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个版本的《道德经》,虽然少数文字有出入,但基本思想都是一致的,谈不上哪个正确,哪个不正确。如果想要学习《道德经》,建议以通行本为蓝本,帛书本或楚简本只作为参考。毕竟,影响中国历史几千年的道家思想,都是来自于通行本。 《道德经》最重要的版本,大概就是这三个:通行本、帛书本和楚简本。通行本是三国时候的天才哲学家王弼修订过的老子版本,文体上借助了当时流行的骈体文,除掉了大量“之乎者也”类的虚词,使经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大促进了《道德经》的传播。 帛书本于1973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分甲本和乙本,二者内容上相差不大,合起来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老子版本。但是文字明显比通行本古老,有很多通假字,很多地方如果不参照通行本,根本都读不懂是什么意思。帛书本出土不久,就有学者因为它更古老,就乐观地预计,帛书本必将取代现有的王弼版老子,而成为新的通行本。可惜的是,从那时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大家所喜欢的老子版本,仍然是原来通行的王弼版。 楚简本于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的楚墓,比帛书本更早,文字也更古老,但内容不完整,只是一些断篇残简,大概只有今本内容的三分之一,无法作为一个完整的老子本进行学习。 所以,大家学习《道德经》,没有必要追求所谓越老的本子越好。现行的通行本,是其他任何版本都不能代替的,毕竟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现在网络上时不时有些可能根本都看不懂《道德经》的蠢人,盲目泥古,认为所谓越老的版本越接近于老子真义,而推崇帛书本或楚简本,却不明白,个别文字的出入,丝毫不影响老子之“道”的传播。“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和精髓,“道”也不拘泥于文字本身,而是存在于文字背后的东西。所以庄子说:“得意而忘言”,这里的“意”就是“道”。执着于更老版本的人,相信他根本连这个“道”字都理解不了。 另外,有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可以佐证我的观点:目前市面上解读老子《道德经》的大师级人物,比如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任继愈的《老子绎读》,南怀瑾的《老子他说》,无一例外,都采用的是现行的通行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出版有《道德经释义》一书,采用的仍然是王弼版老子。 所有这些,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最后还想提醒一下,《老》、《庄》、《易》这三本书,从魏晋时代,就被人合称为“三玄”,意思是非常玄妙,非常难懂。所以,老子《道德经》真不是谁都能读的,需要相当的悟性。没有悟性,就会把《道德经》读得稀奇古怪、乱七八糟,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浪费时间。 |
|
来自: 马福强vbbduil1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