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史沉钧 | 溯源三伏贴 文/公子萧

 吕康悠然 2017-08-03
所谓的“三伏贴”,也叫“三伏贴敷”,是在头伏、中伏和末伏各进行药物的穴位贴敷,药物多选择白芥子、细辛、生姜等温通散寒的中药,再根据病情加减、调制而成,贴敷于相应的穴位,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一般认为“三伏贴”是中医理论“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的典型运用,其主治易在冬天/寒冷环境中出现的虚寒型疾病,如哮喘、老慢支等,因此并非人人适宜。由于这种穴位贴敷法是将有刺激性的药物直接与人体皮肤相接触,本质上即是“天灸”,属灸法的一种。而之所以称为“贴”,一来是因其使用方式为“贴敷”,二来则是与三伏天的艾条灸和艾炷灸等区别开来,后者通常被称为“三伏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