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所代表的意义 心跳训练」所指的「心跳」,有时意指心跳数,有时意指心率计,本书则融合两者的意思,定义为「心跳训练=边利用心率计确认心跳数所进行的训练」。 为什么心跳数会如此重要? 说明之前,先来思考心跳数所代表的意义。 心跳数通常代表心脏在1分钟内跳动的次数,若心脏在1秒钟里跳动1次,就表示心跳数是60(次数/分钟),若1秒钟里跳动2次,心跳数就是120。 那么心跳数到底代表什么?人们在安静时,尤其是睡着后,通常心跳数会最低,但只要站起来、走路、工作等,一活动身体,心跳数就会微微上升,而一旦开始运动,心跳数会上升的更快。 例如跑步时,心跳数一定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上升,直到无法再继续加速为止,而此时的心跳数也会达到最高,这种时候的心跳数就称为最大心跳数。 心跳数会上升,是因为心脏必须将更多血液送到身体各处的缘故。为什么此时需要大量血液?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身体会需要更多的氧气,才能将氧气转换成热量,活动肌肉。 运动强度与氧气吸取量成正比,而心跳数几乎与氧气摄取量同比例。会使用「几乎」一词,是因为刚开始运动时,心脏会提高血液排出量(跳动1次所排出的血液量)来应对,但最多也只能提高为平常的1.5倍,之后心脏就会改以增加心跳数的方式来应对。 换句话说,只要观察运动中的心跳数多寡,就能明白运动的强度如何。 上述的情形多是从短期运动中得知,但其实从长期的运动中也能得知某些结果。举例来说,马拉松选手在安静时的心跳数,往往比一般人少许多, 由此可见只要持续进行训练,不仅安静时的心跳数会比一般人少,即使以相同的速度跑步,心跳数也会比一般人少,甚至若以相同的心跳数来跑步,速度就能比一般人还快。 由这些事实可以得知,记录下长期跑相同距离的时间和心跳数,就能以肉眼确认训练的成果,而只要能确认到效果,自然能提高训练的意愿。 除了运动外,心跳数还会因为其他因素产生变化,例如受到惊吓、感受到恐惧、累积许多压力时等,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 此外,只要气温上升,心跳数也会有增加的趋势,而只要身体状况良好,心跳数就会降低,身体状况不佳时,心跳数就会上升。 其他还有许多从心跳数可以得知的状况。以前要测量运动中的心跳数非常困难,但自从心率计普及后,不仅能轻易测量并记录运动中的心跳数,更能透过计算机以肉眼可见的方式得知。 心跳训练为什么有效—心跳与训练的关系 「心跳训练」中的「训练」,就是要透过运动方式来活动身体,以提高肌力和持久力。结合「心跳数」与「训练」的「心跳训练」,大致上来说,就是「意识到心跳数的训练」。 意识心跳数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运动时注意心跳数,并设法让心跳数达到目标区的数值,而非单纯在运动中注意心跳数而已。不过以这种心跳数为基准来训练,又有什么好处? 举例来说,专业田径长跑训练时,常常会以「4分钟10公里」(以4分钟跑1公里的速度总共跑10公里)的方式,显示训练的强度与量。 使用这种方式,确实能明白跑步的速度与距离,但运动的强度如何,却会因为个人的能力与体力差异而不同。 对马拉松选手来说,以4分钟跑完1公里,完全不是什么难事,但对平常不太运动的人来说,却是非常吓人的速度。 至于总距离的10公里,有些人或许30分钟就能跑完,有些人可能得花1小时才能跑完。 由此可见,除非全队选手的实力维持在一定水平,或许就没有太大的影响,否则这种训练基准,并非适用每个人。 图1.什么是健身运动 以心跳训练来说,训练量会显示为「以最大心跳数的80%进行1小时」。若以这种方式显示训练量,会造成即使跑步速度不同的人,运动强度也都一样的结果。简单地说,花同样的时间跑,即使距离不同,就训练量来说却是一样(参照图1)。 据说美国有某所学校帮学生打体育成绩时,是以该学生在哪个心跳区间里用多少训练时间为衡量基准,因此能公平地以学生的努力成果来评价,而非以个人天生的运动能力。 什么是有效率? 那么,或许有人会误以为「心跳训练是在修正个人差异,以调整训练量的训练方式?」,但其实并非如此。