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市分析:温氏股份—那只风口上的猪!

 高处不胜寒676 2017-08-06

说明:本文一切数字参考网络上的相对合理数据,直接采用或适度加工整理,使用时尽量取大概整数,只图个模糊的正确。

一、温氏的空间

目前,国民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70%以上,鸡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16%以上,猪肉和鸡肉合计占了国人肉类消费的86%。而温氏的核心养殖业务,也就养猪和养鸡这两块。所以,看温氏只看猪和鸡就够了,其他的牛羊鸽等品类,3—5年内看都是刷存在感,不用特别关注。

温氏其他业务如生物制药、农牧设备、饲料生产等子公司,都是养猪的上游业务,也是为温氏模式开疆扩土的核心支柱。但这些业务的价值都是建立在养猪和养鸡的基础之上的,既然保守计算了养猪和养鸡的头均利润,这些其他业务在计算价值时都不再重复考虑了。

从核心价值链角度研究分析,温氏的价值空间主要看养猪、养鸡、投资、全产业链扩展四个维度。

我们需要特别关注温氏的养猪业务,养猪的市场集中度在逐步提升,规模养殖户会从2015年的占比43%逐步提升到2020年的占比62%。虽然行业猪周期危机不断,但这更利于散户退出,龙头公司逆市扩张。

温氏未来十年最根本的价值扩张在于养猪业务,其养猪业务会逐步从眼下的不到2000万头增长到7000万头以上。因此,温氏正是处在未来10年养猪规模化的那个风口上的猪。

1、养猪方面

国内年生猪消费需求大概在7亿头以上。2016年,公司商品肉猪销售量达到 1,712.73 万头,占全国肉猪出栏量的 2.50%,位居行业首位。 龙头养猪公司市场占比低,有足够的行业空间,是近几年龙头公司跑马圈地养猪的真正原因。

温氏的养猪目标有三:①短期内,2020年前养猪规模达到3000万头以上。②中期内,2025年前养猪规模达到5000万头以上。③长期看,10年左右的目标,温氏要占领国内10%以上养猪市场份额,即7000万头以上。

剔除猪周期市场波动因素,保守取养猪业务头均均衡利润为200元。则温氏养猪业务2016年修正年利润为34亿元,2020年为60亿元,2025年为100亿元。

2、养鸡方面

2016年,公司商品肉鸡销售量达到8.19亿只,占全国黄羽商品肉鸡出栏量的20.97%,

位居行业首位。 这块2020年大概能年销售量达到10亿只,但整体可看做增长空间不大的市场。

这个版块毛利率也就11%左右,赚钱能力不强,常遇禽流感产生亏损,一亏就是数十亿。保守取年平均利润10亿吧。

3、全产业链扩张

温氏在上游饲料、兽药、机械;中游养猪、养鸡方面已经完全打通,形成了全新的温氏分工协作模式。但温氏在产业链下游,却基本没什么建树,目前大概有100来家免加盟费的生鲜店开业了。

温氏必然延伸到下游销售、乃至食品领域。因为肉类消费品虽然价格周期剧烈,但在实际消费端没那么明显。价格波动的钱都被渠道拿走了,温氏能不眼红?因此,全产业链扩张,打开了温氏长期做大做强的空间,也弥补了温氏商业模式上没有品牌,经营利润随周期波动大的漏洞。

假设温氏一家生鲜加盟店年营收500万元,2025年做到5000家也就是250亿的年营业额。按目前免加盟费模式看,利润贡献寥寥,250亿的年营收也许业务价值不过100亿罢了。

食品品牌方面,能做大的还看不到,就不说了。全产品链扩张看似想象力极大,实则中短期看都是鸡肋,期望越大可能失望越大。

4、投资方面

温氏在短短不到2年时间,“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已经累积了近50亿,不仅做了许多私募股权投资,新四板公司,甚至还有期货投资。

也许是养猪太苦逼了,温氏当家人学起了雅戈尔,开启了大笔投资之路。温氏15和16两年分红在80亿以上,还有这么多钱用来投资,真是自由现金流充沛,可见温氏的轻资产模式多好啊。

温氏股权分散,大伙都等着分红,股息率是不会低了的。然而又想在苦逼的养猪业务之外,开出一朵投资的花朵。那该怎么办呢?只能利用自身负债率低的因素,负债炒股了。所以,温氏开始发行债券,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快速做大投资业务。

保守估计,温氏投资业务年新增资金量20-30亿左右,回报增速按10%以上计算,到2020年,温氏投资大概有120亿的规模,到2025年,温氏投资大概有300-500亿的规模。

