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勤于静悟 妙写性灵——庞学平书法作品赏析

 杨关桥 2017-08-09



庞学平

— Pang  Xue Ping —


1975 年生于河南长垣,毕业于郑州大学。2007 年结业于中国书法院书法研究生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入展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入展提名)首届全国册页展

全国庆祝建党90 周年信德杯第二届全国隶书展

第三届全国隶书展

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第三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书法作品展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二○○八优秀学员作品展




2006 年秋,我和学平相识于书法院,有幸成为邻居,一年的学习,逐渐了解,离校后的交往,让我们相近相知。于书于事,我们都有着相同的态度和追求。就书法而言,我们认为,再新的艺术创意和艺术感觉,也不能替代严格的技法训练,这是学习书法必须达到而后再超越的必经阶段,而技法训练注定是一个沉寂枯燥的行为过程,必须有充分的心境努力,使自己沉寂在历代经典作品之中,去感悟、去体验书写技巧的微妙变化,去复现线条的当下时空。所有的创意和感觉,都是建立在技法之上而超越技法的体现,但绝不是跨越。




学平专注于汉隶,沉浸于汉碑经典十余年,心无旁骛,穷其精微,深研其理,肯于付出。其同样经历过困惑时的烦恼,徘徊不前的执着以及前进路上的迷茫,这种迷茫是一种难以言状的煎熬,是对信心的一次次冲击,也正是这样的煎熬和冲击,能让执着的人产生质的变化。2009 年开始,学平的隶书作品开始为书道同仁所瞩目,也连续十余次在全国大展中佳绩频传,他的作品有如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陶醉,让人留恋。



学平的小字隶书安静恬然,温文尔雅,工稳隽秀,清新典雅。用笔上,追求温润明丽的书写特征,用笔的力度不追求过分的粗放夸张,而是在强调匀实和纯粹的同时,加强线条的韧性与弹性的表现,方圆兼施,藏露兼备,转承跌宕,提按顿挫清晰分明,通过“发迹多端”展现“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的创作追求。结体上,学平专注汉碑经典,“伸之以变化,考之以奇崛”,变化奇崛处皆合于规矩,随意处亦不失于法度,结体宽绰,疏密搭配得宜,行气疏朗明晰而气势贯通。




在整体布局上,注意线条的长短、俯仰、方圆、顺逆的变化,加强墨色的丰富和结字的腾挪,在字字独立可观的基础上,让它们散落在纸面上,舒朗通透,轻灵空阔。通篇如沙场之士兵各司其位,聚少以成阵,亦如夏夜之繁星明光天际,攒点成盘。同时,更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端庄凝重,灵动秀美,处处展示一种静穆的情致。



隶书之外,学平还写魏碑,写行草,写情,写心。学平的内心是安静的,他潜心向学,不辞劳苦,踏实为人,安静求艺。在书法作品中,安静是不可或缺的,尽管书法展现的是运动的审美,但是对安静的追求是书法创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安静是一种写作的状态,也是一种自修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当下更多纷繁嘈杂的状态里,安静更显得珍贵。唯有安静,才能真正进入书法的书写情境里。



学平为人仗义,肯于付出,有侠士之风。他身处中原六朝古都,南来北往的朋友都愿意到他那里相聚,他接待朋友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要远远超过书法。但是,他乐此不疲。因为他懂得,书法家首先是人,都生活在现实的土壤上,和所有人一样,过着漫漫无际看似庸常的日子,要对父母尽孝、对妻儿负责、对朋友付出,这是为人的本分。


我敬重视书法如生命的书家,也佩服将书法作为生活全部的从艺者,但是,我和学平一样,真的做不到。我们是普通人,我们只能将书法融入生活。我们置身于现实世界,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困扰和挫折、诱惑和考验,人性的惰性、虚荣和贪婪都是不可回避的障碍。为此,我再次重复我经常重复的一句话:尽心而为,随心而安。


刊于《大河美术》第49期18版

编辑整理:张亚静,电话:13303575325

《大河美术》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