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君最近读了一本书,如果你最先看到的是这本书的封面,也许连翻开它的兴致都不会有,更别提它的名字也了无新意——《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面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作者却在开篇伊始就提出了一个看似离经叛道的答案——因为大脑本来就不是用来思考的,是用来避免思考的。既然逃避思考是人类的共性,我们又怎么能强求孩子们喜欢上学——这么一件耗费脑力的事情呢? 这本在2010年出版之后就未再版过的书,豆瓣评分9.4。 作者丹尼尔·T·威林厄姆是一名研究认知心理学的教授。他本科毕业于杜克大学心理学,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现今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任教,特别关注认知科学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呢?总的说来,它研究的是大脑的工作机制,比如记忆、注意、感知、推理、创造力,及问题解决的运作等等,这些内容都与我们所关注的教育话题息息相关。 更加可贵的是,威林厄姆将这些神奇又有点复杂的认知学研究成果简洁明了地呈现给读者,外滩君只是随手翻了翻最前面的几个章节,就发现它无愧豆瓣上的热门评论:“每一章都是重磅炸弹”、“新颖而深刻”、“富有智慧、权威”、“实践性强”……威林厄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揭开了人类思考惰性之谜。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鸟儿飞,鱼儿游,人思考……如果问是什么让人类与众不同,很多人都会回答是因为我们的思考能力。但作者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来,大脑能做很多事情,思考却不是它最拿手的。 与大脑的其他功能相比,思考既费力、又缓慢,还不可靠。 想想“看”和“动”这两个同是由大脑支配的功能,做起来都要比思考容易得多!我们的大脑在运行这些功能的时候,一瞬间就可以捕捉和处理许多信息,快到你几乎觉察不到。 比如,当你走进一个花园时,你不会想说:“啊,这里有些绿色的东西,可能是草,不过也可能是其他什么东西铺在地上。”你是在一瞬间就捕捉了整个画面:草地、篱笆、花床、凉亭。 不仅如此,我们在看或者动的时候还可以同时做别的事情,但思考却是一件需要你集中全部精力做的事儿。并且,我们的视觉系统很少出错,即使出错,也是因为看到了十分类似的东西,与正确结果接近。而思考系统却有可能得出与正确结论完全违背的答案。 正是如此,作者才说思考是费力的、缓慢的,又不可靠的。 大多数时候指引我们行动的是记忆 那么,既然我们如此不擅长思考,又是如何做成每件事的?威林厄姆告诉我们,靠的是记忆,记忆储存着指引我们行动的策略。 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所说:“我们大多数时候做得事情正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情。”虽然靠记忆行事不会100%正确,但也比思考来得有效得多。 比如我们做饭的时候,就不会每次都阅读食谱,比较各种做法的口味、营养价值、难易程度、原料费用、色泽外观等,还是会用一贯的方式做这道菜。还比如开车上班回家的路,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是在“自动驾驶”模式,其实这时你正在用记忆指挥你的行动。 与之相对的是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旅行,一切都是陌生的,哪怕是一个小动作都需要经过大量的思考,比如说从小贩那里买一罐汽水,你需要从外文的包装上辨别出口味,和小贩进行沟通,翻找所需的硬币或纸币等。这正是旅行如此累人的原因之一:所有在家“自动驾驶”就足够的小动作都需要动用你的全部注意力。 所以,一个人看起来在进行逻辑思考,但其实大多数时间他只是在进行记忆检索。 既然人类不擅长思考, 怎么说服学生喜欢上学? 但这样的理论放在教育上就有点残酷,如果人们都不擅长思考,甚至还努力避开它,又怎么继续说服学生们保持上学的热情? 幸运的是,威林厄姆的讲述还没结束。尽管我们不擅长思考,但我们其实喜欢思考。因为人类生来就有好奇心,也一直都在寻求成功思考后的愉悦感。可是,这种愉悦感的得来并不容易。 那么,究竟老师要怎么做才能让学生们持续地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从而维持上学的热情? 面对这一教育学的究极问题,好在书中提出了确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令外滩君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条,说出来你可能还会感到一些错愕。 那就是背景知识和练习。 每个经历过当前教育体系的人都不会对这两个概念感到陌生,或许你还能言之凿凿地说出一系列抨击两者的言论。讨厌死记硬背、讨厌题海战术、讨厌练习的想法,几乎镶嵌在我们每个经历过应试教育的人的意识形态中。 在现今这个信息发达的世界,还有必要牢记每件事吗?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几秒钟内找到你需要的任何事实性信息,包括每个词的定义。同样,瞬息万变的世界使得你记忆的一半信息在五年内就会过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辨别互联网上的信息,可能比学习知识点,试图把网络上的少量信息塞进脑子里来得更恰当。 在书中,威林厄姆致力阐述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毫无疑问,让学生记住枯燥的事实是完全不够的。但是同样正确的是,想要凭空让学生拥有分析能力或者归纳能力也不可能。认知科学研究发现,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能力,比如分析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全面的事实性知识以及大量地联系来支撑。 背景知识先于技能 首先,让我们通过一个演示来理解其中的原因。尝试读一下下面的字母表,只读一遍,然后遮住它,看看你能记住多少。
你记住了几个?现在试试这个字母表。