5、温氏综合价值简要分析

养猪、养鸡的生意并不是什么好生意。长期环保问题、税费优惠取消问题、饲料成本上升快于肉类售价问题、大规模疫病问题、规模化企业竞争问题等都让温氏的经营在长、中、短期都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考虑温氏10%+的年养殖规模成长性条件下,最多只能给温氏养猪和养鸡基于均衡利润下15PE的保守估值。

①2016年温氏的安全边际:660+60=720亿

②2020年温氏的安全边际:1050+120=1170亿

③2025年温氏的安全边际:1650+100+400=2150亿

上面的计算没有考虑猪周期的波动性,若2025年猪价形势好,恰逢牛市,每头猪利润500元,养猪利润250亿,养鸡及其他利润30亿,即使12PE的估值,温氏也可有3000亿以上的市值。所以,温氏未来8年的市值波动区间为700—3000亿之间,低于700亿买入温氏,有望获得8年3-4倍的回报。

二、温氏模式优劣

温氏“公司+农户(家庭农场)”合作模式,实现了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关键环节如下六步:

① 公司研发并生产种苗、饲料、药物

② 公司进行生产排期

③ 农户(家庭农场)按照公司的排期领取种苗、饲料、药物等

④ 农户(家庭农场)在温氏技术员的指导下,按照公司标准要求进行饲养、防疫

⑤ 公司按计划回收产品,并与农户(家庭农场)结算

⑥ 公司向客户销售产品

温氏采用紧密型“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在规模扩张过程中,公司承担了育种、种苗饲料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建立等产业链配套与管理的关键环节;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承担肉鸡、肉猪的现场饲养管理。通过该模式,公司有效地整合了规模扩张中需要的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公司与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司地快速扩张。

上面几段摘自公司官网和年报,下面咱白话解释一下:

1、温氏与农户的真实运营投入分析(按每头猪计算):

农户投入:猪场建设(200-500元)+环保设备(100元)+提交温氏押金(200元),环保设备多数合作农户是没有投入的,所以农户的每头猪的整体投入大概为:400—800元。一个年养殖800头猪的农户,一年出栏2批,整体建设猪场等投入合计约16—32万元,投入2个人管理,年收益大概10-16万元。

温氏投入:饲料、猪苗、疫苗等先提供,5个月育肥后卖出时结算。这方面温氏每头猪投入的成本大概在600元左右。(此处把猪和鸡平均一起,大概计算方法:温氏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生产性生物资产”÷“其他流动负债”,大概为近3倍的投入;考虑其他流动资产中每头猪押金为200元左右,抵消这200元后,温氏在每头猪上的投入大概为400元)。

这样,温氏可以聚焦精力于种猪、饲料、疫苗等研发。温氏只需要一半的资产的投入,实现快速扩张养猪,形成温氏特色的轻资产扩张模式。

2、温氏模式解决了哪些难题?

①场地和环保问题:

养猪需要大量的场地,同时因为污染环境,不少地方政府是回避的。

毕竟农业类企业有大量税费减免,政府支持养猪企业没多少油水可捞,动力不足啊。但与农户合作做养猪政府是很支持的,毕竟它政治正确啊,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嘛。

猪场地要求很多,成本要低,距离住宅要远,最好附近有池塘可以排污养鱼,环保设备也省了。这么多条件同时满足的地块是不好找的,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藏猪场于民间,你会发现好的猪场太多了。

还有,单个农户的环保问题可以得过且过,部分村里的地痞无赖,即使污染了地方村民也是敢怒不敢言。政府在环保问题上可以对企业下重手,却无法对农户下重手,无法重罚。

②温氏半资本投入:

农户只需要投入养猪的一半资金,只需要分工把猪苗养大成肉猪,其他复杂的技术环节都不用管,省心省力。温氏也只需要给农户每头猪200元左右的让利,这200元左右的让利温氏完全可以通过规模化优势得以弥补。

综上,温氏养猪模式的本质是为了“快速找到场地和规避环保风险”,资金的轻资产模式也是关键,但处于次要地位。

3、温氏模式的痛点有哪些?

