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烧的魅力

 可风0576 2017-08-10




老黄,从事广告行业20余年,十多年前的一次景德镇之行,他从角落里买了一堆关于 柴烧 的书籍,以及柴烧的器物,当时的景德镇大多数已改为煤窑电窑或气窑,那个时候他就被柴烧的魅力吸引,想着要做一个自己的柴窑。


2012年,老黄和甜甜终于放下一切牵绊,在北京郊区,租下四亩厂房,建起了拙朴工舍



体验室里,Rachel 辅导三个女孩做陶


院子里的柴窑


下图是他们发明的劈柴机,按下开关,液压杆会将木材推向另一边的尖角,从而将木材劈开


厨房外的木柴面包烤炉


厨房


茶室



拙朴的一些作品


日本陶艺家古谷博文的作品


神山清子的水指,日本七十多岁的女陶艺家,电影《活火》就是根据她的传奇经历所改编


日本陶艺家上田直方的花入


老黄做的壶


下图这个罐子是 坑烧

文章源自椅子很忙,版本归原作者所有




YIIZ:做柴窑和你们之前的经历和有什么联系吗?

老黄:没有什么联系,只是一直很喜欢柴烧。


YIIZ:(从广告行业到展览再到柴窑)这种跨行业的工作优势与短板在哪?

老黄:谈不上优势,可能可以借鉴一些其它领域的知识,做不同尝试,不会被条条框框束缚。

短板的话,大概就是基本功会差些,需要更多的时间专注的练习。以前春节我们都会出门旅行,但自从有了工作室,春节都会留在院里做陶。不会觉得痛苦,反而很投入很开心。


YIIZ:是什么事情让你们最终下定了决心搬到乡下建立拙朴?

甜甜:其实也没有下什么决心,城里太拥堵太嘈杂,空间狭小,车水马龙,污浊的空气,想找个僻静的地方安静地做点事儿,认认真真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做陶瓷烧柴窑也需要在郊外,于是就打算在村里找院子。前前后后、断断续续找了一两年,最后遇见现在的院子,很快就租了下来。再来老黄童年在乡村生活的经历,从小就喜欢自然,可能住村里来是件早晚的事。


YIIZ:到目前为止遇到最最大困难是什么?

甜甜:现在回忆起来其实都是甜蜜的,觉得好像没什么大的困难。难不难主要看对待它的态度,不意识到这是困难,困难也就不存在了。相反,有时可以觉得是种乐趣,还会噗嗤一笑。我原本是不乐观的,慢慢老黄传染给了我他的乐观和积极。乡居生活问题一堆,水电的问题,种地的问题,村里冬天取暖更是大问题。电路乱七八糟,每天至少跳闸两次。住院子第一年冬天,北京特别冷,房东建的房屋单薄,每天围着壁炉看书做陶,其他的地方都太冷了。房间不保暖,锅炉费煤还烧不暖。每天入不敷出,生活非常节俭,也没想过很快就要出售作品,手艺得需要时间沉淀。

在做陶过程中,更是一步步摸索过来。父母和最亲近的朋友都不看好,父亲常唉声叹气和我们谈话,劝我们不要在这条没希望的路上走下去,爱我们的人们都替我们担忧,问我们有没有想过以后要怎么办。可是现在的生活就是我们想要的呀!至少曾经这样生活过!老黄和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每天都会为一点点的收获而欣喜,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YIIZ:什么样的作品是拙朴一直在追求的?

老黄:质朴,简单自然,随意中有一些设计,充满心意。做生活器,茶器、餐具、花器等在生活中能用起来的,手艺、器物用起来更美。


甜甜:引用柳宗悦的一段话“既不花哨,亦无装饰。从不夸耀,风格上也不奢侈。没有奇异和霸气,连一点工巧都不露。总是稳重而平静,单纯、朴实。这样的美并未强加于我们,在炫耀美的今天,我们对朴实之作尤为怀念。”读到这段文字时,好像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人说出了你的心里话……


YIIZ:拙朴的工作流程、周期是什么?

老黄:目前,工作室每周一休息,周二周三不对外开放,自己做陶,周四至周日提供成人体验课程,周末有亲子体验课程,提前预约。

大概每一个半月会烧一次柴窑。


YIIZ:谈谈乡下的生活

甜甜:《瓦尔登湖》、黑塞《堤契诺之歌》,梵高《渴望生活》(其中有他在田野、山林画画的描写),这些是我们在村里常读的书。乡下生活如书里描写是安静的,春夏秋在院里种满了花,整理出菜地种上瓜果蔬菜,早上鸟鸣花香,夜晚院里走走看看星空。心很静,想看书、想静静地做喜欢的事。想发呆的时候可以发个呆放空。但乡下生活不是人人合适。一,坐班的话时间成本太高,路上折腾,会疲惫。二,生活能力要比较强,水电工要会点儿,得有点儿气力,能干活。院里没完没了的收拾,保洁物业都是自己。三,蚊虫蜘蛛,生活中的常客,甚至还有蛇。四,有兴趣爱好很重要,不然会单调无聊。生活和兴趣结合起来,乡居生活更有意思。





柴烧 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烧制陶器时用匣钵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那些偶然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在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认之为“瑕”。


然而在现代制瓷、烧制技术极为成功的条件下,一种与传统柴烧审美截然不同的现代陶艺创作“烧制观”在盛行,现代柴烧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


当代柴烧很大程度上即体现在:柴烧烧制作品时不再使用匣钵罩住,意味着对烧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病”的认可。它的特点是使得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与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自然而无粉饰之气,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成果。


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油然而生,这正是柴烧陶艺家们为它痴迷并投入身心去努力追求的原因所在。传统重的是技术,而当代更加倾向于观念的重视,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当代陶瓷雕塑创作者们此时关注的不是集中在明确的造型和装饰的设计上,而更多在于窑炉烧制时候的气氛、陶土的品类以及作为燃料的木柴品种、烧成的时间、温度的控制等对一件作品最终形态的影响,作品的细节因此呈现了较多偶然性的特征,作品的品格也因为这些偶然性的细节而被呈现。



坑烧(PitFiring) 是陶瓷烧制中的一种熏烧工艺。坑烧是一种从原始陶器烧制演变而成烧制方法,至今在世界各地的土著陶瓷文化中被保留。近十多年来坑烧工艺在各地的陶艺界日趋流行。


因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四周的气氛不同,坑烧的陶器可呈现黑、灰、红、黄等斑驳而丰富的效果。


坑烧的过程大致如下:在平地或沙滩挖出一个大坑,或用耐火砖围成一个大坑。以旧报纸、稻草、木屑与木柴等作为燃料,并施加食盐、碳酸铜等化学物质。燃料的中间放置陶器(通常为素烧过的陶器)。由于坑烧属于开放式的烧制,温度无法达到普通窑炉的高度,故坑烧属于低温烧制


这种做法在国外比较流行,一群人开一个大趴,做完东西,裹上各种材料,香蕉皮什么的,挖个大坑陶器放进去,上面生的火可以用来烧烤,酒足饭饱,陶器也烧好了。


(文章源自椅子很忙,版本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