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人入侵南宋的时候,有多少皇协军?

 思明居士 2017-08-12

蒙古人南下灭宋的时候兵力规模按照中国古代的记载,一贯是比较夸张的。但是考虑到当时的生产水平、长期战乱与人口结构问题,现代研究一般给出的数字都是缩水后的正常规模。

早在成吉思汗的时代,就开始有中国北方的汉族将领投靠蒙古人换得自保。蒙古人按照其非中原式的统治模式,将这类汉族将领封为万户,或者叫世藩。这个政策也被后来的窝阔台、蒙哥两任大汗所继承,并一直延续到了忽必烈成为大汗的前期。

这些汉族万户世藩在当时几乎就是地区内的独立统治者,权力比封建制度下的西欧骑士还要大。除了基本不用交税之外,地区内的军政大权都是自己一把抓。军事、民事、法律都自己来,甚至有自己发行货币的权力。而且他们死后,位置与权力都可以直接传给后代。

这些汉族将领的军队基本上也是蒙古人征战中原地区的步兵主力。甚至于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在蒙古地区交战时候,也出兵北上,帮助忽必烈获得胜利。

忽必烈时期,稳定的汉族世藩部队,大致有这么多:

虽然叫万户,但他们手里的军队不会只有1万,大的可以有几万人之多。大家大致可以算一下,这些万户手里的部队规模。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万户是入侵南宋之后招降的南宋将领,不能算入南下时候的兵力规模。

不过,蒙古的仆从军绝不止汉族部队。尽管汉族步兵是蒙古南下部队的主力,蒙古本族部队并不多。但来自蒙古过去征服地区的各类辅助力量也不能忽视。除了残存的契丹、女真、西夏人之外,也包括过去喀喇契丹麾下的突厥部队,中亚的一些部队。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来自波斯的工匠,他们制造的配重投石机给南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命名为回回炮。一直到元末明初的群雄争霸战争,这些回回炮还经常登场。哪怕是到了戚继光时代的明朝中期,已经忘记怎么知道回回炮的明朝人还在兵书中收录了这种中世纪武器。

当然,随着元朝统治的稳固。开始受到传统汉族政治结构影响的忽必烈最终取消了这些汉族世藩的独立地位。所以到了中期之后,元朝在实际上处于军队数量不足的窘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