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是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是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是年幼丧父的孩子,独是年老无子的老人。
B.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词,皇上死曰崩,王公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C.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的常见现象,加官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D.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在女子16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并以簪插定发髻。
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是指接受帝王的让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迭、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
B.郡是古代区域的名称,秦统一六国后,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域,但春秋前,县大于郡。
C.柱国是官名,始设为最高武官,后为勋官称号,是授予有功者的虚职,没有实际职务。
D.古代帝王可以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邑三千户是指居住人口超过三千户的封地。
8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指已经死去的父亲。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B.顿首,一种跪拜礼,以头叩地即抬起而不停留;常用于书简表奏结尾,表示感谢的客套话。
C.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D.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评判性质的称号。
8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等王朝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D.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子杀父母,奸臣杀忠臣。
8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畿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所以“近畿”指京城附近,“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B.兵部是古代中央政府尚书省管辖下的六部之一,掌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C.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后专指皇帝诏书。“制”“诰”也可指帝王的命令。
D.古人用地支纪时,“巳”和“午”是地支的第六位和第七位,对应现在的十到十二时和十二到十四时。
8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史官之长,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魏晋以后太师仅掌管推算历法。
B.俳忧,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其表演以科诨为特色,兼音乐、戏剧、歌舞。
C.廷试,殿试、御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
D.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宋、元、明、清沿袭。
8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弱”,此时行冠礼,以示成年。另外,孔子对年龄的经典阐释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B.秩满,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如“官人益秩,庶人益禄”,也指古代官职类别,如“委之常秩”,“贬秩三等”,而秩满意为官吏任期届满。
C.三京,古代三座京城的合称。宋以大名为北京,开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
D.丁内艰,即丁母忧。亦称丁家艰,指遭逢母亲丧事。如《晋书·周光传》“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
8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策,指发出的策问。古代科举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内容常关涉国家大事。
B.处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后来也泛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C.布衣,即麻布制成的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着锦绣之服,多着布衣,因而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
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换官职,即退休。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朝以后形成固定制度。
8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老,分别指黄帝和老子,黄老之术是产生于战国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流派,对后来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之所以称呼刘邦“万乘之尊”,是因为刘邦的军事力量强于赵王。
C.右,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高。而在地理上,以西为右,以东为左。如“江东”又称“江左”,“江西”又称“江右”。
D.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罪三族”指因为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属受罚,是古代专制社会惨无人道的刑法之一。
9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字,是古人在小儿时所用的乳名。如魏武帝曹操小字阿瞒,蜀后主刘禅小字阿斗。
B.世子,在明代是对皇位继承人的正式封号,多由嫡长子充任,也称太子。如文中的朱高炽。
C.左柱国,是明代皇帝用来册封勋臣的称号,如明代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就曾获得过这种荣誉。
D.永乐,明朝皇帝朱棣登基后采用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时用来纪年的名号,新帝登基后一般会改年号。
9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幕府,是古代君王或将帅出征在外时办公的府署,因以帐幕搭建而成,故称之。有时也用以称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
B.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也泛指达官贵人或士大夫,如王侯将相。
C.秦及西汉时在宫门之内做事的郎官,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东汉开始又称给事黄门侍郎,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D.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民族,这一民族生活在今甘肃、青海一带,隋唐时曾建立政权。“吐谷浑”中的“谷”不读gǔ,读yù。
9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置使,军事统帅,南宋时掌管本路诸州军事,一般由秩高望重者来担任。
B.诏,皇帝的命令,常以文书形式发布,谕作为诏令的一种,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D.赠,即追赠,追封,是指皇帝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加封官爵或赠予荣誉称号。
9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鳏寡孤独,有特定指代,鳏寡,指失去配偶的人,孤独,指幼年丧父。
B.御史,官职名,春秋战国时期掌文书或记事,秦开始成为有监察性质的官职。
C.鸱尾,即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装饰性的物件设计。
D.乘舆,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也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代指皇帝。
9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廊庙,在文中指国家宗庙,也可以称为太庙,是封建皇帝敬奉列祖列宗的地方。
B.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得名,是由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
C.刑部,在明清时期与大理寺、都察院并称“三法司”,古代六部的长官都是尚书。
D.卒,即死,古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9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陇右,古代左、右、阴、阳等字都可用来表示地理方位;文中陇右指陇山以东的地区,即今甘肃一带。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还有“践极”“践统”“践位”“践阼”“践国”“践帝”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9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9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这种风气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
B.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C.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D.咸淳,帝王年号。“咸淳九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四种。
9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指的是年号,年号是汉武帝以后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刑部,是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执法和刑狱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
C.太子宾客,是古代官职名。从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调护侍从规谏等。
D.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有时也用于古代皇帝的代称。
9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通称开国皇帝,这里指曹操。其他如赵匡胤称宋太祖,朱元璋称明太祖。
B.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佩带在身。
C.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
D.太学,古学校名,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时期始设太学,立五经博士。
10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等事务,为国家财务行政的最高机构。
B.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C.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改号当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视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参考答案:
81.D(女子15岁时行成人礼,即笄礼)
82.D(选项中“超过三千户”错误。邑三千户指三千户居住人口的封地。)
83.B(顿首常用于书简表奏结尾,表达敬意的客套话。)
84.D(“弑”没有“奸臣杀忠臣”这个意思)
85.D(“对应现在的十到十二时和十二到十四时”错,应是“对应现在的九到十一时和十一到十三时”)
86.C(“会试录取的举人”说法错误,参加乡试录取的是举人,而参加会试考中者称贡士,举人取得贡士资格后方可参加殿试。C项“会试录取的举人”应改为“贡士”)
87.B(“类别”应为“级别”。)
88.B(处士不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
89.B(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称呼刘邦“万乘之尊”意思是尊其为天子,与“刘邦的军事力量强于赵王”不是因果关系。)
90.B(在明代,皇位继承人的正式封号是太子,世子是王公贵族们爵位的继承人。)
91.A(不含“君王”,只是将领。)
92.B(“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错,“谕”有“口谕”“手谕”。)
93.A(孤是年幼丧父的孩子,独是年老无子的老人。)
94.A(“廊庙”在文中指朝廷,《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即指在朝廷为官。)
95.A(古代在地理上以右指西,陇右应为陇山以西的地区。)
96.A (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员,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97.A(古代男子在20岁行冠礼)
98.D (“有时也用于古代皇帝的代称”错,应该是国家的代称)
99.C(席是供人坐卧铺垫的用具。)
100.D(“视事”指官员到任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