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故大全·人物·人杰

 风舞三湘 2017-07-31

  【九方皋】 春秋时人,善相马。相传伯乐推荐他为秦穆公外出求马,他不辨毛色雌雄,而观察马的内神,因得天下良马。伯乐称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淮南子·道应训》、《列子·说符》。后用以喻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宋黄庭坚《过平与怀李子先诗》:“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参见动物部·走兽“骊黄”。

  【卫叔美】 晋卫玠少时,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后名士乐广嫁女于卫玠,时人有“妇公冰清,女婿玉润”之语。事见《晋书·卫玠传》。唐李适《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人疑卫叔美,客似长卿才。”参见伦类部·亲眷“卫玠”。

  【王粲】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王粲字仲宣,……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另,王粲有《七哀诗二首》、《从军乐五首》。《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王粲序》:“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喻才子、诗人或幕宾。唐高适《答侯少府》:“吾党谢王粲,群贤推郄诜。”另参见武备部·军旅“从军乐”、文明部·诗词“王粲诗”、政事部·议政“依刘表”、人事部·情感“哀王粲”、人事部·情感“王粲思家”、人事部·其他“悲王粲”。

  【云间陆士龙】 《晋书·陆云传》:“(陆)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张)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鸣鹤,隐字也。”喻指有才华者。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将辞邺下刘公幹,却见云间陆士龙。”另参见动物部·鳞介“云间龙”。

  【云间赵盾】 《左传·文公七年》:“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后因以为夏天烈日之代称。宋张耒《仲夏》诗:“云间赵盾益可畏,渊底武侯方熟眠。”参见天文部·天体“赵盾日”。

  【五柳先生】 晋陶潜的别号。潜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文中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宋杨万里《张功父请祠甚力得之简以长句》诗:“老夫老矣不归去,五柳先生应笑汝。”亦泛指志趣高尚的隐士。唐雍陶《和孙明府怀旧山》诗:“五柳先生本在此,偶然为客落人间。”参见植物部休本“五株柳”。

  【毛遂】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后常用作自我推荐的典故。唐李端《卧病闻吉中孚拜官寄元秘书昆季》:“毛遂登门虽异赏,韩非入传滥齐名。”参见政事部·议政“毛遂请行”。

  【长头儿】 《后汉书·贾逵传》:“自为儿童,常在太学,不通人闲事。身长八尺二寸,诸儒为之语曰:‘问事不休贾长头。’”宋苏轼《赠上天竺辩才师》:“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宋陆游《晨兴》诗:“奇哉长头儿,好勇不可当。”参见人体部·头面“长头”。

  【长沙才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鴞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鴞曰‘服’。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长沙才子远,钓濑客星悬。”参见人事部·冤怨“长沙谪”。

  【玉貌潘郎】 《晋书·潘岳传》:“(潘)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索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又,潘岳曾任河阳县令。喻美男子,或喻情郎。唐温庭筠《和友人悼亡》:“玉貌潘郎泪满衣,画罗轻鬓雨霏微。”另参见人体部·头面“潘岳貌”、植物部·木本“潘岳果”、器用部·车船“潘郎车”、人事部·情感“掷果河阳”。

  【正平摇笔】 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清吴兆骞《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怆然作歌》:“独孤侧帽倾士女,正平摇笔凌王侯。”参见文明部·学识“下笔不加点”。

  【甘罗】 《史记·甘茂传》附《甘罗传》:“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唐韦应物《奉和张大夫戏示青山郎》:“荣禄何妨早,甘罗亦小儿。”参见人物部·将相“甘罗作相”。

  【田横】 秦末,原齐贵族田横起事,自立为齐王。汉朝建立,横率部属五百人逃亡海岛。高祖召之,横不欲臣服,于途中自杀。其部属闻之,悉于岛上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咏悲壮勇武之士。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另参见人事部·情感“哭田横”。

