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孩子单独玩耍是一件很温暖的事

 怜落 2017-08-12

萌萌

专业但逗逼的高级营养师

疯狂热爱美食但也死磕较真的处女座


培养孩子单独玩耍,在很多父母的眼里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或者独立意识,而这样的起心动念,常常会使这个过程充满斗争,哭泣,甚至欺骗……而如果我们父母能把这个过程,当成是孩子给予我们的帮助,充满温暖,充满爱,那结果就会是完全不一样的了哦!


两岁甚至更小一点的孩子,其实不是不能单独一个人玩耍一阵的,而是他们没有做好单独一个人玩耍的心理准备。


这个心理准备要怎么来做呢?


哈哈,对于孩子来说,心理准备不是一个主动的心理活动,而是相对被动接纳的适应状态。也就是,只有通过成年人的有意识训练才能获得的。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小到,孩子可能是刚刚出生不久,我们以为孩子根本都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训练了。训练的方法只有一个——




每次,哪怕是很短一次离开,让孩子独处,我们都跟孩子温暖地打个招呼说:“宝贝,妈妈去外面的房间拿个东西,一会就回来噢,宝贝要自己照看一下自己了,你会很乖的,对吗?”,然后再离开,让孩子独处一小段时间。


回来之后,又要和孩子打个招呼,人还没有到,我们的声音就要先到的:“宝贝,妈妈回来了,宝贝你还好吗?亲爱的,你实在太乖了,妈妈都好想你了!”然后把孩子紧紧拥抱起来亲吻。




当孩子一直都能感受到,妈妈只是出去一会,就回来了,而且妈妈很爱我,很想我,妈妈夸我很乖,很可爱,很能帮助到妈妈,那孩子的潜意识就会被鼓励和接受自己一个人单独玩耍的实事,因为在他看来,妈妈其实没有真正地离开自己,而是在另外一个地方,而且一直惦记着自己,妈妈一会就会回来了。


这个“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的“一会儿”的时间,我们父母一定要好好的守信用地对待,不能太长时间,要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加长,而不能一开始就很长时间的。从十分钟以内开始,逐步加大到30分钟内(两岁的孩子),再到一小时,但是,我们不建议让学龄前的孩子,单独玩耍时间超过一小时。


我们在大量的实验观察中发现,零岁的幼儿虽然听不懂妈妈说了些什么,但妈妈离开之前能先亲吻一下她,并告知自己会离开一会儿,即使孩子还是会有些不安的表现,一些哭闹,可是比起那些妈妈什么都不说就悄悄离开的孩子来说,情绪还是会稳定很多很多,尤其是当妈妈回来之后的状态,会更明显。


没有打招呼就离开的妈妈,再回到宝宝身边的时候,宝宝的哭声会更大,而且有一定要妈妈抱的强烈欲望,甚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完全不愿意妈妈把他放下来,要一直这么抱着,走来走去。




培养孩子单独玩耍,是在训练孩子心理安全独立的自我调节能力。让孩子逐步从现实的父母陪伴状态,提升到孩子可以用内心精神的感知,感受到父母的爱和陪伴。这个生命的成长和进步,是极其重要的!


孩子心理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塑造伟大精神力量与精神世界的过程,它与孩子生理的成长是不一样的。生理的发展和发育,是天然的,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长的,而心理的成长和坚强却是一定要通过父母的爱和支持来培养的。


孩子心理成长和坚强内心的培养,几乎都是从训练孩子能够单独玩耍来推进的,从而逐步丰富起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感知,父母用自己的爱和温暖,渗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再让我们的孩子从此学会如何将其他人的爱和温暖,也一点一点地渗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和爱,远离孤独和猜忌。


由此看来,培养孩子单独玩耍这事,还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一定要有意识地好好训练孩子的事情哦!


训练和培养孩子单独玩耍的方法,不复杂,很简单——




就是记得我们不要强迫用道理和理性让孩子独处,比如强制把孩子锁在房间里;或者趁孩子专注玩耍的时候,我们悄悄离开;或者用较为冷漠或“你应该”的表情,拒绝与孩子一起玩耍等。


而是要用温暖、惦记和爱的方式,告知孩子我们将要离开他一会,让孩子好好照顾自己,我们是很感谢他能这样帮助我们的,事后还给予孩子夸奖,鼓励,感谢、甚至惊喜的奖励,当然最不能少的就是,在再见面的第一时间里,给孩子一个最温暖,最有爱的拥抱咯!




试试吧!我们总是要培养孩子单独玩耍的心理能力的,否则孩子的心智是很难随着年龄一起成长的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