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化道疾病思考系列——(10)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及分级标准

 负鹏载舟 2017-08-13

消化道疾病思考系列——(10)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及分级标准

草原民间中医




(浅表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
(出血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内镜诊断与分期

消化性溃疡分为活动期(active stage,A期)、愈合期(healing stage,H期)、瘢痕期(scarring stage,S期)

A1期:底厚苔,可污秽,可超出溃疡边缘,可有出血点或血痂附着,周围粘膜隆起呈堤状,充血、水肿,糜烂,明显炎症表现。

A2期:溃疡周边炎症水肿明显减轻,白苔清洁,边界鲜明,边缘开始呈现红色的再生上皮,开始出现皱襞集中现象。

(A1期)
(A1期伴出血)
(A2期)

H1期:溃疡缩小、变浅,白苔边缘光滑,周边水肿消失,边缘再生上皮明显,呈红色栅状,皱襞集中到达溃疡边缘。

H2期:溃疡明显缩小,但尚存在,白苔变薄,再生上皮范围加宽。

(H1期)
(H2期)

S1期:粘膜缺损已完全由再生上皮覆盖,再生上皮发红呈栅状,向心性发射排列皱襞平滑向中心集中,又称红色瘢痕期。

S2期:再生上皮增厚,红色消失,与周围粘膜大体相同,皱襞集中不明显,但可见粘膜集中像,又称白色瘢痕期。

(S1期)
(S2期)

反流性食管炎
(1994年  洛杉矶诊断标准)
内镜下见食管下端粘膜破损(糜烂、溃疡),共分4级。
单纯的食管粘膜水肿或充血不诊断为RE。
A级:粘膜破损局限于粘膜皱襞上,且长度<0.5cm;
B级:粘膜破损局限于粘膜皱襞上,其中至少一个粘膜破损长度>0.5cm;
C级:粘膜破损相互融合,但少于食管周径的75%;
D级:粘膜破损相互融合,至少侵犯食管周径的75%以上。存在Barrett食管或食管狭窄均分入D级。

胃癌分期

早期胃癌-仅侵犯黏膜、黏膜下层而未侵及固有肌层

黏膜内癌-未穿透黏膜肌层

进展期胃癌-超过黏膜下层者

固有肌层内癌(Pm癌)-侵及但未超过固有肌层

早期胃癌分型

早期胃癌的分型      日本内窥镜学会的分类法:

Ⅰ型:隆起型(息肉型),病变向胃腔内突出,呈息肉状。

Ⅱ型:平坦型,病变隆起及凹陷均欠显著。此型又可分为以下三个亚型。

Ⅱa型:表浅隆起型,病灶轻度隆起。

Ⅱb型:表面平坦型,病灶凹陷和隆起均不显著。

Ⅱc型:浅凹陷型,病灶轻微凹陷,相当于糜烂。               

Ⅲ型:深凹陷型,病灶凹陷较显著。

进展期胃癌内镜分型(Borrmann分型)

Ⅰ型:隆起型,病变明显隆起,与周围粘膜界限清晰,呈颗粒样或结节样,表面多有发红或渗出液附着;

Ⅱ型:溃疡型,溃疡形成,包绕溃疡的胃壁肥厚,形成周堤,周堤与周围粘膜界限较清晰。周堤背向周围粘膜呈陡峭抬起,虽有色泽变化但与周围正常粘膜类似,溃疡底较浅;

Ⅲ型:溃疡浸润型,溃疡形成,包绕溃疡的胃壁肥厚,形成周堤,周堤与周围粘膜界限不清晰。周堤不规则呈结节样,溃疡形状不规则,底部凹凸不平,脓苔分布不均,肉眼所见表现多样化;

Ⅳ 型:弥漫浸润型,既无明显的溃疡形成也无周堤。特点是胃壁肥厚、硬化,病灶与周围粘膜边界不清。可见胃壁伸展不良,色泽变化和极小的糜烂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