  【乐广披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卫伯玉为尚书,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喻人风神朗澈,或借用指云开天晴。唐张聿《圆灵水镜》:“乐广披云日,山涛卷雾年。”另参见天文部·天体“乐令天”、天文部·气象“披云雾”。

  【冯妇】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赵岐注:“其士之党笑其不知止也。”后亦用以指重操旧业的人。宋王安石《虎图》诗:“山墙野壁黄昏后,冯妇遥看亦下车。”宋黄庭坚《乙未移舟出口》:“刘郎弓石八,猛气厌冯妇。”

  【汉田郎】 东汉田凤为尚书郎,容仪端正,每入奏事,灵帝目送之。题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见《初学记》卷十一引晋挚虞《三辅决录注》。唐钱起《和王员外晴雪早朝》:“题柱盛名兼绝唱,风流谁继汉田郎。”参见人物部·官吏“京兆田郎”。

  【地下郎】 据晋王隐《晋书》载,中牟令苏韶死后现形,对其堂弟苏节说,颜渊、卜商现为地下修文郎;修文郎凡八人,皆鬼之圣者。韶今亦守其职。见《太平御览》卷八八三引。后因以“地下郎”、“地下修文”为文士死亡的典故。唐杜甫《闻高常侍亡》诗:“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另参见人事部·病死“修文地下”。

  【成连】 春秋时著名琴师。传说伯牙曾学琴于成连,三年未能精通。成连因与伯牙同往东海中蓬莱山,使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之声,伯牙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从而得到启发,技艺大进,终于成为天下妙手。见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元耶律楚材《鼓琴》诗:“清兴腾八表,成连何必寻。”清张梁《弹琴》诗:“钟期既已亡,成连谁能寻?”林景行《独归》诗:“正愁风雨崩腾夕,难访成连到海滨。”参见文明部·礼乐“海上琴”。

  【优孟】 春秋楚国著名优人。常谈笑讽谕,曾谏止楚庄王以大夫礼葬马;又善模仿,着楚相孙叔敖衣冠见楚王,楚王不能辨。事见《史记·滑稽列传》。后泛称演戏艺人,或谓一味模仿,没有创造性。唐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谑浪容优孟,娇怜许智琼。”清赵翼《题李静庵印谱》诗:“我思艺文中,优孟最所忌。”另参见九流部·杂技“衣冠优孟”、器用部·衣冠“优盂衣冠”、文明部·歌舞“优孟歌”、人事部·隐逸“勿为楚相”。

  【江夏黄童】 。《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唐罗隐《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诗:“江夏黄童徒逞辩,广都庞令恐非才。”另参见文明部·学识“江夏无双”、人事部·秉性“黄童”。

  【李飞将】 指汉名将李广。因其作战勇猛,匈奴称其“汉飞将军”。唐李白《古风》诗之六:“苦战功不赏,忠诚杂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参见人物部·将相“飞将”。

  【投辖陈遵】 《汉书·游侠传·陈遵》:“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后遂用“投辖陈遵”为好客留宾的典故。清赵翼《刘檀桥编修六十寿诗》:“投辖陈遵无昼夜,吹笙子晋本神仙。”参见器用部·车船“孟公辖”。

  【茂陵书生】 《史记·司马相如传》:“(司马)相如既疾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因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原指司马相如,后亦泛指文人,多指落泊文人。唐卢纶《晚秋山中别业》:“茂陵秋最冷,谁念一书生?”另参见地理部·城建“茂陵”、文明部·文具“茂陵书”、人物部·帝王“茂陵求”、人事部·行止“茂陵卧”、人事部·贫贱“茂陵贫”、人事部·病死“相如渴疾”。

  【欧冶子】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唐杜甫《同豆卢峰知字韵》:“炼金欧冶子,喷玉大宛儿。”参见武备部·兵器“欧冶剑”。

  【临池圣】 《晋书·卫恒传》:“汉兴而有草书……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唐朱逵《怀素上人草书歌》:“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参见文明部·书画“临池”。