心跳训练的本质,在于省去无谓的努力,尽可能有效率的进行训练。 有效率的训练,简单地说就是以最少的努力和时间,得到最大效果(例如跑步速度变快、锻炼出肌肉等等)的训练。 例如跑完全程马拉松、缩短自行车爬坡赛的时间等,为达成各种具体目标,将无谓的努力与时间缩小到最小极限的训练。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注意心跳数就能让训练变得有效率?具体说明于后面详述,不过主要理由是心跳数不同(正确来说是对最大心跳数的比例),能提升的能力也会不同。 例如若想跑完全程马拉松,就必须拥有能跑完42.195公里的持久力;若想缩短时间记录,就必须有效率地使用热量来跑步,尽可能不浪费; 而若想在正式比赛中取得好名次,即使已经很吃力,仍需拥有能做最后冲刺的速度和力量。 这里所举的能力当中,以跑完长距离赛程的持久力来说,只要在心跳数低的区间里,持续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就能有效提升。而缩短时间记录和冲刺等能力,只要在心跳数高的区间里训练,同样能有效提升。 换句话说,若单纯以跑完全程马拉松为目标,就不必在心跳数高的区间里进行训练,只要增加心跳数低的区间里的训练时间,更能达到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只要明确定出自己的目标,再依据达成该目标最有效率的心跳区间来进行训练即可,这就是心跳训练的基本思维。 其实不止要思考提升的能力种类,有时心跳数不同,身体代谢能力也会不同。举例来说,只要提高心跳数,为了补充运动所需的热量,身体利用脂肪的比例就会减少,取而代之使用身体里的肝糖。 所以若想靠运动来减肥,与其进行激烈到令人上气不接下气的运动,不如长时间进行能一边运动一边说话的轻度运动,更能有效减少脂肪。 由此可见,只要意识心跳数,就能配合目的维持适当的心跳数来运动,不论要训练还是减肥,都能运动得毫无浪费。在此整理一下掌握心跳数可以得知的事: 1. 有氧运动的适当强度。 2. 无氧运动的适当强度。 3. 训练间隔的适宜恢复天数。 4. 间歇训练的恢复时间。 5. 训练质量的评价。 6. 预防过度训练。 7. 比赛时跑完全程的配速。 1、2将于之后详细说明。 4的恢复时间,举例来说,就是将400m冲刺+200m慢跑的间歇训练,改以慢跑的方式,在(最大心跳数)90%的情形下,进行到400m+70%为止。 7特别是指在长跑比赛中,为避免比赛后段速度变慢,一开始就设定 好心跳数,不让自己冲刺太快。在此仅针对3和6稍微说明。 图2.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 心脏是由心肌构成的器官,所以锻炼心脏的训练方式,原理与肌力训练相同,因为运动时会施加负担,肌肉很容易疲劳,但只要进入恢复期间,就能恢复到比前一阶段还好的状况。 此时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必须静待肌肉恢复到比前一阶段还好的状况(参照图2)。 图3.训练负担 只要反复加入适度的恢复时间来进行训练,就能提升实力,若恢复时间不足,就会增加疲劳,很容易变成过度训练。 不过究竟要等待多久时间才好?除非是对自己身体状况了如指掌的专业运动员,否则通常很难去拿捏,而此时心跳数就能派上用场。 只要使用心率计,就能从运动强度和训练时间来制作图表(参照图3),只要分析图表,就能拟定适切训练量的计划内容,避免过度偷懒或过度努力。 对于「训练中毒者」,就是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过度训练自己的人来说,这也是心跳训练的一大优点。 说得具体一点,「心跳训练」就是「设定符合训练目标的心跳区,再一边整合该心跳区的运动强度进行训练」。 历史文章:回复数字可得 0.什么时间运动好…6.疼痛为什么; 1.基础指标测试;……7.步频与步幅; 2.跑步训练方法;……8.要跑步,先选鞋; 3.跑步基础知识.;…9.跑法及锻炼目的; 4.从髋保护膝盖…….10.慢跑减肥要点 5.脚底疼及预防…...11.零基础跑者必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