温氏模式的最大问题是:合作农户与温氏间地位的不平等。(下面几点问题来源于网络,本人没有途径考证真实情况。)

①虽有锲约,但协作中矛盾重重。例如技术人员给猪治病没治好,损失由农户承担,死一头猪就是近2000元没了,小农户心疼啊,更多时候会怪温氏的技术人员或药不行。据说以前温氏的协议是承担5%的死亡损失,现在许多新地方的协议,温氏一点也不承担了。

②猪场建好了,迟迟拿不到猪苗;或者猪卖出了,新猪苗迟迟不到位。猪场的空置期是养户的巨大损失,年收益12万,空置一个月损失就是1万啊。你还不敢投诉,因为得罪了地方的温氏负责人,你就惨了。

③有机会,得适度给温氏地方负责人点好处费。这样可以尽早拿到猪苗,也可以分配到好的猪苗。否则,给你带病猪苗。

④农户任何设备都必须用温氏的,许多非必须设备是强制安装的,否则不给提供猪苗。

当然,上面的只是冰山一角。这种农户相对弱势的协作模式,部分农户是苦不堪言的。因为多死几头猪、多喂了些饲料、都是农户的损失。倘若你没赚到什么钱,想退出不干了,也很难。因为本金投入太大,得多干几年回本啊,退出就损失大了去了,毕竟当初干的时候借了一屁股债。

温氏模式的另一个问题是:规模化成本优势不明显。

与温氏协作的农户,分布于穷山僻壤的各个角落,分散式养殖难以实现规模化优势,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饲料、生猪、猪苗等运输成本居高不小。

其次,分散化养殖规避了眼前的大笔环保投入,却让合作农户面临着长期的环保整顿风险。随着各地环保标准逐步趋严,许多养殖户都面临拆迁和新的环保设施投入,不过这样温氏又可以高价卖自家环保设备给合作农户了。大型猪场的集中大型环保设施的处理效率和成本,应该是低于散户的。

再次,在猪苗、饲料、疫苗等方面的成本,规模化养猪企业差异不会太大。

4、温氏模式有没有未来?

从每头猪利润上看,温氏每头猪需要先让利给合作农户200多元。牧原股份自养的成本会低些,但每头猪要多出重资本投入的负债利息大概70元左右。倘若养猪业发生亏损,温氏将先于牧原发生亏损。

从每头猪成本上看,温氏农户建设猪场的成本在200—500元,而牧原的猪场建设成本在400—500元。因而倘若从养猪产业链的整体投入上看,目前温氏更有优势呢。

当然,我们需要从整个产业链角度看。仅看这两个角度,未免低估温氏了。例如原料方面,温氏从美国进口1船玉米,成本1300元每吨,国内1800元每吨。

目前,个人尚不能明确能比较出温氏和牧原谁的长期实际成本谁更低,低成本养猪和低成本扩张模式谁更有优势?

对于温氏,我担心合作农户在发生纠纷时聚众找政府闹事,担心环保趋严合作农户逐步退出,担心合作农户被竞争对手挖了墙角。

对于牧原,我担心国内动物保护组织逐渐崛起,对猪舍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对猪的屠宰要求越来越人性化。

三、看透温氏成长性

除了看温氏的长期规划外,温氏当下的成长性有没有问题,该如何判断呢?大家可以参考以下3个视角:

1、通过财务报表看年养殖数量增速

每年财务报表中养殖猪和鸡的头数明细,这个增速反映了温氏股份的真实增速,营收随肉类售价波动不看也罢。

这个表上的生产量=销售量,有意思吧。仔细读财务报表你会发现,成猪和成鸡都是温氏负责联络买家,直接上养殖户家拉货的。所以即使短期卖不出去,无非在养殖户多长几斤罢了,温氏的报表体现的,只会是卖出去的。17年春季卖出的猪比去年每头都多了几公斤重量,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报表吹牛的看似养殖水平提升了,而是因为不好卖。(偷笑)

2、通过财务报表补充“生产性生物资产”看温氏种猪等增速

截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2015 年 12 月 31 日、2016 年 12 月 31 日及 2017 年 3 月31 日,温氏股份持有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具体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温氏股份持有生产性生物资产主要由为繁育猪苗持有的种猪构成。报告期内,生产性生物资产余额持续上升,主要是由于种猪存栏量增加所致。近年来,随着国内猪肉消费量的持续稳定上升,肉猪养殖产业不断集中,温氏股份为扩大在肉猪市场的占有份额,适时扩大肉猪养殖规模,增加肉猪产品供应量,因此逐步增加种猪的存栏量。

3、通过财务报表“其他应付款”看温氏押金增速

截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2015 年 12 月 31 日、2016 年 12 月 31 日及 2017 年 3 月31 日,公司其他应付款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应付款主要以应付专业户押金为主。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存放在公司的押金金额随之上升,由此导致公司报告期内应付专业户押金呈逐年上升趋势。

综合以上三个维度,我们可以轻松看出温氏目前正处于成长期,真实的成长速度并非过去两年的动辄80%以上,而是10%左右的年成长速度,而且这个速度预计在未来10年以内都可以保持。

