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书海泛舟1994 2017-08-04
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假如为生活的日常使用,我们把这二十四小时分做三部分,拿八小时来做睡眠之用,拿八小时来供给身体的外部需要(例如:照料健康、饮食、着衣、脱衣、赏心的娱乐、友谊的交往等等),我们剩下八小时来供生活上的正经工作。这样一来,我们一星期就有四十八个工作时了(第七天留下来休息)。一年就有二千九百四十五个小时,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之中,就成了一个无量的数目了。
  假如一个人每小时能够学会某项知识的一个片段,学会某种技艺的一条规则,学会一个单纯的故事或谚语(这是不必费力就可以学会的),然则他所存留的学问将会是何等的丰富呢?
  这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的两段话,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只有合理分配时间、利用时间,才能使生活、工作两不误,人生丰富多彩。
  现实呢?我们一边叹息时间都去哪儿了,一边无情地浪费光阴。
  时间最公平、最无私。从来不会因为贫富而区别对待,只会在意珍惜它的人。
  人们往往羡慕成功人士,只看到他们表面的光鲜,却不知背后的付出。可以肯定地说,虽然每一个成功者成功的路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靠时间、拼搏换来的。当我们在休息、玩耍、娱乐时,他们在打拼、奋斗。
  就像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人物,所处的位置不同,所得的收入也不一样。如唐晶,十年,无数个日日夜夜,辛勤工作,换得业界精英的称号,成了一个外企的项目经理,拿着高薪。即使这样,依然没有放弃追求,带领团队经常加班,甚至生病也不休息。
  成功人士的事例,不仅仅是合理利用时间,简直是疯狂地占有时间,这应该是成功者共同的经验。
  外企这样,其它职业也一样。作为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为我所用,发展自己,强大自己,更好地服务孩子,服务教育?
  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给出了答案。他们之所以优秀,不是生来的,而是善于利用业余时间,特别是立足岗位学习得来的。因为八小时以内的时间,大家都干着相同的事情,很难突出,只有有效地利用了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去读书、去钻研文本、去研究学生、去反思教育教学……而这些都需要在八小时之外去做,仅靠八小时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说,目前你尚未成功,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不要怨天尤人,只能说你做的还不够,时间还没到。相信付出的时间总会回报你的,这是不破的真理,也是自然规律。不然,怎会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之说?
  时间对于成年人是这样,对于孩子也是如此。而且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对其成长越有好处。
  珍惜时间是良好的品质,一旦拥有,终身受益。
  珍惜时间与其它良好品行一样,越早开发越容易形成。小孩子生来无知,犹如白纸,就靠成人传授。夸美纽斯说:“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
  年少形成人格是无疑的,过了这个时期,再要形成却十分艰难,所谓“少年易学老难成”。当家长、做老师的要尽早告知孩子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懂得成功不是靠别人,唯有靠自己、靠努力,才能获得。学霸不是天生的,也是靠时间磨出来的,靠苦学得来的;要想今后过得好,唯有珍惜当下,方可“先苦后甜”。
  珍惜时间,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不顾孩子的身心特点,而是要求合理地利用时间,不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知识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是这个道理。每时学一点,每天学一点,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终可成功。
  苦学是必要的,要让孩子懂得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然,在具体过程中,尽可能地赋予一些快乐,针对孩子的特点,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快乐中学,是可以做到的。
  同时,教授孩子珍惜时间,成人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要想孩子守时,父母家人首先得守时。如果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是言行不一,孩子很难做到守时。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父母惜时,孩子多半不会浪费时间。
  人的一生看似漫长,其实不过百十年,理当朝夕必争,不虚度此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