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扇面综述

 憨痴呆 2017-07-31


扇面的制作材料,除女用绢扇外,都以纸料为主,以细腻牢韧、久用不裂者为佳。好的扇面,一般采用细洁绵韧的宣纸为面,牢固软熟的皮纸为衬,光滑细薄的竹料连史纸为芯。宣纸做扇面,除素面外,有的经过染色、煮硾、上浆、刷胶矾、上云母、洒金箔等工序,做成淡青色或古铜色扇面,还有煮硾笺、清水笺、云母笺、金花笺等花色品种。


素纸扇面


苏州制扇面,一般采用安徽泾县产净皮料半生熟宣纸、皮纸、连史纸和浙江宣纸,辅助材料有骨胶、牛皮胶、矾、云母粉、面粉(做糨糊用),以及再加工材料金箔等。金箔有两种,一种是含98%黄金的真金箔,一种是含74%黄金、26%白银的冷金箔,用于制各种泥金和洒金扇面。


 

据钱思元《吴门补乘》记载,宋代苏州承天寺造纸工场专造还复纸还复纸还魂纸,就是将废纸重新打成纸浆,再制新纸,乃是一种废物利用的生产方式。苏州扇厂马文斌更有创造,他将宣纸边角料浸泡成纸浆,再抄成还魂纸,将它衬在扇面里,向明可显出云头片样的花纹。


浑金笺扇面



扇面有纸面、绢面之别,纸面分为素面,色面,金面三种。 

一、素面,通常是宣纸原有的本色,也有做得稍微灰暗,成为仿旧素面。素面中有一种镜面,用镜面笺制作,镜面笺明初已有,后来用于制作扇面,它的表面光润,平滑似镜。还有一种发笺扇面,它是用特殊纸张发笺制作的,纸面上带有丝丝纤维,像头发那样细,颜色比较深,具有特有的装饰趣味。


金笺扇面


民国年间,苏州素面最好的是镜面和市矾,当时售价每张大洋二圆。20世纪50年代后,苏州素面分为三档,一是市矾扇面,以安徽宣纸为原料,套矾至少四次;二是中矾扇面,以浙江宣纸为材料,做工较差,至多套矾四次;三是行矾扇面,不用宣纸,以普通皮纸、连史纸等为原料,做工差,不套矾,至多在矾水里拖一遍。


泥金瓷青纸扇面



二、色面,乃运用染纸工艺而成,多数是黑色或瓷青色,也有用红色珊瑚笺或赭黄色虎皮笺,但制作较少,比较罕见。在黑纸或瓷青纸扇面上用金粉或银粉作书画,有特殊的韵味。

发笺扇面


三、金面,一般分为泥金、洒金两类。所用金箔有佛赤、大赤和田赤三种。他们的区别在于,含金量不同,其中田赤含金量74%,含银量26%,色泽偏冷,也称为冷金。

泥金是整个扇面完全铺满金色,密度很高,而洒金露出的内陆较多,金色的点子好像是洒上去似的。泥金扇面可分为多种花色,其中御用金花笺,供朝廷使用;梅花金笺,又称鱼子金笺,全金色中略带银白色的圆点;大赤笺,完全铺满金色;半赤笺,布满非常细密的金色点子;全冷金笺,整张扇面铺满冷金;半冷金笺,整张扇面布满非常细密的冷金点子。


洒金笺扇面 


洒金扇面分三种,依金色点子的大小为区别,一是细金,全部点子较小;二是片金,点子多数较大;三是雨夹雪,点子大小相间。金面有两面泥金的,有一面泥金一面洒金的,也有一面泥金或洒金一面素面的。旧时还有以银代金,制作泥银或洒银扇面的。


雨金扇面


格景扇面是金面和素面综合运用的一种形式,如将扇面一分为二,一半洒金,一半素面,一半用来书法,一半用来绘画,称为二格景;如一分为三,两边素面,中间泥金或洒金,或者两边泥金或洒金,中间素面,称为三格景。以此类推,有四格景六格景八格景等。此外,还有在洒金扇面上留一圆形的,称为开光;留一方形的,称为开窗,都属于专门加工的品种。


镜面笺扇面


金花笺扇面


扇面除上述品种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形式。

一、扇面通常是黏合在扇骨的大边上,小骨穿插在扇面中,但也有将每根小骨做成两片,将扇面夹在中间。

 

二、将剪纸裱在扇面的夹层里,向明可见剪纸的图案。1965年,江阴明墓出土一柄折扇,扇面中就夹着剪纸梅鹊报喜图,可见这是由来已久的扇面装饰手法。


三、旧时有种特殊的扇面,称为三开面。这种扇面套于扇骨上,正开和反开时,书法面相同,而绘画面不同,这是因为扇面每折中多做了一折夹层。三开面往往用于隐藏春宫画,一面书法,一面绘画山水或花鸟,还有一面就是春宫画。三开面工序较繁复,有时一张要费好几工。


撒金银笺扇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