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小易得妇科病 手的大小与身高、体重、胖瘦都呈比例就算正常。如果手的大小与身材不协调,就要注意身体某些部位的缺陷了。 手的大小与健康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手小的人易得妇科病。 如果身材娇小却有不协调的大手,就要小心突发病(心脑血管病、骨关节病 )的光临。 手小心脏也小且功能弱。如果身材高大却有不协调的小手,提示要注意心脏功能,但不一定就患有心脏病,也有可能带来血压低、头晕、心悸、疲劳、月经不调、性生活不如意等。 手比人瘦易患神经衰弱 手瘦人也瘦是正常,但如果手比人瘦,手指间还漏缝就说明消化系统功能弱,性格懦弱,神经也衰弱。如手部肌肉瘦薄、冰凉,多为气血不足或阳虚;手部肌肉瘦薄、发热,多为阴虚火旺或内伤发热。 如是纤细美人,手胖而浮肿,就要小心肾脏和心脏的病变;如人瘦却有胖手,那是脂肪堆积,就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可能。 观面态:眼、腮等面部异常与疾患预测 具体来说,面部的异常主要有口眼歪斜,脸部水部、腮部发肿等,其具体的病症都各不相同。 1、口眼歪斜 口眼歪斜是指人面部的口角、眼角发生哨斜。一般来说,卒中证和风邪中络证可能会引起口眼歪斜,但其症状有所不同。 (1) 卒中证引起的口眼歪斜:卒中一般是由于肝阳上亢、风痰之邪堵塞人体经络所引起,常常会引起口角、眼角发生歪斜,同时伴有半身瘫痪的症状。 (2)风邪中络证引起的口眼歪斜:风邪侵袭人体经络也会引起患者脸部一侧的口角和眼角向侧下方发生歪斜,同时发生病变的一侧面部肌肉会变得松弛,额纹会消失不见,眼睛往往也无法闭拢,鼻唇沟也往往会变浅。 2、脸部水肿 脸部水肿是指由于心、肺、脾、肾等脏腑发生病变或人体受到外界风邪的入侵而使全身水肿时,面部皮肤也出现水肿的一种病变。具体来说,面肿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心肾阳虚引起的面肿:心肾阳虚主要是由于心肾阳气亏虚,血液运行受阻,水湿停滞所致。心肾阳虚的患者,其面部往往会出现水肿,并且伴有面色和唇色发青发紫、心慌不宁、呼吸气急、不能平躺等症状。 (2)脾肾阳虚引起的面肿:脾肾阳虚主要是由于脾肾亏虚,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化失权,水湿泛溢,肌肤所致。脾肾阳虚的患者,其面部往往会出现水肿。且发病较慢,并伴有面色发白、全身发冷等症状。 (3)风邪入侵引起的脸肿:外界风邪入侵人体,影响肺通调水道的正常功能,肺失宣肃,水液运行输布降碍,停聚为饮,也会引起全身肿胀和面肿。此类肿胀在发病时往往比较迅速,且患者的脸部和眼皮最先发肿,随后迅速蔓廷到全身。 3、腮部发肿 腮部发肿是指由于外界湿邪入侵人体或人体阳明经内的热毒上袭面部,从而使面上腮部肿起的一种病变。具体来说,由于发病原因不同,腮部发肿又可以分为发颐和痄腮。 (1) 发颐:是指由于外界湿邪入侵人体,而引起的腮部发肿。患者一般以儿童居多。在发病时,一般面部以耳垂为中心,一侧或两侧的腮部发生肿起,其边缘与面部皮肤之间分界并不清晰,按压时会有痛感或柔韧感。发颐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此,对其应当多加注意,严防感染扩散。 (2) 痄腮:是指由于人体阳明经内的热毒向上侵袭面部而引起的腮部发肿。在发病时,患者的耳朵前面、颧骨下面、下颌上面等部位会发生肿起,并出现疼痛和寒热的症状。 延年九转法 先平整睡席,端正身体,仰面躺下,并拢双足,拟定心神,平息思虑。 以下方法每天进行三次,即在睡起时、中午时、晚间临睡时各一次。初学时,每次三遍;三天后,每次做五遍;六天后,每次做七遍。无论忙与闲都不可间断。如果遇到有事中午一次不做还可以,但早晚两次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势 挨次用两手中间三指在心窝部依顺时针方向旋摩二十一次。 第二势 再依次旋摩从心窝部直线向下至耻骨联合部。 第三势 在耻骨联合部,两手分开,各自顺着对称的弧形线旋摩向上,在心窝部会合。 第四势 再由心窝部出发,两手一直抚摩到耻骨联合部,重复二十一次。 第五势 右手掌依顺时针方向旋摩脐部和腹部二十一次。 第六势 左手掌依逆时针方向旋摩脐部和腹部二十一次。 第七势 右手以反叉腰的方式( 大拇指在前) 轻捏右软肋下,左手中间三指从左乳下方顺直线向下推至腹股沟处,重复二十一次。 