从成长的角度看,考虑温氏的高分红因素,大概年3%-5%左右,现价1000亿市值持有温氏的中期年化回报率大概在10%-15%之间。

四、温氏头上3把刀

1、猪肉价格的波动

先说成本线,当前国内规模化养猪企业的养猪成本大概在12元每公斤,牧原的成本从报表上看比这个低一些,大概11元每公斤吧。

历史的猪周期核心原因是散户追涨杀跌。大家要知道,每月需求生猪6000万头,供给量多出500万头,就会立刻造成杀价血流成河。大家晓得,天平的倾斜往往只在于一点点的砝码罢了。

本轮猪周期不同,规模化养殖公司强势崛起,逆市扩张,这是一个散户出清的过程,这是一个血流成河的规模竞争过程。大家要跳出传统的猪周期看问题,不要觉得3-4年猪价就又爆发了,也许没有爆发,只有市场出清的持续过程。

2、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

饲料的核心原料玉米价格这些年来持续上涨,目前大概在1800元每吨。长期看,历史玉米价格上涨速度略高于猪肉价格上涨速度。养猪企业只能靠技术进步,规模化不断降低来应对养猪成本的不断上涨。

目前,玉米价格每上涨20%,单头猪饲养成本大概增加100元。玉米价格波一下,温氏一年少赚数十亿啊。

3、禽流感、猪瘟类疫病肆虐

禽流感会导致肉鸡市场关闭,大量肉鸡卖不出去,亏损严重。猪瘟肆虐会导致大量温氏合作农户损失惨重,严重时按温氏企业文化,势必给予补贴,也会造成温氏亏损严重。

综上,猪价波动+禽流感类疫病+玉米原料价波动这3点是温氏头上的3把刀。目前看来,猪价下行到14元每公斤,温氏猪还有200元每头的盈利,玉米价格还处于近几年低位,禽流感导致了春季养鸡亏损10亿以上。温氏头上的3把刀只是杀下了1刀半,还没有3刀齐杀的状况。

当然,这3点同时杀到,可能性也不大。若同时杀到,温氏市值奔500亿而去了。

五、温氏的优点与隐忧

一篇投资分析,写上几万字有点扯了,所以下面采用列表方式,堆出自己所看好的,所担忧的,快速结尾得了,免得有的人都快看吐了。

看好的地方:

3、轻资产运营

(这块在温氏模式里有详解,大家也可以通过温氏的高ROE、ROIC看得出来。)

4、低负债率

(基本没有有息负债,若是非要说温氏有债券,你把有息负债与投资资产抵消下,然后就看明白温氏的余粮有多少了。但这并不能说明温氏是一个低杠杆的生意,它只是把经营杠杆放在表外合作农户那里了,农户因疫情混不好时,杠杆的危机也必然波及温氏。)

5、高自由现金流

①温氏过去两年的经营现金流都是大于净利润的。

②温氏过去两年的股息+投资占用现金流高达80+50=130亿,没有增加负债。这些都完全是自由现金流。

③温氏的净利润+折旧-资本支出可以近似看做是自由现金流。这个角度看过去两年的自由现金流也确实在百亿以上。

6、行业空间大

温氏会逐步养到上亿头猪的。

7、股权结构优秀

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确实可能有决策困难。但它很好地倡导了股东利益至上的股东文化,避免了国内许多公司大股东侵犯股东利益的行为。

8、股息值得期待

这点是由温氏的股权结构决定的,大家拭目以待。

7、优秀的企业管理

温氏的企业文化,公司治理,信息化,物联网,研发领先等方面做的都不错。

担忧的地方:

1、环保成本越来越高

温氏当下的合作农户,养几百头上千头猪,说环保标准很高是笑话。未来随着环保标准越来越高和村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地的温氏合作农户都逐步遇到停业整顿或拆迁猪场的困扰。

2、税收优惠的取消

农业类税收优惠取消,会吞噬几十亿利润。毕竟当下温氏的利润里,基本没承担什么税负。

3、疫病风险

禽流感、猪瘟、疯牛病;大家不要忘记历史,大家不要低估了未来。

4、大规模农户纠纷风险

当产业链损失足够大时,合作纠纷可能面临大规模农户找政府闹事的政治风险。

5、温氏业务模式风险

温氏模式若长期成本规模优势不明显,将面临牧原自养模式一统天下的可能。

6、原料涨价风险

饲料原料价格上涨20%,每头猪的饲养成本就增加100元以上,温氏2000万头猪将失去20亿以上的利润。

9、规模化公司长期竞争风险

本轮猪周期可能超出大家预期,猪价下行的本质是龙头公司不惜一切代价的规模化逆市扩张,这种扩张不到亏损到得大家难以承受,大家不会停止扩张步伐。

这样看,本轮猪周期极可能是长期的,猪肉价格极可能长期低位运行,而非历史3-4年的猪周期式波动与历史重演。(作者:Gor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