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火车骑毛驴避暑去

 圆角望 2017-08-10

话说一百多年以前,也是这么个暑气袭人的日子,中国北方渤海之滨的某地,来了一群度假的洋人,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骑驴的西洋女子。只见她头戴遮阳的白帽,一手撑着伞,一手控着缰绳,虽然骑的是本地的毛驴,却也气定神闲,风姿绰约。后来她的一位同行者,画下了这位骑驴女子的姿态。再后来,画像被一位英国铁路工程师所得,居然成了这处避暑胜地最早的招贴画。这里就是——北戴河。

对于今天京津冀一带的人来说,“北戴河”就等于“避暑”,而时间倒退回大清朝,避暑却是皇室权贵的专利。清朝皇帝祖上居住在东北的极寒之地,后来入关建立了朝廷,虽然都城就建在北京,在中国版图上也算是很北方了,但皇帝还是忍受不了北京夏天的热度,就跑到塞北建了一个大“别墅”——承德避暑山庄。现在开车走京承高速公路,从北京到承德,顶多半天就到了,但是在清朝,骑马坐轿,起码得用一周的时间,吃住行加起来,是一笔昂贵的开销,不要说平民百姓,当时的中产之家,也不是都负担得起的。

每年夏天到海边或其他旅游胜地避暑,是“洋人”们的生活习惯之一。在英国早期小说中,我们会看到拉姆斯盖特、骚森德、布赖顿等海边避暑胜地的名字。晚清以来,受来华的“洋人”们的影响,加之有了省时、省钱、便捷和舒适的铁路交通,避暑才逐渐成为中国老百姓也可以享受的乐趣。就以北戴河为例,这里原先“交通往返不便,文人学士罕至其地,是以不甚著闻于世”,1893年,津榆铁路(今京哈线的一段)的洋工程师金达在勘测线路时,“发现”这里沙滩大海,青山绿树,风光旖旎,是海滨度假的理想之地。不久,北京、天津等地的外国人闻风而至,那位骑驴的西洋女子,正是早期来此避暑的人之一。金达后来将她骑驴的画像做成招贴画,每年夏季在火车站和外国人的居住地张贴,用以招揽中外人士到北戴河旅游。1898年,应西方驻京使节的要求,北戴河正式被清政府“钦定”为中外人士避暑之地,从此每年夏天,京津两城的人们往往成群结队前往避暑。

与北戴河在同一时期因铁路而兴起的避暑胜地,还有山西的寿阳、河南的鸡公山等。还有一些景点,之前已经有些名气,因为铁路的通过而吸引了更多的避暑旅客,如浙江的莫干山,山东的青岛,江西的龙虎山等等。为了满足人们“穷玩”的需求,早在1920年代,就有了旅游专列、团体打折车票和夕发朝至列车。至于下了火车之后如何前往景点,那时汽车什么的还是稀罕物,很多人会像那位西洋女子一样骑上本地毛驴、或者坐上山地滑竿什么的,完成前往景区的最后几公里,也算是旅程的第一个体验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