行,填充篦划线的莲瓣纹无疑是时代审美的反映。

南宋早期的莲瓣碗则清晰而明朗,此时的莲瓣纹以刻为主,瓣脊出筋,瓣面自中脊坡向两侧,立体感很强。双重仰莲瓣者,外层瓣瓣独立,内层辅衬相应,单层莲瓣亦如是,花瓣间的衔接内外分明。此时的花瓣瓣面大小适中,弧线轮廓清晰流畅,瓣尖处尤见用力,干净利落,视觉上是浅浮雕式与刻划花式莲瓣纹的综合,有一种质朴生动的韵味。除碗外,还有莲瓣纹碟等器物,纹饰风格相类。

南宋中后期是龙泉窑莲瓣纹碗大量生产的“盛世”。此时期的莲瓣碗实物非常多,莲瓣碗佳器多出于此一时期。总的来说,在大环境下,烧制工艺,胎釉特征都起了变化,莲瓣碗本身器型的式样也在变化,纹饰变迁是非常自然的。一个主要的变化趋势就是莲瓣边缘用阳刻突出立体轮廓的手法逐渐弱化,莲瓣形象逐渐模糊,花瓣间错落的工整排列也逐渐消失,瓣瓣独立渐渐变为连绵相接,莲瓣的刻划渐显随意。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尤其中期一些做工精湛的莲瓣碗,花瓣瓣面丰满,瓣脊出筋挺拔,十分美观。此时工艺水准大大超过南宋早期,碗型也更加优美,最经典者莫过于宛若莲蓬状的碗式,与莲瓣装饰天然呼应,更有那粉青、梅子青釉的相衬,线条轮廓柔和清淡,温文尔雅,别有一番韵致。另有一种敞口微外撇的碗式,亦常见莲瓣纹装饰,且多为单层仰莲瓣。此外,综合大量南宋中晚期的莲瓣碗实物观之,其尺寸规格按其口径大小大致可分三类,小者未到10公分,最常见为12~15公分,大者超过20公分,可能在当时有不同用途。除莲瓣碗之外,此一时期还有莲瓣纹碟,莲瓣纹盖碗,莲瓣纹盘等等,纹饰风格类似,南宋龙泉窑青瓷往往素面朝天,却唯独偏爱莲瓣纹,此中真意颇值一辨。

入元后,龙泉窑莲瓣纹碗仍在生产,比如大窑枫洞岩窑址元代早期地层就曾出土过多件莲瓣纹碗,以及莲瓣纹盘,莲瓣纹洗等,说明此时莲瓣纹器的产量仍很大。实际上,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的莲瓣纹碗风格相似很难区分,总的来说,此时的莲瓣纹瓣面狭长瘦削,瓣脊虽有凸起但已淡化,轮廓线条为单线划花,制作不及以前那样精细,质量下降。此外,元代莲瓣碗还见有在碗内刻饰花纹的,打破了宋莲瓣碗内面一贯的光素作风。至元代中后期,莲瓣纹碗少见,此时之莲瓣纹与菊瓣纹更接近,或可将菊瓣纹看作是莲瓣纹的衍变。明代也是如此,明代看不到像宋代那样的莲瓣碗,但有不少“菊瓣纹碗”,而且无论碗的式样还是纹样,变化很大,要另当别论了。

莲瓣碗实物较多,纪年墓出土的就有不少,如德清县咸淳十年(1274年)史绳祖墓所出的莲瓣碗,丽水市三岩寺德佑元年(1275年)潘氏墓出土的莲瓣碗,都是较为可靠的标准器,我们可优先选取这类器物进行比对分析。另外,日本收藏的龙泉窑莲瓣碗数量很多,有很多精品,可以参考一些日本方面的器物图录,有条件去日本的可多留意日人收藏的龙泉窑莲瓣碗,定当有所收获。

一、北宋末南宋早期

二、南宋中晚期

三、元早期

四、日本收藏的龙泉窑莲瓣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