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谋士与政治家的区别是这样的

 cocosyl 2017-08-07

东汉末年,朝廷腐朽,军阀混战,各路诸侯都是脚下踏着一块地,眼里盯着别人的盘,要想扩张,要想不被吞并,手下必须要有良臣辅佐。而动乱的岁月,也给了一批有抱负有能耐的人一种机会。谋士便是动荡时期的“产物”。一个立有大志的人,手下若无智谋之士,即便拥有顶级战将,最后也是落魄无奈。诚如水镜先生对刘备所说:“关、张、赵云乃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孙乾、糜竺辈,乃一介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何为谋士?在古代,谋士就是那些有真才实学却又不出仕,而为自己所投靠的主公出谋划策的人。和平时期,亲王之间,大臣之间勾心斗角的争斗,需要谋士来出主意,献计策;但此时谋士的作用似乎不显眼。但在战场上,谋士的作用就不可小觑了,虽说大多数人将谋士看做文人,但谋士所学大多为兵书战策。在割据混战时期,他们往往能左右局势,决定成败。

政治家是指掌握一定权力,胸有全局观念,拥有自己的理想,不以私利为目的,并能百折不挠的沿自己的理想道路走下去。这种人往往都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三国时期,战将如云,谋臣似雨,并不是夸张之词。就谋士群体而言,各大诸侯手底下或多或少都有几个算无遗策的一流人才,但具有战略家水准,并且能上升至政治家层面的却也屈指可数。

官渡之战前,袁绍是诸侯中实力最为强劲的,天下十三州,他独占四州,谋士田丰、沮授、郭图、审配、许攸、逢纪皆是一时之选,但这几人互相尔虞我诈,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阿谀奉承,落井下石,而袁绍听信逢纪谗言,逼死了田丰,囚禁了沮授;逼反了张颌、高览,那许攸更是因为袁绍不采纳自己的献策而索性投奔了曹操。袁绍死后两个儿子对立,审配、逢纪拥立袁尚,郭图、辛评帮助袁谭,双方死磕,曹操打过来时根本就是打扫战场而已。

这数人,只能是谋士的角色,,纵然胸有奇计,也上升不到政治家的层次。

曹操手下也是人才济济,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等都是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荀彧、荀攸算是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但面对曹操的淫威,不堪重负,至自杀身亡。而郭嘉、程昱虽说智谋超群,但他们的终极目标即是帮助曹操打赢战役,削平诸侯,并没有自己独到的理想。贾诩更是以自保为目的,出谋划策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些才子只比袁绍的那些谋士略强,但也只能算在谋士的箱体中。后期的司马懿老奸巨猾,那曹真与其说是被诸葛亮打败而病死,不如说是被司马懿赌赛气死的。这种人,至多算是个政客,谈不上政治家。

再看东吴,孙权手下真正的谋士不多(孔明舌战的那群酸儒文人不算),如周瑜、陆逊等应该算是统帅角色,只有鲁肃在前期属于谋士角色,不过周瑜死后也是东吴的都督;就是这个在演义中显得有些木讷的老实人,却是三国中谋士群中为数不多的可以称得上是政治家的人,他的格局超过了周瑜、孙权等人。初见孙权便有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榻上对”,赤壁大战前,几乎所有的东吴文官都倾向于投降曹操,独有鲁肃力劝孙权坚决抵抗;火烧赤壁后,对于孙权给予的高规格礼遇,鲁肃再次表现出了一个成熟政治家的风度,使得孙权愈加看重。鲁肃在他不长的统帅生涯中,始终坚持孙刘联盟,因他知道这是关系到东吴的长远利益,甚至是孙刘两家的生死存亡。事实上,当曹操听到东吴借荆州给刘备,惊得手脚慌乱,投笔于地,程昱不解,曹操道“刘备今得荆州,是困龙入海,孤安得不动心也。”由此说明了鲁肃的政治眼光在东吴是首屈一指的。

刘备手下的谋士在三国时期都是处于最顶尖的,起先一个徐庶就让曹操大惊失色,后来的卧龙凤雏更是家喻户晓,入川后的法正也是一个不输徐庶的高手。但能称得上政治家的仅有诸葛亮一人。徐庶由于过早的边缘化,根本没有发挥出他的本领;庞统虽与孔明齐名,但气量不大,当孔明遣马良至书刘备,要他在将帅身上小心谨慎,庞统却将之视为孔明怕他成了大功,故意阻挠。法正更是心胸狭窄,得势后,凡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二人虽说腹有奇谋,但也仅限于谋士阶层,入不了政治家行列。诸葛亮和鲁肃一样,前期属于谋士,后期也是统帅级人物。著名的《隆中对》即是诸葛亮一生的前期目标(若是关羽不失荆州,蜀汉有可能统一天下,以诸葛亮的政才,必定在治世方面发挥出更多作用,此为后期目标),可惜天不假其寿。纵观他的一生,也是围绕着自己的理想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前后出师表即是他的写照。诸葛亮也是坚持联吴抗魏的一贯方针,这和鲁肃的观点一致,在三国乱世纷争的局面中,能够穿过表象看清本质,并且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的,也只有具有战略家的眼光和政治家的水准的人才能做到。只可惜,这两位的主公在这方面都不及属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