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几首古琴名曲,越到中年越能听出味道

 金卡罗 2017-08-08

古琴艺术因其深邃的精神体验和观念感知,在历史上一直受到雅士、贵族群体的高度认可。而儒家文化的中和平正、温润大雅,道家文化的幽远闲静、虚寂简静,佛家文化的清静空明、妙悟通脱,亦在古琴艺术中有着鲜明的表现。古琴演奏所呈现的宏细、轻重、迟速等特色,都浸润着我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综合特质,古琴艺术所追求的古、雅、清、淡、恬、静、远、逸风格特色,呈现出儒释道三家审美思想的深刻影响和文化印痕。

这几首古琴名曲,越到中年越能听出味道

伯牙鼓琴图 局部

六朝以来直至唐、宋时期出现《酒狂》《平沙落雁》《潇湘水云》等著名古琴曲最具有代表性,将蕴含士大夫阶层审美理想和精神情操的古琴艺术带进了新的精神境地。

龚一 - 酒狂4:07
来自梵一慧文化生活体验馆

《酒狂》是根据阮籍的《咏怀》而创制的琴曲:“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神奇秘谱·酒狂》解题则说:“(阮)藉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妙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阐释了古琴曲《酒狂》所蕴藉的精神内涵。为免遭迫害,以酒醉佯狂,“庶不为人所忌”,包含有多少深深的人生感慨和意绪。《送元二使安西》则是唐代诗人王维极负盛名的送别诗,也被人们谱入古琴曲——《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这一琴曲成为阐释送别友人、表达深厚离别情感的千古绝唱。

这几首古琴名曲,越到中年越能听出味道

任薰停琴待月图扇页

成公亮 - 平沙落雁8:51
来自梵一慧文化生活体验馆

《平沙落雁》古琴曲一说创制于宋代,明代称《雁落平沙》,初见于明末《古音正宗》,是近三百年来最为流行的古琴曲之一。清代《天闻阁琴谱》说:“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既而江天暮蔼,群动俱息,似闻雁奴踯躅而已。”此曲通过雁落静沙诗意景象的描绘,营造出幽眇旷远的境象,微妙地传达出文士隐而不隐、恬静亢奋的心境和高远的精神意绪,成为那一时代士人的精神展现。

这几首古琴名曲,越到中年越能听出味道

深堂琴趣图页 局部

龚一 - 潇湘水云10:21
来自梵一慧文化生活体验馆

《潇湘水云》则是南宋政治家郭楚望有感于自身的政治际遇,心潮难平、心绪缠绵悱恻于潇湘之下而奏出的抑郁悲愤之音,也是这一时期古琴艺术的经典之作,徐上瀛评述这一古琴名曲时说:“今按其曲之妙,古音委宛,宽宏而淡茂,恍若烟波浩渺,其和云声二段,轻音缓度,天趣盎然,不啻云水容与。至疾音而下,指无阻滞,音元痕迹,忽然云驰水涌之势,泛音后重重跌宕,幽思深远。”(《大还阁琴谱·潇湘水云》)郭楚望借琴以抒发自己的胸襟抱负和难以排除的郁郁情怀,为古琴艺术增添了极为亮丽的一笔。

古琴艺术蕴含了非常深邃的音乐、历史、文化、思想、观念信息,剖解其中的精神内涵、审美观念、文化特征,不仅是理解传统音乐艺术的重点,对于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