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高法院:对和解协议未涉及的剩余债权仍可执行

 一山行人 2017-08-02



从2017年元月开始,我们将开辟专栏“最高法院判例述评·执行”,每周选编最高人民法院经典执行判例,刊发在尚格诉讼观公众号,敬请关注指正!

策划指导:谷峻杰

原最高法院执行局法官


往期回顾:(点击跳转)】

第21期丨最高法院:行政行为合法性不属执行程序审查范围

第20期丨最高法院:异议之诉专属管辖优先于不动产专属管辖

第19期丨最高法院:案外人对执行行为不服不应提起撤销之诉

第18期丨最高法院:一般存款账户不具有将货币特定化功能

第17期丨最高法院:执行程序违法非执行异议之诉再审理由

第16期丨最高法院:司法拍卖被撤销,买受人不能以民事诉讼向法院求偿

第15期丨最高法院:工商登记非确认股权权属的唯一依据

第14期丨最高法院:不动产租赁权不能排除强制执行

第13期丨最高法院:误汇至被查封账户的资金可排除执行

第12期丨最高法院:汇票保证金可排除金钱债权执行

第11期丨最高法院:案外人仅有预告登记不必然排除执行

汇编 | 最高法院判例述评·执行(第01—10期汇编)


第22期


对和解协议未涉及的剩余债权仍可执行


——(2016)最高法执监162号


作者:侯超
微信:houchaolvshi

邮箱:houchao@shanggelaw.com
手机:13910907094

策划指导:谷峻杰

原最高法院执行局法官


判例要旨


1.执行和解协议只对部分债权予以处置,对剩余债权如何处置未予涉及,在无相反证据的情况下,视为申请执行人未放弃剩余债权。


2.如果无证据证明执行和解中存在欺诈、胁迫以及不依法履行和解协议的情形,不应任意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但对和解协议未涉及的债权,法院仍有权强制执行。


3.当事人误将“终结本次执行”理解为“终结执行”而导致未能及时还款,并以此为由拒绝履行的,不予支持。


关键词


执行和解协议,剩余债权,终结本次执行,恢复执行


案情简介


申请执行人李福泉与被执行人甘小年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5)岳中民三初字第12号民事判决,判决甘小年偿还李福泉借款本金130万元,利息227300元,其中的本金130万元从2003年1月30日起按银行同类贷款计算利息。诉讼费由甘小年负担23000元。本案执行中,法院查明被执行人甘小年在湘阴县公安局享有到期债权154万元。经多次协调,李福泉与湘阴县公安局达成和解协议,甘小年出具保证,认可该和解协议,并承诺该工程款属李福泉所有。至今湘阴县公安局仍有52万元没有支付。


因申请执行人李福泉与被执行人甘小年自行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自愿将其在湘阴县公安局的工程款154万元转让给申请执行人。剩余款项由于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亦未能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线索,岳阳中院作出(2005)岳中执字第114-4号民事裁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2012年5月14日,岳阳中院依据申请执行人甘小年的申请,以(2005)岳中执字第114-6号执行裁定查封了被执行人甘小年所有的房产,并作出(2013)岳中执字第42号恢复执行通知。甘小年不服,以本案已达成和解协议,不应恢复执行为由,向岳阳中院提出异议。被驳回后向湖南高院提出复议,亦被驳回后,向最高法院申诉。


本案的争议焦点申请执行人在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时是否放弃了剩余债权;执行法院的恢复执行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关于申请执行人在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时是否放弃了剩余债权的问题。被执行人主张,本案执行和解协议是全案和解,即申请执行人李福泉已经放弃了剩余债权。但最高法院经审查认为,从本案查明的事实看,本案执行依据系(2005)岳中民三初字第12号民事判决,判决中确定的债权为本金130万元、利息227300元以及本金130万元从2003年1月30日起按银行同类贷款计算的利息。此外,甘小年依法尚需承担迟延履行期间的加倍债务利息。本案中甘小年应当履行的债务总额显然超过了154万元。2006年9月21日,李福泉与湘阴县公安局签订的执行和解协议只确定了由湘阴县公安局代甘小年偿还154万元,对于超过154万元部分的剩余债权如何处置,执行和解协议未予涉及。甘小年主张该和解为全案和解,但不能提供李福泉放弃154万元之外债权的证据。对甘小年的这一主张,最高法院未予支持。


关于岳阳中院的恢复执行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最高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据此,如果无证据证明执行和解中存在欺诈、胁迫的情形,也无证据证明存在不依法履行和解协议的情形,即不应任意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本案中对执行和解协议确定的154万元部分,即使湘阴县公安局尚未履行完毕,只要无证据证明其存在不依约履行的情况,亦无其他法定事由,即不应就该部分债权申请恢复原判决的执行。但对和解协议所确定的154万元之外的剩余债权,人民法院仍有权对被执行人甘小年的财产强制执行。由于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岳阳中院作出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此后,在发现被执行人甘小年财产后,岳阳中院又依申请执行人李福泉的申请恢复执行,并无不当。


综上,最高法院驳回了被执行人的申诉请求。


点 评


当事人可否仅就部分债权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对和解协议未涉及的债权可否继续执行?对这个问题《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并没有明确规定。最高法院在本案中,以和解协议只涉及部分债权,对剩余债权如何处置并未涉及,也无申请执行人放弃剩余债权的证据为由,认为对和解协议未涉及的剩余债权仍可执行。事实上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应,即当事人可以仅就部分债权达成和解协议,对剩余债权可继续执行。体现了司法对私权处分的充分尊重。


另外,本案中被执行人对和解协议以及终结本次执行术语的误解,导致其原本以为可以通过和解协议了结全部债务,事实上却未能达到该目的。执行法院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中记载:“剩余款项由于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亦未能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线索,故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该裁定“剩余款项仍应执行”的意思并不十分明确。鉴于此,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12月1日施行的《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五)项规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制作裁定书,载明下列内容:(五)申请执行人享有要求被执行人继续履行债务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的权利,被执行人负有继续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的义务。”至此,该类因终结本次执行而产生终结执行误解的案件会越来越少。


法条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百零四条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第二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第二百三十条

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第四百六十六条

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后请求中止执行或者撤回执行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

第四百六十七条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在执行中双方自愿达成的和解协议,对方当事人申请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人民法院应当恢复执行,但和解协议已履行的部分应当扣除。和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复执行。

第五百一十九条

经过财产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依照前款规定终结执行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998年7月8日起施行)

第八十六条

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

和解协议一般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执行人员应将和解协议副本附卷。无书面协议的,执行人员应将和解协议的内容记入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第一百零四条

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执行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恢复执行。

恢复执行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九条

上级人民法院依法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的执行工作。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

(二)已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并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三)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

(四)自执行案件立案之日起已超过三个月;

(五)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已依法予以查找;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妨害执行的,已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已依法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

第六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制作裁定书,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执行的债权情况;

(二)执行经过及采取的执行措施、强制措施;

(三)查明的被执行人财产情况;

(四)实现的债权情况;

(五)申请执行人享有要求被执行人继续履行债务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的权利,被执行人负有继续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的义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送达申请执行人后,执行案件可以作结案处理。人民法院进行相关统计时,应当对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结案的案件与其他方式结案的案件予以区分。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应当依法在互联网上公开。

第九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申请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执行法院核查属实的,应当恢复执行。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五年内,执行法院应当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并将查询结果告知申请执行人。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执行法院应当及时恢复执行。


策划指导:谷峻杰

原最高法院执行局法官


一个专注于民商实务的公众号↓

尚格诉讼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