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献学小札(三)——闲谈文献综述与目录学

 星河岁月 2017-08-06

前些日子,某历史学家对某学科的成果综述类著作嗤之以鼻,认为其没有学术意义。查了一下相关资料,觉得有必要对文献综述类著作正正名,顺便谈一下自己对文献综述和目录学的关系的看法。

首先还是先谈谈目录学和文献综述的关系。

前文所谈及的目录学的定义都限制在了古代的范畴。如今的目录学确是研究书目情报规律的一门学科,同时还辅以各种现代工具,分类也与古代大不相同。我国现代图书馆所采用的是《中图分类法》,其与西方学术有着相当紧密的学术渊源,但是用这套方法来分类中国古代的典籍却是十分棘手。这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西方学术系统与我国学术系统不一致的缘故,因此目前的图书馆将古籍与现代图书分别开馆并采用各自的分类比较方便,易于检索和研究。其他的暂不赘言。

但在目前的历史研究中,我们还是多用西方的学术系统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用西方的论文格式来撰写相关论文。这其中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十分重要。文献综述又称综述,是搜集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等思维方法,提炼出当前的研究成果、学术进展等材料,并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也是研究生论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献综述与目录学也有很多的关联性。目录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其最终还是以应用为主,它的最终体现方式可以以文献综述为表现载体。一篇好的目录学著作,同时也是对该著作相关的学科的文献综述。从这点来说,目录学著作也是一种文献综述,因为文献综述和目录学都是对过往学术的介绍与概评,也都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功用是一致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目录学著作都可以看成文献综述,比如那些只有小目的目录学著作,连解题都没有,只是提供书名,某些著作甚至没有作者,这样的目录学著作只能称为“书目”,与文献综述毫无关联,相关内容还需要学者自己凭借学力去研究。

接下来是对某学科的成果综述类著作的“正名”。大部头综述类著作的写作时间都是长时段的,从搜集资料开始,到分析研究阶段,再到撰写成书,均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这样的大部头综述类著作不能囊括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也是情理之中的遗憾,并不能成为否认这类著作学术意义的原因。同时,这类综述类著作中对学术结论以及不同意见均有收录,并可启发后来者的兴趣,并为继续研究学术问题提供动力,如此大用,被专业学者以某种原因轻而易举的否定,实在是不应该,这位崇尚西方学术的学者,否定西方学术中最基本的文献综述,古人的矛盾之争,今日重现了。

古文献学小札(三)——闲谈文献综述与目录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