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险资金和风险项目,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匹配?

 沐子洲洲 2017-08-07

在日前举行的“思想光华媒体沙龙”上,北大光华金融学系主任刘晓蕾教授表示,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支持制造业,最根本的问题是风险资金供给与风险项目需求的对接问题。



风险定价失灵


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些低端制造业因为利润率低,逐利的资本不投资,这不是“脱虚向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因为国家要保持高增长,金融业就一定要支持这些利润率不高的低端制造业。我们需要意识到当前真正需要得到“向实”支持的是风险很高的双创、小微和创新型高端制造业。刘晓蕾教授认为,要求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资金,或者倾向保守的投资资金去支持这些高风险的项目也是不现实的,并且是不应该的,是违背市场规律的。



她认为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市场上存在一些愿意投资风险项目的资金,如何让这些资金能够投资到需要资金的风险项目上,实现两者的对接。在有效的市场里,高风险带来高回报。高风险项目也可以得到愿意承担风险的资金的投入。现在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风险定价失灵。


刘晓蕾教授通过介绍她和合作者的一篇分析城投债定价的文章指出,政府的隐性担保与刚性兑付是导致风险定价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她的论文显示城投公司本身的债务比率本应与城投债借债成本成正比,但在数据中却发现恰恰相反,城投公司已有债务越高,借债成本反而越低。她进一步分析,这种结果是由于,只有能够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城投公司才能借很多债务,所以投资人不重视城投公司的风险,而把政府隐性担保,及刚性兑付考虑到定价之中,导致风险定价失灵。



监管杜绝欺诈风险,市场甄别承担项目风险


对于如何吸引金融资本“脱虚向实”,解决风险定价失灵,刘晓蕾认为:第一步是投资者教育。普通投资者教育严重不足,需要让普通的投资者意识到债权产品是有风险的。现在普通老百姓接受股票是有风险的,买股票是可能赔钱的,但是很多人不接受买理财也是可能赔钱的。只有当普通百姓接受债权产品也有风险,才能真正打破刚性兑付。


第二步让市场自己解决。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市场而不是政府来解决项目风险筛查的问题。高科技公司专业性很强,风险也很高。对他们的投资应该由专业的人做,来甄别。比如不应该由政府决定投资哪家人工智能公司,因为政府没有能力甄别这个风险。应该由政府把基金交给给专业的公司,由专业的VC、PE风投来决定资金投向。



第三步监管的作用是培育市场,杜绝欺诈的风险。应该区分两类风险,欺诈的风险,与项目本身的高风险。比如投资一个高风险的智能机器人项目,而最后这个项目没成功,陪钱了,这种赔钱不需要政府或监管部门来解决,是正常的市场风险。需要由政府做的是通过严格的监管杜绝欺诈的风险,比如P2P跑路。欺诈的风险由监管杜绝,项目本身的风险由市场承担。


刘晓蕾教授强调,资金脱虚向实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风险资金供给与风险项目需求的对接。要实现这个对接,需要有效的风险投资渠道,监管发挥保障这个投资的渠道畅通的作用,投资畅通的情况下,逐利的资本会自发的实现有效的资金配置。在这个过程里应该区别欺诈的风险与项目投资本身的高风险。由监管杜绝欺诈的风险,而交由市场甄别承担项目本身的高风险。监管与市场两者各司其职,共同实现有效的资金配置。


刘晓蕾



现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金融系及会计系教授。她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学术论文曾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包括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美国西南金融协会最佳博士论文奖,美国西部金融协会最佳公司金融论文奖及亚洲金融协会最优论文奖等。她现在担任学术期刊金融管理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她的论文曾发表于许多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包括政治经济学杂志、金融杂志、金融经济杂志、金融研究评论、货币经济学杂志以及管理科学等。她的研究领域为金融市场及公司金融,近些年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在加入光华前,刘教授曾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并取得终身教职(tenur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