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觉得大清的中式轮船如何? 1841年10月,攻破镇海的英军在当地的工场中发现了一些机械装置的零件。两根长木轴,直径12英尺的硬木明轮,以及一些接近完成的坚固木齿轮。这是一种用来推进船只的明轮装置,当镇海陷落时,清朝工匠还没来得及把他们安装到战船上。 尽管在蒸汽明轮船复仇女神号(Nemesis)的舰长看来,中国人对西洋机械的模仿出了名的滑稽可笑,但这套没有蒸汽机的明轮装置却让他赞叹中国人的心灵手巧。比起那些山寨新炮架和山寨卡隆炮,英国人认为这套明轮装置要更加卓越,更能体现中国人的模仿能力。 “一定是因为中国人在舟山看到了我们的蒸汽船。”不止一个英国人这么认为。事实也的确如此。1840年夏天,当英军入侵舟山时,在宁波军营监制军械的龚振麟奉命前往甬东。这次出差让他见到了以筒贮火,以轮击水的英国蒸汽船。虽然此时龚振麟对蒸汽机一窍不通,整个大清朝也几乎找不出能造蒸汽机的臣民,但出没波涛,维意所适的蒸汽明轮船深深地吸引了龚振麟。他认为即使没了火的力量,只靠明轮装置也能带来强大的动力,于是一个想法在他脑中成形。 复仇女神驾临早期的蒸汽明轮 19世纪是航海技术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的时代。蒸汽动力、铁壳、明轮、螺旋桨、飞剪船型,各种新技术不断被运用在船舶上。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就使用了多艘蒸汽明轮船。这些运用了世界最先进推进技术的中小型战舰,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动力强劲的轮船航行时不需要倚仗风力或人力,只要有煤炭,就可以高速持续航行。因此轮船在鸦片战争中屡屡作为英军舰队的先锋,为舰队测量水深,侦查敌情,在战场上作为先导冲锋在前。当英军需要进入河流中作战时,这些轮船还要拖拽风帆战舰深入内河。英军的大型风帆战舰有轮船相助,可以无视风力限制在内河作战,这在几十年前是无法想象,清军也因此大吃苦头。 此外,轮船还要在长江、珠江中猎杀前来骚扰的清军小型战船。这些小船很多都是划桨战舰(如快蟹),在内河中机动灵活,可以轻松地摆脱英军的风帆战舰。但遭遇速度远比自己快的火轮船后,只有死路一条。轮船凭借卓越的动力,还屡屡作为登陆舰,将英军部队运送登录上岸,并提供火力支援。 清军的桨帆船--快蟹 在华作战的英国轮船中,最著名的就是复仇女神号。这艘船的名气不仅来自于她在战争中的表现,还来自于这艘轮船身上先进的造船技术。这是英国第一艘铁壳远洋轮船,也是第一艘为海军建造的铁壳战舰——虽然买家是东印度公司,并不是皇家海军。 在复仇女神号之前,铁壳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一些较大的铁帆船、铁轮船已经在19世纪初投入内河和沿海航运。但复仇女神是第一艘可以远洋航行的铁壳蒸汽军舰。 在复仇女神号的时代,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造船厂已经可以获得足够用于建造大船的锻铁。由于当时的钢铁工业还没有经历技术革命,生产锻铁主要依靠搅炼法,因此这种材料并不算便宜。但实践证明,铁壳船在作为民用船只使用时安全性更好,在遭遇风暴时要比木壳船更坚固。因此铁壳船在19世纪上半叶蓬勃发展。建造复仇女神的厂家莱德船厂(Birkenhead Iron Works)在建造铁壳船方面经验丰富,其厂主威廉·莱德(William Laird)就是铁壳船的拥簇。 航行中的复仇女神号 建造复仇女神号总共花了三个月,这艘远洋轮船除了锻铁外壳外,和其他轮船并没有什么区别,其全长56米,宽8.8米,吃水1.8米。由于是军用船只,复仇女神号配备有两门安装在旋转炮架上的32磅炮,4门6磅炮,一个火箭发射架,并被归类为明轮巡航舰。 一些中文资料认为复仇女神号的锻铁外壳比木壳军舰的橡木外壳更加坚固,可以更好地防御清军炮火,甚至把复仇女神号当成了铁甲舰。实际上,那层薄薄的没有内衬的锻铁外壳防御力并不强,远不能和铁甲舰厚厚的锻铁装甲带相比。而且锻铁虽然比橡木硬,在面对榴弹时更坚固,但是锻铁较脆,缺乏木材的韧性,在面对大口径滑膛炮发射的实心弹时只会比橡木船壳更脆弱。