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树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昵称46021167 2017-08-03

梨树病害有80多种,梨黑星病是梨树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在中国南北各梨产区均有发生,尤以辽宁、河北、山东、陕西、河南、山西等梨产区发生严重。据调查,山东各梨树种植地均有该病发生,各品种如鸭梨、莱阳茌梨、秋白梨、黄金梨等均会发病,病重果园病叶率达90%,病果率 50%~70%,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次年的产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梨黑星病以危害梨树叶片和果实为主,也危害花序、叶柄、新梢等,不同的侵染部位症状有所不同,最典型的症状是病部产生放射状黑色霉斑。叶片受害多发生在叶背面,长出黑色霉斑,叶正面为多角形或圆形褪绿黄斑,严重时,叶正反面都长满黑色霉层;果实染病初期,果实表面先形成淡黄色斑点,逐渐扩大长出黑霉,多呈放射状,后木栓化。幼果期发病表现为皱缩畸形。果实成熟期表现为病部形成疮疤状凹斑,发生星裂或龟裂。该病引起梨树早期大量落叶,危害果实致幼果畸形,不能正常膨大。需要注意黑星病和煤污病的区别,二者均可在叶片和果实上产生黑灰色霉层,但煤污病的霉层更多表现为黑色,黑星病则为灰黑色;煤污病的霉层多呈片状均匀覆盖在发病部位,而黑星病的霉层放射状特征非常明显。

梨黑星病的分生孢子萌发、侵入和传播都需要较高的湿度,雨季来临的早晚、降雨量的多少和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年度间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雨量少、气温高,病害蔓延缓慢;阴雨连绵、气温低,则蔓延迅速。雨季早而持续期长、尤其是5~7月间雨量多、日照不足、空气湿度大,易引起病害流行。此外地势低洼、栽植过密、留枝量多、通风透光差的梨园以及肥力不足、树势衰弱的梨树均易发病。

梨树开花后60天内和采收前1个月是防治梨黑星病的关键期,前期用药可避免病菌从病梢向幼叶幼果转移,减少幼叶幼果受害,后期用药可保护果实,避免果实带菌和发病。抓住两个关键期防治梨黑星病事半功倍。建议选用的化学农药有 43%好力克悬浮剂(SC)4000倍液、40%福星乳油(EC)5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剂(WG)5000倍液、40%信生可湿性粉剂(WP)6000~8000倍液、70%安泰生WP700倍液、62.25%仙生6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ME)8000~1000倍液等。另外,80%大生M-45WP800倍液、石灰倍量式(1∶2∶240)波尔多液等保护剂也可防治梨黑星病。注意内吸性与保护性杀菌剂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除药剂防治外,生长季随时摘除病梢、病叶及病果,清除落叶,减少病原菌的传播侵染。早春梨树发芽前结合修剪清除病枝、叶片及果实并销毁。同时果园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新建梨园可选用抗病梨品种,如金玉梨、早魁、黄冠、秋水晶、红香酥、华酥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