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分「输出」与「展示」 先问一个问题:当你要做一份证据清单表格,或者一份汇报用PPT时,你第一个打开的软件是什么?是Excel中的证据清单模板或是所内的Powerpoint/Keynote汇报模板吗?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我们完全写给自己看的东西之外,工作中涉及到的绝大部分文件材料,都必然涉及到「内容」与「形式」两部分。以一份证据清单为例,「内容」是我们专业知识输出的部分,如证明目的、证据名称、证据内容;而「形式」则是用于展示的部分,如表格怎么排版更美观,使用什么字体等等。 无讼法务的负责人范否曾说过一句话,在无讼内部口耳相传,我在每期无讼学院培训的效率工具使用课上也会反复强调—— 「让输出的归输出,让展示的归展示。」 所谓「输出」,就是将上文提到的以知识为底,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内容」写出来,如证据清单、法律意见书等的文字部分;而「展示」则是「形式」,无关知识和思考,只和工具使用与审美有关。 二、用专业的工具,做专业的事 我们往往会觉得,做一件事情,在两个工具之间跳转,是有损效率的。实际上,由于工具本身设计思路、功能和操作方法的不同,用于「展示」的工具往往没有那么适合「输出」。 例如Excel,将文字输入进单元格后,至少需要手动换行,调整行高和列宽;而PPT则更甚,输入一页的内容之后,需要调整页面布局、字体字号等等,换到下一个页面,需要再重新考虑内容本身的逻辑结构,完成内容「输出」之后,再次调整「展示」的部分。这些用于「展示」的工具,本身使用过程中的物理阻隔,就会影响流畅「输出」的效率。 关于提升「输出」效率的工具,此前大鱼的文章中已有许多推荐。例如用于结构化输出的幕布、Workflowy、思维导图,用于流畅写作的马克飞象、石墨文档、Bear等等。具体使用哪一款工具其实并不那么重要,一个熟练操作印象笔记保存、剪藏功能的人,印象笔记里堆积着好几千篇收集来从未阅读过的文章,绝不能称为一个好的「知识管理者」。从我个人的角度讲,凡是需要结构化思考,罗列要点的时候,我会使用幕布,需要写成篇章的内容时,则会使用石墨文档。 三、如何完成「输出」与「展示」的拆分 我们以证据清单和制作PPT为例。 在无讼学院法律核心技能课的证据课上,我们会布置一个石化公司与银行的纠纷案例作为课前作业,要求学员提前完成证据清单,大多数学员都会将证据分组。 我们将一些证据分为一组,必然是因为它们依照一定的逻辑组合起来,能够共同证明某项待证事实。证据清单的内容,符合「结构化思维输出」的特征。(关于结构化思维,大鱼此前的这篇《律师会一万种工具,不如掌握这一种思维》已有清晰的阐述,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我们先用幕布(www.mubu.io),梳理出整个证据清单的内容逻辑: 如果你还不会使用幕布这款软件,你只需要点击刚刚所说的网址注册登录,它的核心功能十分简单:
在使用纯「输出」的工具时,你不用考虑任何与「展示」有关的事项,只需要考虑内容本身:证据如何排列,证明目的该怎么写等等。这款工具还可以非常方便地将下级标题折叠或展开,当一整份证据清单梳理完毕后,我们可以将证据名称栏折叠,只看证明目的,看看整份证据清单是否逻辑严密。 在完成所有的「输出」工作之后,我们再打开用于「展示」的Excel证据清单模板,将每个单元格的内容粘贴进去,调整单元格对齐方式并点击「自动换行」,再在「格式」栏下点击「自动调整行高和列宽」,一份证据清单就基本排版完成了。 制作PPT也是一样,当我们要完成一次带PPT的内容展示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内容本身,先用「输出」工具梳理内容,保证内容完整,逻辑严密: 内容梳理完毕后,再用PPT/Keynote完成展示工作,只要你稍微掌握一点这两款软件的使用技巧,做出一份「及格」的演示幻灯片并不会太难。(关于这两款软件的使用技巧,你可以在本文文末找到相关链接。)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改变都必然经历一个「阵痛」的过程。当我刚开始使用幕布和石墨文档的时候,我会抑制不住自己打开Word甚至是电脑自带的便签的欲望,但只要强迫自己度过这段痛苦,这些在线工具结构清晰、即时保存、协作修改、团队共享等等优点,会让你爱不释手。 关于这几款工具的使用,包括今天分享的「输出」与「展示」的拆分,如果你有任何问题,随时欢迎与我交流,我的微信号是luwak_0307。 每期无讼学院线下课程前,我也会尽量在现场,与大家分享关于工作效率提升的方法和工具使用上的思考,以下是无讼学院下半年度最新课表,期待着我们的相遇。 关于思维方法相关的内容,今年,我们开设了认知升级系列课,希望能够帮大家解决比操作更高维度的问题,每期课程均有线上同步直播和回放,也可以线下参与,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查看内容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