尤其是19世纪上半叶,英法等国的海军进一步简化舰炮口径,战舰大多装备了例如32磅炮这种级别的重炮,甚至还有9英寸、11英寸口径的达尔格伦炮这样的巨炮,铁壳军舰在战场上的生存性更加堪忧。因此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木壳军舰依然大行其道。为了综合木材和锻铁的优点,19世纪60年代开始甚至还一度流行起了铁肋木壳船。 复仇女神号摧毁清朝水师的沙船 复仇女神号并不是防御力强大的铁甲舰,然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却从来没有被重创过,清军的炮火只能对其造成轻微的损伤。究其原因: 一是因为中国南方较高的气温改善了锻铁的韧性,使船体面对实心弹时更加坚固。 二是清军的火力过弱,不管是陆上炮台还是水师战船,火炮不仅威力弱,而且命中率堪忧,面对屡屡冲锋在前的复仇女神号竟然无法重创之。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于测试铁壳军舰的性能来说,是一次极好的机会。复仇女神号自从1841年初在穿鼻洋首次登场后表现出色: 在虎门,复仇女神只用一枝康格里夫火箭就把一艘清军沙船炸得稀巴烂,这一幕被永远定格在了版画和油画中,成为了鸦片战争中的经典图像。 在珠江上,复仇女神号在与林则徐的三手东印度船剑桥号的战斗中立下了大功。 1842年6月,发动扬子江战役的英军舰队抵达长江口,对吴淞的清军阵地发动了进攻。在这里,复仇女神号的舰长见到的不再是一堆没有组装好的机械装置,而是投入实战的清军车轮船。 虎门之战的油画 复仇女神高调亮相 以人易火前明《武备志》中的人力轮船 英军轮船带给龚振麟和其他官员的震撼,促使他们绞尽脑汁去建造可以与之对抗的战船。但是仿造轮船远比仿造卡龙炮和炮架困难,龚振麟可以命令手下的工匠依样画葫芦做出仿制卡龙炮的铁模,对蒸汽机一无所知的他却无法让工匠们山寨出蒸汽机来。他不懂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也没有见过实物,手上也没有英国的机械设备。但这难不倒善于变通的龚振麟:既然蒸汽机无法仿造,那就只仿造明轮,然后以人易火。 正好林则徐在镇海时,手上有一种越南车轮船的图纸。据余姚知县汪仲洋在《安南战船说》中的描述,这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小型车轮船,装有两个小明轮,靠藏在船舱中的两人人力驱动,或是用手把条用力攀转,或是用脚踏转,如车水一般。 这种人力小车船看起来和中国古代偶有登场的车船没什么区别,没有传动装置,直接用人力驱动车轮。龚振麟在仿造轮船时应该对这张《车轮船》图有所参考,但并没有照搬。龚振麟每艘战船上都安装了两对明轮,明轮的木轴上都装有许多硬木制的齿轮,同时上一层甲板上装有一个平躺的绞盘,同样装有一些硬木齿轮。木轴和明轮的齿轮相接,当数人推动绞盘转动时,通过多个齿轮传动,明轮就会转动,从而推动战船前进。由于绞盘位于最上层的甲板之下,推动绞盘的水手有舷墙保护,不用担心为枪弹所伤。当然,面对英军的火炮那层脆弱的木墙还是和纸糊的的一样。 蒸汽机出现前的马力驱动轮船 结构与清军设计的类似 龚振麟先是造出小船在湖中实验,发现航行迅速。后浙江巡抚刘韵珂开创制船事,令龚振麟依前式制造更大的车轮船,龚振麟又用1个月时间造出了可以航海的车轮船。这种车轮船虽然还是人力驱动的,但是拥有较为复杂精密的机械装置,要比古代的车船先进一些的,由此可见龚振麟的匠心。 虽然在镇海还未完工的车轮船和龚振麟仿制的卡龙炮一起落到了英国人手里,但到吴淞之战前夕,清军已经拥有了五艘车轮船。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4月22日的奏折中,两江总督牛鉴特意向道光皇帝提及自己又另招巧匠制水轮船四只,并称船上装有火炮,行驶迅速,准备用于伏击深入内河的英国人。牛鉴对自己手上的几艘车轮船相当重视,任命之前因演炮不慎被摘了顶戴的游击刘长清担任水轮船管带,统领各舰,并奏请道光皇帝复还刘长清的顶戴。然而,之后的吴淞之战,车轮船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罗马帝国晚期的公牛明轮船 结构同样与清朝的类似 没有悬念的战斗英军舰队在吴淞口 1842年6月16日凌晨,英军进攻吴淞。复仇女神号拖拽着轻型护卫舰莫德斯特号,沿着吴淞西岸航行,勇敢地深入内河。