  【眉最白】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喻兄弟或侪辈中的杰出者。宋黄庭坚《赠秦少仪》:“秦氏多英俊,少游眉最白。”参见人体部·头面“白眉”。

  【高阳酒徒】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后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唐罗隐《曲江春感》:“高阳酒徒半雕落,终南山色空崔嵬。”唐高适《田家春望》:“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另参见人事部·狂放“郦生狂”、人事部·狂放“长揖”。

  【流麦士】 《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喻专心读书、不及暇顾。宋苏轼《送公为游淮南》:“读书莫学流麦士,挟策莫比亡羊人。”参见植物部·草本“飘麦”。

  【谈天衍】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喻善辩。清赵翼《先辈查初白诗云……》之七:“使君不是谈天衍,亲着深山六月裘。”参见天文部·天体“邹生谈”。

  【逝去玉楼】 相传唐代诗人李贺将死,昼见绯衣人传玉帝诏令,谓“帝成白玉楼,文召君为记”,随卒。见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后因称文人去世为“逝去玉楼”。明张煌言《挽华吉甫明经》:“逝去玉楼堪作赋,投来铁匣尚留诗。”参见人事部·病死“天上召”。

  【萧史】 相传为春秋秦穆公时人,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萧史日教弄玉吹箫作凤鸣,后凤凰来集其屋。穆公筑凤台,使萧史夫妇居其上,数年后,皆随凤凰飞去。见汉刘向《列仙传》。唐韩愈《谁氏子》诗:“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唐方干《赠美人四首》之四:“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亦借指情郎。清黄遵宪《游箱根》诗:“洪崖揖浮丘,萧史媚弄玉。”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鸾”、伦类部·亲眷“吹箫伴”。

  【鄂君】 鄂君子晳,楚王母弟,官为令尹,爵为执珪。越人悦其美,因作《越人歌》而赞之。见汉刘向《说苑·善说》。后因以“鄂君”为美男的通称。唐李商隐《碧城》诗之二:“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李商隐《牡丹》诗:“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明陈子龙《春游》诗之一:“鞭冲湿雾张公子,舟泛横波越鄂君。”参见器用部·日用“鄂君被”。

  【温八叉】 唐诗人温庭筠的别号。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温庭筠》:“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清朱彝尊《龚尚书挽诗》:“檀板柳三变,金荃温八叉。”参见文明部·诗词“八叉”。

  【楼上元龙】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刘备]曰:‘君(许汜)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喻指尊贵之人。金元好问《寄希颜》之二:“山头杜甫长年瘦,楼上元龙先日豪。”参见人事部·禀性“豪气元龙”。

  【管辂】 三国魏术士。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应清河太守华表召为文学掾,官至少府丞。幼年好天文,及长,精通《易》与占卜。相传其自知寿不过四十七八,年四十八果卒。后人以为才高、不寿,且无贵仕的典型。唐杜甫《哭李尚书》:“修文将管辂,奉使失张骞。”参见人事部·秉性“聪明管辂”。

  【管鲍】 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的并称。两人相知最深。后常用以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晋傅玄《何当行》:“管鲍不世出,结交安可为。”唐李白《箜篌谣》:“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宋范仲淹《得李四宗易书》诗:“须期管鲍垂千古,不学张陈负一朝。”参见伦类部·师友“管鲍交”。

  【豫让】 《史记·刺客列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已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指义士舍身报主。明张煌言《岛居八首》之六:“豫让桥应近,田横岛正宽。”另参见政事部·忠直“漆身吞炭”、人事部·冤怨“吞炭”。

  【燕丹客】 《战国策·燕策》:荆轲替燕太子丹刺杀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喻勇士。唐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参见地理部·水流“易水”。

  【蘧瑗知非】 春秋时卫国大夫蘧瑗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后因以“蘧瑗知非”为不断迁善改过之典。宋苏轼《次韵曹九章见赠》:“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参见人事部·谬误“今是昨非”。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