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些人成绩那么好,却成了一个没用的人?

 小麦fhrb7umucq 2017-08-02

  作者:《原知胃美颜枣/长寿果》

  最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位网友的自述,看完后觉得这个故事可以延伸出一个当今社会很多人、家庭、学校、单位、企业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大家去重视起来,重新审视自己!

  >>>(先读网友故事:网络截取)<<<

  今天晚上跟爸爸吵了一架,难受的哭了一晚,原因是我公务员考试失利,表姐给我找了一份工作,但是我却迟迟不肯下决心选择。

  去年大学毕业以后工作一直不顺,过年时在家人的劝说下考了公务员,结果进了面试,但最终还是被刷了。现在又进入了迷茫期,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所有人都说让我考司法考试,让我下年接着考公务员,让我现在先找份工作干着,边工作边读书……他们的建议听起来都是那么合理,那么正确,可是为什么我的心里老是在逃避,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做才对……

  小时候,一年级的第一次考试考了双百让我一下子成了名人,所有人都夸我,我成了模范生,成了好孩子。从此以后,班级的每一次考试第一名,一定是我。就这样,一直到了六年级,新老师每次问你们班谁什么什么最好时,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我的名字。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这种感觉却越来越想要逃避。

  六年级的下半学期,我转到了另一个学校,完全陌生的环境,离开了从小长到大的朋友,让我一下子手足无措。我从一个小明星成了一个话都不敢说的普通学生,甚至还曾受到过排挤。不知道是不是从那时开始,我慢慢变了,以前身边一堆朋友的我需要好长时间才能交到一两个朋友,我变得不爱说话,心里谁都看不起,但却又谁都怕。我变得越来越孤独,渴望着像其他人那样,身边有一堆朋友说说笑笑,但又觉得那么的难以融入人群。所以,我学会了一招,那就是不去在乎,就像自己心里有个开关一样,本来可以感受一切的,渐渐的我把它关掉了。我装作把心思全都用在学习上,这样我就可以不用交朋友啦,人家也不会觉得你孤僻,只会说你只知道学习,呵呵……所以,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到大学都一直是前几名,虽然高考失利,但是大学也一直都有拿奖学金。

  现在我走上社会了,可是我悲伤的发现,这是个需要与人交流的社会,这个社会上不会再有我做几个选择题就能考高分的试卷,只有我用沟通才能换来的机会。可是我的开关早就被我关上了,除了学习考试我什么也不会呀!你问我能做什么?除了考试就是考试呀!你问我喜欢什么?我喜欢音乐,可是从小到大连一节正常的音乐课都没上过,出生在农村也别想还能学个钢琴什么的了,大学里看到别人在舞台上表演都想哭……

  现在回首才发现,我一直以来都像个傻子一样,以为就像老师和家长说的那样,成绩好就可以得到一切了。甚至到了大学,我都从来没有考虑过以后的就业之路,反正我学习好我怕什么?一直以来我就像一个只知道埋头赶路的疯子,从不留意沿途的风景,到了终点才发现考官考的不是速度呀,哈哈哈……终于,我成功的变成了一个废物!我还有救吗????

  >>>(当我看完上面这位网友的故事后,突然让我想起了之前读过的一篇纪实文章)<<<

  都灵大学是意大利一所颇有声望的大学,它的历史甚至比法国的巴黎大学以及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还要古老。

  在都灵大学的校门口,有两尊黑色大理石雕塑,左边是一只鹰,右边是一匹奔马。它们成了都灵大学的标志。可是,这只鹰和这匹马代表着什么呢?人们一直以为,鹰代表着鹏程万里,而马则代表着马到成功。其实,仔细研读都灵大学的校史,你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样的意思。

  那只鹰代表的其实是一只被饿死的鹰。为了实现飞遍全世界的远大理想,这只鹰苦练各种飞行本领,却忘记了学习觅食的技巧,结果在它踏上征途的第五天就饿死了。

  那匹奔马也不是人们认为的千里马,而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这匹马开始的时候嫌他的第一位主人——磨坊主给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换到马夫家。可马夫给的饲料不好,这匹马又乞求换主人。于是,上帝把它换到了皮匠家里,皮匠给的活不多而且饲料又好,可是没过几天,这匹马就被皮匠剥了皮,做成了皮制品。

  都灵大学的创办者把两尊雕塑矗立在校门口,旨在提醒学生们:真正能把人们从饥饿、痛苦和贫困中解救出来的是劳动和生存的技能,而不是单纯的、不切实际的知识。

  >>>(大家看完上面2个故事以后,是不是已经有所思考?有所领悟?)<<<

  一个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人,是没有价值可言的,最终都不会活的快乐、充实、清楚明白!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个关系:成绩无论多好,都是自己的;有没有用,更多的是针对别人和外界事物的;也就是说成绩主要为自己服务,是知识结构的基础;而有没有用主要为别人服务并解决各类问题的,是价值体现的标准。因为学生时代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增加各方面的知识结构;而上了社会更多的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方法,帮助自己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明白了这个关系以后,就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只要想改变,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否则谁也救不了你。

  下面就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一是知识空白的问题;二是知识技能化的问题。

  1、知识空白:

