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阴证虚损--四逆汤、真武汤加减

 医本万利 2017-08-02
    范中林医案

      陈某,男,28岁。1971年到西藏执行任务,长期风餐露宿,自觉指尖、手掌、下肢关节咯咯作响,继而面肿、心悸、腰痛,彻夜不眠。逐渐行走乏力,神疲纳呆。曾出现脑内如鸣,头顶发脱,心悸加重,动则气喘,身出冷汗,肢体皆痛,四肢麻木等症。1977年1月,自觉口内从左侧冒出一股冷气,频吐白沫痰涎,胸中如有水荡漾,左耳不断渗出黄水,听力减退,走路摇摆不稳。血压70/50mmHg。5月22日,突然昏倒,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加重,头昏胀难忍,转送某医院会诊。左半身痛、温觉明显减退,左上肢难举,结论为:“左半身麻木,感觉、痛觉障碍,左上肢无力,水肿待诊。”(卫评:去西藏当兵,多不容易。)数年来,服中药千余剂无效。9月份转来就诊:面部与双下肢肿胀,左半身及手足麻木,四肢厥冷,耳鸣,头摇,神疲,心悸,失眠,记忆力及听力减退,身痛,胁痛。口中频频冒冷气,吐大量泡沫痰涎,纳呆,大便稀薄,小便失禁。舌质暗淡、胖嫩,边缘齿痕明显,苔白滑厚腻而紧密,脉沉细。辨为少阴寒化,迁延日久,阴盛阳微,气血亏损,已成坏病。法宜回阳救逆,化气行水,以四逆汤、真武汤加减主之:
      炙附子120克(久煎),干姜60克,生姜120克,炙甘草30克,茯苓30克,白术30克,桂枝10克,细辛6克。
      上方服20剂,耳鸣消失,心悸好转,面部及下肢水肿显著消退,小便失禁转为余沥。守方略作改动,续服10剂,口中已不冒冷气,神疲、肢冷、纳呆、便溏均有好转,但仍不断吐白沫。少阴阳衰日久,沉寒痼冷已深,积重难返,法宜益火消阴,温补肾阳,以四逆汤加上肉桂,嘱咐其坚持服用。可连服4~5剂后,停药2天,直至身体自觉温暖为止。处方:
      炙附子60克(久煎)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肉桂10克(研末,冲服)。
      上方连服6个月,全身肿胀消退,摇头基本控制,身痛和手足麻木显著减轻,心悸明显消失,吐白沫大减,二便正常。血压回升到120/80mmHg。身体逐渐恢复正常,重新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