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寻医问药网时间:2016-04-20 15:41:31 过敏性鼻炎基础知识 定义[1]: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0%-25%,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 分类[1]:过敏性鼻炎分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PAR)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后者又称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1]:本病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要特征。 · 鼻痒:合并变应性结膜炎时可有眼痒和结膜充血。 · 喷嚏:阵发性连续性发作,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 · 鼻涕:大量清水样的鼻涕。 · 鼻塞:轻重程度不一。 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治疗[2]: 1. 糖皮质激素。鼻内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对治疗无效的严重过敏性鼻炎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但需注意不良反应及用药禁忌。 2. 抗组胺药物。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单独应用可治疗轻度过敏性鼻炎,联合鼻内糖皮质激素应用可治疗中重度过敏性鼻炎。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是安全有效的。 3. 抗白三烯药物。除成人持续性过敏性鼻炎外,适用于各种类型过敏性鼻炎患者。但单独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效果有限,常与鼻内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特别是伴有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4. 色酮类药物。鼻内局部使用色酮类药物,需每日给药4次。眼内局部使用色酮类药物可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相关的眼部症状。 5. 减充血剂。缓解鼻塞可短期(5 天内)使用,但不建议学龄前儿童使用。不宜使用口服减充血剂和H1抗组胺药组成的复方制剂。 6. 抗胆碱能药物。鼻内使用可有效缓解鼻漏症状。 过敏性鼻炎与急性、慢性鼻炎[1]: 鼻炎定义:是病毒、细菌、过敏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粘膜的炎症。 根据临床表现,鼻炎可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 根据是否有变应性因素,鼻炎可分为:变应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 急性鼻炎、慢性鼻炎: · 急性鼻炎:病毒感染是首要病因。初期表现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和喷嚏,继而出现鼻塞、水样鼻涕和闭塞性鼻音。继发细菌感染后,鼻涕变为粘液性、脓性等。可能会伴有头痛、发热等。 · 慢性鼻炎:病因不明。临床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显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 参考文献 [1].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8版)田勇泉》 [2]. 《过敏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