  我们学生时代学到的知识,是教育部根据我国整体教育情况,制定的一整套学习计划。说白了,目的很简单,就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培养出对于推进我国发展建设足够多的人才。

  对于每个人具体情况的不同,人格情感的培养,毕业后在社会上的就业,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基本上都没有考虑周全。

  因此,知识是一个整体考量,不是个体考量。

  所以,一个人会有很多知识空白。

  很多对于自己人生成长、成才所必须的知识,是空白的。尤其对于出身在小地方或者农村的孩子们,学校教育几乎是唯一接受教育的途径,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

  例如:情感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美学教育,人际交往常识与实践,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这些都没有,都是空白……

  这些重要的东西,在经济发达、物质基础好、父母见识广的地方或物质基础一般,但自身经历丰富的父母身上,可能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进行弥补(父母的问题本来就少),但鉴于目前的教育水平和家庭素养的结构,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做不到。

  很多人大学之后陷入困境,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缺失的传承知识和社会实践的不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整个社会对于个体的逐渐重视,这个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毕竟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延伸出来的就是自我教育的问题。(也就是自我学习能力的问题)

  有6种困惑,其实都是很多人知识的空白和实践的不足而已。

  1、情感之惑——对于各种感情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感情的丰富程度

  2、心理之惑——内心阴暗与光明的区分、如何改善

  3、性格之惑——对自己性格的了解程度、如何进步

  4、方法之惑——为什么一腔热血,花了很多时间,却做不成事

  5、自我之惑——到底有什么优势,能干什么

  6、方向之惑——路要怎么走,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

  其实这些问题,通过实践 自我反省 提升自学能力后,都会有较为清晰的阶段性认识。

  问题在于顿悟的早晚——自我教育 实践,才是人生成长的关键,也是对知识空白问题的解决之道。

  说到这里,推荐一篇原知胃头条号之前发过的文章《寻找生命的意义》思路精华篇

安全性未知,该超链接内容与搜狐无关
,抽时间大家不妨多看几次。

  2、知识技能化:

  我们在学校中学习的,都是知识,但对于个人来说,知识不转化为技能,就是无用的。

  知识当然是伟大的,那是人类百万年进化的结晶,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你的知识只有转化为技能,才拥有了价值!

  价值,附着于技能之上。

  如果你是一名律师,就要懂法律且会打官司,还得能打赢官司,才能赚到钱,体现个人价值;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就要懂医理且会治病,还得能治好病,才能赚到工资,体现个人价值;

  如果你是一名警察,就要懂条款且会维持治安,还得打击犯罪,才能赚到工资,体现个人价值;

  你说我有知识,但是我什么都不干,那就只好饿死,因为你没有通过技能体现出你的价值来。

  当年明月研究了多年明史,如果他不写出《明朝那些事儿》,就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把明史的知识技能化了——转变成了一本书。

  郎朗学习了多年钢琴,如果他不去参加比赛获奖不去表演,就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把钢琴弹奏技能化了——转变为一首首曲子。

  你要把你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对这个社会有价值的技能,这才有用。

  再拿自己举例:我把这么多零散的知识整编到一起,再加入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理论,写成了这一篇篇的文章,供大家阅读,获取了浏览量、读者、粉丝,增加了人气,创造了价值,拿到了工资和老板的信任。

  所以,“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傍身”,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我还有很多其它技能!

  当你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可否能够转化为某种对这个社会、对别人有价值的技能呢?这个就要多问问自己了。

  在生活中,实践技能远大于书本知识。

  因为:

  技能能养家,知识不行。

  技能能发家,知识不行。

  切记切记,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比方说:你看了那么多场电影,一肚子电影的知识,可有没有想过写一个自己的剧本或用电影去给别人上一堂课呢?

  能写剧本、能用电影讲课,这就是技能。

  另外:其实会考试也算一种技能,而且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讲很厉害的技能;而且,技能可以多样化,千万别嫌自己的技能太多没用武之地,时候到了,自然用得上。

  3、技能的高低之分:(延伸问题)

  很多人说我有技能啊,可为什么还是没价值?

  可能是你自己的技能没有建立高低之分,随便就被别人比下去了。

  这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二八法则适用于所有事物。

  1、技能的高低之分不一定需要知识,比如:脸皮够厚、毅力惊人、能说会道、实在勤劳等,知识只是一个参考因素。

  2、在知识与技能这个维度里,建立自己的高技能,就能享受相对高的回报,因为你的价值也是相对高的——这需要时间,需要思考,需要不断改进、需要耐心。

  3、耐心本身就是一个高技能,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很多,耐心的人,却真的不多。

  4、知识很重要,要充分利用(别小看考试能力,要知道有多少领导家的孩子想要进公务员却考不进去吗?),尤其是当你只拥有知识的时候,但问题是,不要过度夸大知识的作用;而且,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一定有价值。

  我们要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将其技能化,耐心地建立高技能,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

不能永远年轻,但可以一直美丽;

不能长生不死,但可以长寿安康!

原知胃,一个有情怀的核桃/枣品牌,专注、专业、专情!

~~~~~~~~~~~~~~~本文内容均来自原知胃,转载需注明来源&链接~~~~~~~~~~~~~~~

~~~~~~~~~~~~~~~~~~原知胃,让美颜长寿成为一种常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