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容——1/3的人有心理问题

 渐近故乡时 2017-07-31



阅读心理健康文章、发表评论

免费咨询强迫、恐怖、抑郁等心理问题

   

  在我们的文化氛围里,一个人自出生起,其面相就开始受周围人的关注。刚出生,眼睛还没睁开呢,“这孩子眼线很长,眼睛会很大”。以后的日子里,常会听到人们说:这孩子虎头虎脑的,这小姑娘多水灵。我也留意了美国人是否也像我们这样关注长相,发现尽管文化影响了关注的方式,但是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She/He is so cute.”(她/他长的很可爱),“She/He has pretty eyes.”(她/他的眼睛很漂亮)。由此,你会发现,大体而言,我们注重细节,他们注重整体(当然不是绝对的)。这再次印证了我们的一句老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尽管如是说,但这时候的小孩子是不会在意别人如何评价他们的,也不会在意自己的长相。常听大人提醒“看你的脸脏,快去洗洗”,“注意保持清洁,不然脸上要长黑斑”,如是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发展到自我意识出现,他们便开始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也开始有了对自身形象的期待与关注。头发(颜色、发型、法式)、脸型、青春痘、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牙齿、颧骨、额头、身材、肌肉、皮肤(颜色、毛发)等都可能成为关注的对象。这种关注,可能会使某些人放大其小小的“不完美”或者不是问题的问题,被认为是严重缺陷,从而中引起心理问题。


   今年4月英国镜报新闻:一漂亮姑娘梦想用刀切除腹部。报道了一个身材姣好的漂亮姑娘认为她的腹部难看,每天花很长时间观察、揉搓腹部,并害怕出门。“我会用很长时间去揉搓、挤压让我觉得难看的面部和腹部。”“穿宽大的衣服掩盖多出来的近20斤的体重”(其实她的身材很匀称,没有赘肉)。她接受多次整容手术。


   某患者,由于害怕被人嘲笑而休学,已经一年。究其原因,是因为总认为自己的眼睛小,并反复在脑海中跟别人的眼睛进行比较。到学校总担心别人看到他的“小眼睛”,回避与同学的交往,上课无心听老师讲课,每天在担心中度过,时刻盼望放学回家,学习几乎没有收获。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称之为“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为解决他们的问题,有人会选择手术整容。有研究报道,在要求整容的人群中,约三分之一符合躯体变形障碍的诊断。因此,建议对要求整容的人,应该例行精神状态检查,因为整容不能治疗躯体变形障碍,纯粹增加他们的医疗负担。


   1、什么是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


   躯体变形障碍的特征是对自身一个或多个部位感到有瑕疵(缺陷),但这些部位在别人看来并没有问题或只不过是不十分完美。患者在某个时间段会出现反复的行为(包括反复照镜子、过度梳妆、挑皮肤、询问)或想法(如:与别人比较)。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将“躯体变形障碍”列入了强迫相关的障碍。


   患者可能表现出下列强迫或重复行为,目的在于掩盖或改善他们认为的“缺陷”,但这往往只是暂时减轻心理的不安。这些行为有:

   1)掩盖(变换姿势、衣服、化妆、头发遮盖、帽子遮盖等);

   2)与别人的同一身体部位比较;

   3)要求手术整形;

   4)照镜子检查;

   5)回避照镜子;

   6)挤弄皮肤;

   7)过度梳理;

   8)过度锻炼;

   9)过多更换衣服;

   10)其它


   关注的部位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常见部位有:

   1)面部:鼻子、眼睛、嘴巴、牙齿、肤色、皱纹、痤疮、斑点;

   2)头发:发质、多少;

   3)皮肤:毛发、血管;

   4)胸:形状、大小;

   5)肌肉形态或身材;

   6)外生殖器。


   躯体变形障碍可能引起或与下列疾病共存:1)抑郁症或其它情绪障碍;2)自杀的想法或行为;3)焦虑;4)健康问题(如皮肤损伤);5)饮食障碍;6)物质滥用;7)其它问题。


   2、治疗简介


   治疗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治疗、药物(以五羟色胺重摄取阻断剂为主)治疗和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


   由于这一疾病具有强迫的性质,上面提到的休学的患者接受了强迫症的认知-应对治疗,两周后返校,基本适应良好。

         




  有心理问题的人,常常不能及时就医,或者是常常投错医生。这会直接导致:1、患者的痛苦得不到及时或恰当解决;2、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3、降低患者的社会功能。希望帮助人们正确就医,请大家转发,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主题,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简介:胡宪章,医学博士,1984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的前身豫北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后赴美国分别在国立卫生研究院、walter Reed和大学精神科,从事精神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和生物学标记的研究,从事过神经元保护的研究。自1996年以来,还致力于强迫症心理治疗方法的探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文化特征,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疗效显著的强迫症的认知-应对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