一路上两艘战船遭受清军岸炮火力的猛烈轰击,特别是当拖拽到河流拐弯处时,清军新月堰炮台上的十门黄铜大炮火力尤为猛烈。复仇女神号顶着清军猛烈而准确的炮火,坚持将莫德斯特号拖拽到位。 就在此时,位于复仇女神号东南方的黄浦江上突然出现了14艘中式战船,其中有五艘是新建成的大型车轮船。这些战船是牛鉴战前特意部署在土塘内的黄浦江上的,以防英军深入内河。但牛鉴显然对于清军水师的实力自信过度,这些战舰从远处匆匆向英军战舰开火,炮弹却全部失的。英军轮船的拖拽并没有受到影响。 当莫德斯特号被拖拽到位,开始炮击西岸的清军炮台后,复仇女神号解脱了缆绳向清军战船冲去。一边用船首的火炮向清军战船开火,一边用船尾的火炮向西岸的清军炮台开火,清军战船也对复仇女神号回以炮弹。 纵然严密布防 吴淞口还是被英军轻易突破 当清军战船进入复仇女神号的葡萄弹的射程时,清军水师主帅带头驾船逃跑,其他战船也欣然跟随主帅逃命。所有清军战船都拼命向江岸逃去,其中跑得最快的就是那几艘车轮船。据英国人描述,这些车轮船的航速可以达到3.5节。英国人以最快的速度装填射击火炮,不停地向清军战船倾泻着葡萄弹和霰弹。清军战船上的水手陷入一片混乱,有人跳上舢板弃船逃生,有人干脆直接跳到黄浦江里向岸边游去,一些水手随着被击沉的船只沉入江底。清军舰队土崩瓦解,只有两艘战船逃出生天,剩下的12艘战船不是被击沉,就是被遗弃在岸边或江上。复仇女神号运气不佳,在追击时搁浅在岸边,之后被困了几个小时。 江上的战斗结束后,英军派出小艇四处俘获和破坏被遗弃的清军战船,拖走了剩下的三艘车轮船和一艘中式帆船。从这个数字来看,逃走的两艘清军战船可能就是车轮船。英国人对车轮船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仔细观察了船上的机械装置和武备,前文关于车轮船内部机械装置的描写就来自英国人的记载。这些车轮船都是新近建成的,每艘船有两对明轮,甲板下藏有绞盘和齿轮装置,靠人力推动绞盘,齿轮传动。每艘船上配有两到三门新铸的黄铜火炮,此外还有大量的抬枪。船上还发现了大量的火绳枪、刀剑、长矛。清军显然对车轮船寄予厚望,每艘车轮船都配备了一名高级官员做指挥。然而,车轮船最终在战斗中沦为了跑得比谁都快的角色。 正在释放火箭的复仇女神号 清军企图靠两个人力推动的绞盘去抗衡两台60马力的蒸汽机,用两三门黄铜炮和一大堆火绳枪去抗衡两门32磅炮和4门6磅炮,再加上中式帆船防炮能力低下的船体,车轮船的惨败可以说是毫无悬念的。然而未经战阵的两江总督牛鉴不懂这其中的差距,还是把龚振麟因为仿造不了蒸汽机才设计出的车轮船当成克敌利器。这位自信满满的主帅从不知英吉利为何物,制定了具体细微却又属于闭门造车的应敌方案,其中就包括建造车轮船抵御英军。虽然被道光帝称赞水陆交严,深得以静制动之法,牛鉴在吴淞的防线还是快速崩溃了,和他的车轮船一样虚弱。 这是清军车轮船和英军轮船之间唯一的一次对决。鸦片战争期间建造车轮船的不止镇海和吴淞两地,广东地区也曾建造过一艘十人驱动的车轮船,号称载炮十二门,船身上罩有渔网、生牛皮、毛竹、棉胎以防炮。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实战记录。 《火轮船图说》插图 其实在鸦片战争中,清朝士绅对蒸汽船的研究不止制造车轮船。丁拱辰、郑复光等人研究了火轮船的工作原理,后者撰有《火轮船图说》。曾出资仿造西式战舰的富商潘世荣还曾雇佣西方工匠仿造小汽船,但不甚成功。 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艘蒸汽船黄鹄号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士绅对轮船的仿造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形式上,并没有掌握蒸汽轮船最核心的蒸汽机技术。此后蒸汽轮船首次进入清军水师服役,要等到1856年怡良购买火轮船了。而清朝建造第一艘蒸汽轮船成功,要等到1865年“黄鹄”号建成下水了,此时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 (完) 1分半钟看完鸦片战争过程 鸦片战争如何让清朝更加富裕 |
|
来自: 海棉宝宝vuzd7w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