你很有可能记住了更多的字母,也注意到了因为这些字母组成了你所熟悉的首字母缩略词而变得简单许多。但是你注意到两个字母表除了换行不同,其实是同样的内容了吗? 这就表明,如果有更多的信息对你而言有意义,那你就能更有效地思考,也能记住更多的内容。 同时,背景知识还帮助你理解别人在说什么或写什么。背景知识远比理解一个词的定义要深入得多。 当信息缺失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假设你读到下面这句话: 他说他有个湖边小屋的时候我还相信他,但他说那屋子离涨潮时的水只有四十英尺远时我反而不相信他了。 如果读到这里,你和我最初一样困惑不解,就能理解我之前说的话了。理解这段话意味着你具备以下的背景知识:湖水的潮汐非常不明显。而不具备这样背景知识的读者,显然也就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明的深意。 为什么这句话这么难以理解?为什么我什么信息都记不住?如果你经常有这样的想法,那就说明你的“内存”不够。对你来说有太多新的信息需要消化,你试着将它们都储存在脑子里,建立其间的关联,但是要点太多了,你不可能同时记住。而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就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 背景知识对于学习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你需要有一些事情去思考。通过这个你就可以反对这种言论:你并不需要记住这个信息,总是可以查到的。 就像现在各类翻译软件都已经很厉害了,可是还是没有任何政府、学校或者教育机构提出我们可以就此不学外语。事实上,用过翻译软件的人都会抱怨它们翻译得不到位,可是如果没有背景知识,连翻译得正确与否都无法意识到。 和计算机的运行方式不一样,人类的思考过程不遵循相同的工作方式,一台计算器能够计算所有数字的正弦值,但我们的大脑不是这样工作的。我们能够思考二战的起因,这不代表我们也能思考一局象棋或中东局势,或者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 独立、客观的思考过程与背景知识紧密联系。所以,老师需要确保学生在锻炼独立思考技巧的同时,掌握背景知识。 Practice Makes Perfect 在豆瓣的书评里,有这么一句话:“想避免思考的痛苦,必须经历更多的思考。” 如何经历?靠的是练习。 你可能还记得刚开始学习开车时,精神高度紧张的样子。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控制踩油门的力度上,红灯亮时该在何时怎样刹车,拐弯时方向盘要转多少,什么时候要看后视镜等等,每个细微的动作都能让你精神紧张。但过不了多久,这个过程就会变得不假思索,甚至像走路一样简单。不仅可以边聊天边开车,甚至连吃东西、设置GPS这样的复杂动作都不在话下。 这样一来,一项本来需要大量精力的任务,通过练习可以只需要很少的精力甚至不需要精力。 同样,如果带球的同时还要思考踢球的角度和速度,你也不太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足球选手。类似的,如果你连乘法口诀都记不清楚,又如何解决更高深的代数问题。因为只有做到在进行低层次的思考过程时不假思索,才能给高层次的思考预留更多的空间。 所以,练习是必要的,但又不是所有的技能可以通过练习提高。 就好比通过一定程度的练习,学生就可以轻易做到心算19*6,但心算184930*34004就不是可以靠练习完成的。 那么,什么技能是我们需要练习的? 答案是,那些需要“自动化”的过程。这些“自动化”的过程往往是人们在某一个领域一遍又一遍重复的事情,这可以让你在记忆中操纵信息的过程更有效率,为日后更高级的工作奠定基础。 在继续解释之前,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自己第一次接触代数时的场景吧。我们基本运用的就是数数的方法,面对像4+5这样的问题还好解决,但到多位数加法,比如89+97时,数数的方法就无效了。我们需要先将9+7相加得16,记下6这个数字,再计算8+9,还要记得再在结果上加上1. 现在看来,这样的过程如果建立在你对9+7等于16这个事实熟悉,并且可以“自动化”处理的基础上,这道题就一点也不难。 那么,哪些过程需要自动化?乘法口诀、汉字与单词的发音与词义都算,元素周期表也需要。所以,不管是像开车、算数、说话、打字这样的普通技能,还是像创作、研究、运动、演奏这样复杂领域的技能,练习都是可以让你的思考变得更容易、水平变得更高超的诀窍之一。这么看来,“题海战术”也没有那么讨厌了是不是? 可是,总是有比“题海战术”更高效的练习方式,威林厄姆在书中给我们提出了两个建议: 1.分散练习时间 持续不断地练习同一种技能是很无聊,又没什么成效的事。分散练习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的记忆更持久,也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消化和思考学到的知识。 2.在进阶环境中练习 没错,让基本技能练到可以“自动化”的程度是需要的,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们必须在一个枯燥、单调的环境下练习。学生们需要掌握同义词的用法,但为什么不将这种练习与有趣的阅读相结合呢? 自动化需要很多练习,聪明的办法是既分散练习的时间,又分散练习的环境。老师们需要尽量多设计有创意的方法来练习最关键的技巧,让学生们用更有趣的方式掌握基本技能。 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里,作者威林厄姆主要引用了九条认知心理学理论,除了本文中重点谈到的背景知识与练习,作者还论述了记忆到底是什么,如何像专家一样思考,以及该如何看待智力等种种在教育领域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篇幅原因,不能全部涉及。但如果你对这些话题感兴趣,不妨读读这本书。 附:书中的九条认知心理学理论 1.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 2. 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 3.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4. 我们利用已知的事物理解新的事物,大多数知识是具象的。 5. 没有充分的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 6. 学习早期的认知力和晚期的截然不同。 7. 儿童在思考和学习方面相似点比不同点更多。 8. 孩子智能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来改变。 9. 教学,和其他任何复杂的认知技能一样,必须通过练习得以提高。 注:本文摘编自《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