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商品都有价格,而且是用货币来标价;而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是有价格的,它用另一种货币来标价,这也就是汇率本质。所以,汇率实际上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即一种货币可以兑换多少的另一种货币,也就是说该种货币值多少钱。举个例子来说,下表是2010年10月13日的外汇牌价,就美元中间价来说,每100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666 55元,这就表明每100美元价值人民币666 55元,这就是美元的价格,就是美元的汇率。对于我国来说,人民币是本币,美元是外国货币,于是用本币表示外国货币的方法在金融学上被称为“直接标价法”,即直接标示出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因此,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大,表明外国货币越值钱,本国货币就越不值钱,需要注意的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直接标价法。 那么反过来,我们可以用外国货币来表示一定数量的本币,也就是说,本国货币价值多少的外国货币,是本国货币用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此时,汇率越大,表明同样多的本币可以换回更多的外国货币,本币越来越值钱、越升值,而外国货币就越贬值。世界上只有英国、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使用间接标价法。对于美国来说,美元是本币,美国人用美元表示任何货币的价格,如100美元兑换80欧元、100美元兑换70英镑、100美元兑换9 000日元,这对美国来说就是间接标价法。由于美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这种标价法也广为世界其他国家所采用,称为美元标价法。 可能有朋友就问了,汇率是如何被决定的?为什么100美元只能兑换成人民币666.55元?难道不能是600元或700元吗? 这个问题很尖锐,也很复杂。 在金本位制下还好说,假设每100美元的含金量为10克,而每100元人民币的含金量为5克,那么运用简单的等式则有:100美元人民币100元=10克黄金5克黄金,那么我们轻松地可以得出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1美元=人民币2元。 但问题是,现在大家的货币都是完全的信用货币,与黄金没有任何的联系,那如何确定谁的钱“贵”一些,谁的钱“贱”一些呢?麻烦正在于此,问题很复杂。经济学家经过多年的推演和求证,推出了很多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和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对汇率决定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资产市场说等。在此,我们不可能对它们进行逐一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很容易找来相关的书籍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在此介绍一下具有悠久历史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首先假定“一价定律”成立,并且各国编制的物价指数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比重相等。然后从货币的基本职能出发,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商品和服务,那么不同货币购买商品能力的差异就决定了货币的不同价格。于是,汇率的变动就源于购买力的变化,购买力强的货币则“贵”,购买力弱的货币则“贱”,贵贱之别由此产生。而我们知道购买力是与物价紧密相连的,是物价指数的倒数,由此我们可以推出:物价越高,货币的购买力就越弱,从而货币就必然贬值;反之,物价越低,同样的货币能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货币的购买力就强,货币就会升值。 虽然目前的汇率决定理论还无法提供有关汇率决定令人信服的见解,但是对于影响汇率变动的各种因素却研究得比较透彻。 从短期来看,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很多,如经济数据的公布,心理预期,政治因素如战争、政变、中央银行的干预以及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均会使得汇率发生剧烈的波动。 而从中长期来看,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国际收支状况、经济增长率、利率差异、财政货币政策以及通货膨胀率差异。 一般来说,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直接的因素。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供不应求,从而外币升值,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而当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过于求,从而外汇贬值,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跌。具体而言,我国连续多年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贸易顺差持续积累,外汇储备激增,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 在现代资本流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间利率的差异将引导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从而影响各国间的汇率水平。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那么在该国存款的收益将高于其他国家,从而能吸引国外资金流入,外汇供给增加,进而本币升值;反之,当利率下降时,本币将贬值。因此有些国家在国际收支出现赤字而本币贬值时,就会提高本国的利率,以吸引外国资金流入,从而解决本国货币的贬值问题。当然,这只是一种选择而已,还有很多国家甚至放任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 从历史上看,如果一国的经济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那么该国的货币就会呈现稳步升值的态势。一国的经济能够持续增长,表明该国的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将得到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也能够稳步增长,顺差将会积累,外汇供给将显著增加,也将逐步摆脱经济增长初期外汇不足时的“外汇饥渴症”,该国的货币将逐步升值;与此同时,持续的经济增长表明该国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将吸引大量的外资进入,从而使得资本账户出现顺差,使得货币的升值态势进一步加以强化。这一升值过程,日本当年走过,我国目前也正在经历。 需要指出的是,日元自然逐步升值的态势被美国人给强行打断,使得日元在短期内陡然大幅升值,大大地伤害了日本经济。