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疗原则
针刀松解枕小神经及伴行血管的走行及易卡压部位的后枕部变性的腱纤维和筋膜束,切开横行腱弓,解除枕小神经及伴行血管的卡压。
2、体位选择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胸下垫薄枕),使头颈部呈前屈位。
3、治疗点选择
①乳突后下缘、枕外隆凸与与乳突尖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的压痛点可为治疗点;

②枕骨隆突下3-5cm,即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后正中线旁开5cm软组织异常改变处如硬结、条索、增厚和肌紧张等可为治疗点;
③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止点之间压痛点或条索样物可为治疗点。

④根据X线片所示,诊断为寰枢关节紊乱所致的枕小神经卡压者可选取寰枢椎棘间韧带、寰枢后关节关节囊、寰枢椎横突部位压痛点为治疗点。

⑤颞部疼痛、硬结、肌紧张、压痛点。将选定点定点标记。
注:治疗点多分布乳突后下缘、枕外隆凸与与乳突尖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4、施术部位消毒
可用碘伏在施术部位皮肤粘膜行常规消毒两遍,或以2%-3%碘酊以治疗点为中心半径5cm以上消毒皮肤,然后以75%酒精脱碘2次。消毒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5、术前局部麻醉
每治疗点可注射0.25-0.5%利多卡因1-2ml,头部疼痛症状严重者可配合封闭疗法。
6、刀具选择
宜选用Ⅰ型4号一次性无菌针刀。

7、施术方法
(1)操作部位:枕小神经卡压点;寰枢椎棘间韧带、寰枢后关节关节囊、寰枢椎横突压痛点。
(2)体表定位:即枕外隆凸与与乳突尖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压痛点(受卡压点),枕骨隆突下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后正中线旁开5cm处。根据X线片所示,诊断为寰枢关节紊乱可取枢椎棘突上缘骨面、枢椎突上缘两侧近椎弓板处寰枢后关节关节囊投影区、寰椎横突压痛点、枢椎横突压痛点。
(3)操作方法
1)操作方法一:(枕小神经卡压点横行剥离法):取乳突后下缘、枕外隆凸与与乳突尖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压痛点,取为进针点,刀口线与枕小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医者左手拇指按压住最痛点或变硬的软组织,针刀紧贴拇指甲面,靠压痛点内侧1-2mm处快速刺入皮肤约2-5mm,针刀触及变性软组织,稍用力刺入,穿过后有突破感,在此层面纵行切开2-3刀,后继续刺入达骨面纵行疏通横行摆动出针刀。本操作方法适用于枕小神经浅出点的卡压。
2)操作方法二:(松解寰枢椎棘间韧带):在枢椎棘突上缘取一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进针刀点骨面进针,待刀锋刺入达骨面后,调节针体与棘突间隙平行,并将刀锋旋转90°,使刀口线和枢椎棘突上缘骨平面平行,横行切开棘间韧带2-3刀,注意切割深度,务必保持勿穿透黄韧带。本操作方法适用于寰枢关节紊乱枕小神经卡压。
3)操作方法三:(松解寰枢后关节关节囊):在枢椎棘突上缘两侧近椎板处取两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针体与枢椎棘突上缘进针点处的骨平面成90°,当刀锋刺入达椎弓板后,沿骨面向外侧移动,刀锋始终不离骨面,探及关节间隙后,调转针体使其与椎弓上侧骨平面平行,并使刀口线和关节间隙平行,切开关节囊1-2刀。本操作方法适用于寰枢关节紊乱枕小神经卡压。
4)操作方法四:(寰枢椎横突部位松解):在寰椎横突、枢椎横突部位软组织变硬、压痛点,左手拇指压迫至骨面,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刀口贴于拇指甲背面,针体与压痛点处骨平面垂直刺入达横突后结节骨面,遇变性软组织如硬结、条索处,纵行切开2-3刀。本操作方法适用于寰枢关节紊乱所致的枕小神经卡压。
5)操作方法五:(松解枕小神经分布区压痛点):在患侧颞部枕小神经分布区域疼痛、压痛点,刀口线与局部神经血管方向一致,针体垂直皮面刺入达骨面,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帽状筋膜挛缩,与骨面的粘连。本操作方法适用于帽状筋膜挛缩,颞肌及局部软组织变性所致的枕小神经卡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