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阴证喉痹--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味

 医本万利 2017-08-01
    范中林医案

      李某,男,36岁。1971年5月起,咽部有异物感,吞咽不利,并伴有项强、胸满、肩酸、背痛等症。某医院诊为“慢性咽炎”,服用炎得平、六神丸、四环素类,外用冰硼散治疗,病势不减。(卫评:这是西医的套路,一判断是炎证,不会辨别寒热,一律消炎,“炎得平”是什么药,不清楚,但凭字眼,肯定是清热解毒类的药,六神丸、冰硼散都是中药清热药。完全无视患者项强、背痛等外感证候)后服清咽利膈、泄热解毒中药6个月,(卫评:很多中医大夫也跟着西医的思路走,一看见炎症,就是清热解毒之药,银花、连翘、板蓝根等畅行,有一年,甚至银花畅销,以致断货!痛哉痛哉!!当前时代,人人虚寒多见,哪有几个是实热之证?!)咽喉疾患益重,并现恶寒身痛,胸憋气短,胃腹胀痛,完谷不化等症,自疑“癌”变,思想负担严重。(卫评:久用寒凉,必然伤及胃气,百病由生。)1972年2月求范中林先生诊治:咽痛,吞咽如有阻塞,胸满,纳呆,便溏,头痛,咳痰,四肢清冷。舌质偏淡,苔微黄滑,脉弱无力。此病乃过服凉药,以致阳气虚微,复因旅途劳累,受风寒侵袭。本少阴喉痹,又兼太阳外邪,以麻黄附子甘草汤加细辛、生姜,扶阳解表,通达内外:
      麻黄10克,炙附子60克(久煎),甘草20克,细辛3克,生姜30克。
      4剂后,头痛、胸满、咳痰俱减,余症无明显变化。原方再服4剂,身痛减,饮食增,便溏止,咽痛痹阻稍有好转。因肾阳虚衰,阴气上腾,痰湿上干清道,日久凝聚较深,致喉痹难愈,以大剂四逆汤壮阳驱阴,加肉桂温营血,助气化,益火消阴,散寒止痛:
      炙附子120克(久煎)干姜60克,炙甘草30克,肉桂12克(研末,冲服),3剂。
      四诊:咽痛痹阻之证基本消失,精神大振。久病气血皆亏,应培补脾肾,以理中丸加阴阳平补之品,嘱其缓服:党参30克,白术30克,干姜30克,炙附子60克,肉桂15克,紫河车30克,冬虫夏草30克,菟丝子30克,炙甘草20克,3剂。共研细末,水打丸,日服3次,每次10克,月余病愈上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