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型建筑。 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现为故宫博物院的所在地。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故宫在之前被称为“紫禁城”。它的名字来自“紫微星垣”,中国古代星像学家把天上的星星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等。其中三垣指紫微星垣,太微星垣和天市星垣。 紫微星垣居于正中,据传皇天上帝的居所(紫宫)就在紫微星垣中,人间皇帝自称“天子”便仿皇天上帝居所的名字用其“紫”字为紫禁城。故宫是以黄瓦、红墙、金饰、白石构成的建筑群。其中黄色琉璃瓦是天子的象征。 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余座,清朝乾隆时期有殿宇1800余座,现存殿宇约2631座;紫禁城各宫殿样式图细画至“寸”,自康熙起雷氏家族代代测量、绘制典藏到民国初年。 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紫禁城是倾全国之力而兴建的,紫禁城最初的建设投入工匠23万人,民工士兵上百万,前后延续了15年之久。 北京故宫为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开始建设,为厌弃元代气运,基本上并没有在元朝大都皇宫的基础上建构,而向东移150米,重新起造皇宫,包括所有宫殿宫墙均重新建造,规模超过大都皇宫,略小于南京紫禁城。 设计师为工匠出身的御用匠师蒯祥,西元1420年正式落成,从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500年间,明、清两代共有24帝在故宫生活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