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我国的领导人也在各种场合不断地表明:我国不会屈服于外来的压力而使得人民币短期大幅升值,而只会按照自己的步骤实现升值。 通货膨胀率对汇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所谓的通货膨胀,就是一国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大家在电视上能经常看到的CPI,CPI是一种百分数。其实所谓的CPI,就是有选择地购买一组商品(比如猪肉、青菜、电器、水电费用等),比较它们在不同时期的价格水平。例如,假设去年购买一组特定商品的价格为100元,今年购买同样的一组商品要花费110元,那么今年的CPI即为:CPI=110100×100%=110%。 如果一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在该国货币对内贬值的同时,同样会对外贬值。这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得本国的物价上升,这同样会抬高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削弱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致使本国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相反,如果本国面临严重的通货紧缩,则一般会使得本币呈现升值的态势。 财政和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则比较复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往往会使得本币升值。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影响则不确定,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得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本币将可能贬值;但同时,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可能使得经济出现较快的增长,外资也有可能大量涌入,本币有可能升值,所以最终的效果要看这两种政策综合的影响。 现在我们来区分几种重要的汇率。 如果按照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不同,可将汇率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以先前的“人民币外汇牌价”表格为例,100美元的现汇买入价和现汇卖出价分别为人民币665.22元、人民币667.88元,这就表示银行为买入100美元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人民币665.22元,而银行卖出100美元要收取的价格是人民币667.88元。显然,银行不会做亏本生意,每买卖100美元就可以赚取人民币2.66元,千万不要小看这2.66元,要知道全球外汇市场每天的交易额在1万亿美元以上,所以只要银行的外汇买卖维持在一定规模,其所产生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要去旅游而需要向银行购买5000美元的话(你买外汇就意味着银行卖外汇),你将不得不使用每100美元667.88元的价格,也就是说你需要付出人民币33394元以买入5000美元。反之,如果你在国外的亲属给你汇来10000美元,你想换成人民币,这时你就只能采用每100美元665.22元的价格(你卖外汇就意味着银行买外汇),也就是说这10000美元你只能换回人民币66522元,而不是人民币66788元。 按照汇率是否统一,可将汇率分为单一汇率和复汇率。单一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对某一外币只有一种汇率,不管任何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外汇收付均按此汇率计算。复汇率也称多种汇率,指对于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外汇采用不同的汇率进行计算,这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安排。一般而言,采用复汇率制度的是缺乏外汇的发展中国家,采用复汇率制度的原因在于引导外汇的合理流向,实现外汇价值的最大化。譬如,很多国家对奢侈品进口所采用的外汇价格十分高昂,目的在于控制并减少奢侈品的进口。 按照汇率制度的不同,可将汇率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波动幅度通常限制在±1%范围之内。浮动汇率是指货币当局不规定任何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事实上,当今世界上严格实施固定汇率制度或浮动汇率制度的极少,各国的货币当局或多或少地都会对汇率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涉,所以各国的汇率制度大多介于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之间,如各种类型的钉住汇率制度、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我国实施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围绕汇率制度的选择,从历史上至今,关于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正是在经济学家不断的理论摸索下,在经济实践的不断反馈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而在于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于不同经济体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形势下的适用性。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选择汇率制度时要考虑到本国的经济规模、对外经济开放度、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等。一般来说,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越适合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这可以大大地增加国家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一旦遭遇外部的经济冲击,只需要汇率的变动就可以予以化解,而不需要调整国内的经济政策。同时,经济规模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其金融市场发育成熟,金融机构经营水平较高,完全可以降低汇率波动对金融体系的风险;反之,小型的经济体经济规模小,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弱,对外贸易集中地依赖于几个主要的贸易伙伴,采用固定汇率制度是更好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情况并不必然,在实际中还有众多的政治、经济因素会影响汇率制度的选择。 点击左下角“了解更多”,即可订阅笔者上官振锐更多第一手精彩文章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