第八势 再交换左右手,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二十一次。 第九势 重复上述八势,反复七次,而后盘腿坐定,用两手大拇指掐食指指纹,并两手屈拳分别按在两膝头;同时,双脚十趾微微弯曲上身依逆时针方向环摆二十一次,再依顺时针方向环摆二十一次,都须慢慢进行,不用力,但要使环转幅度尽可能大。比如在逆向摆身时,胸部和肩部须摆出左膝外;顺向摆身时,胸肩则摆出右膝外;经过前方时,胸肩皆须摇伏膝上;摆向后方时,则须使腰脊成反弓状。 摄养应以守中实内为要 安乐之道,只有那些善于保养身体的人才能获得。孟子说: “我善于养我的浩然之气。 ” 太乙真人则说: “如果想要养生。第一,要少言语来养内气;第二,要戒色欲来养精气;第三,饮食清淡以养血气;第四,要咽津液来养脏气;第五,不能嗔怒,以保养肝气;第六,要使饮食和美以养胃气;第七,少思虑来养心气。人由气生,气由神住,只有养气全神,人才可以获得真正的道。” 在万物之中,最需要保全的莫过于元气了。摄养之道,没有比内守精神、充实肌体、培养和顺畅适的气更为重要的了。保护身体的方法,是应在平时居安而不忘危。圣人的告诫,老年人尤其不能不更加慎重对待。 春夏秋冬,四时阴阳不停地转换,人生病就是因为元气耗用过多。五脏禀承天地灵气,都有它们自然的天性。如果不顺应它们的天性而强行使用,用得过多,病就会发生。善于养生的人,就会注重保守真元,那样外部邪气就不能侵害他的身体了。至于药饵,往往是能招来真气的药少,而攻伐体内和气的药居多。所以,营于服药还不如善于保养。 康节先生曾经作诗说道: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传说郭康伯曾经遇到一位神仙,神仙传授给他一个保身之术,并说: 虽然只有四句偈语,但必须要随时随地都遵守。偈语是: 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 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救疗在后不如摄养在先 人与其在生病以后再进行救治,还不如在没病之前就自我摄养。因为在疾病生成之后再用药物治疗,只是徒劳而已。所以,如果医家能把“不治已病” 当做治病的信条。人们能以 “未病而治” 作为养生的方法。那么,人人都会因为有防病意识而事先预防,哪里会有什么疾病呢?这就是圣人所说 “不治已病治未病” 的意义所在了。 老话说,备土防水,如果先不堵塞其涓涓细流,等到后来形成滔天之势就无法阻挡了;蓄水防火,如果先不扑灭星星之火,等到后来形成燎原之势就难以扑灭了。水势火势旺盛的时候,尚且不能遏止,何况大病已成,又怎么能救治呢? 所以在万物复苏的春天,草木蕃秀的夏天,我们应当晚睡早起,以舒缓形体,消除怒气,进而使心情愉悦,再用寒性的食物来滋养阴气。圣人在春夏两季就是这样预防疾病的。在秋天,鸡叫就应该起床,而在冬天,则一定等到日出才起来。以此收敛精神,藏匿心志,从而爱护神志,并用温热的食物来滋养阳气。圣人在冬秋季节就是这样预防疾病的。 有人说: “发现肝得病了,要先充实其脾脏,那么木气就不能传播了;右脸颊发红,就先消散肺经的热气,那么金气就不会过盛了,这就是预防疾病的方法了。”如今,人们根据四季的不同来调养神志,以预防疾病,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养生是用来行圣人之道的;而百治百效只是行医的上乘之道。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记载在《四气调神大论》中,这是有其深意的。从前,黄帝和天师所著的解答疑难的书,没有不以摄养为要点的: 一般先说保养真元,再说调养精神;接着讲阴阳调和之法,和四季调理的方式;然后讲饮食应该有所节制,以及起居要有规律。先人反复教导我们养生是很紧要的事情,就是要我们预防疾病,而不要等到生病了再治,那时就难了。又如,秦人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当见到晋侯病在心脏的时候,就对他说: ”我没法救你了”。扁鹊也知道这个道理,当他看到齐候病在骨髓的时候,就诊断说: “你已经没救了”。连齐国晋国的君侯也不知道预防疾病的道理,这真是令人深感痛惜啊! 天竺国按摩法十八势 以下十八种姿势,只要每天按照这种方法做三遍,一个月后就能补益延年,增强食欲,眼明身健,不易疲劳。 第一势 两手相握,并如洗手一样扭转,相互按摩 。 第二势 两手交叉,两掌心向前推出,再翻转掌心,向胸前收回。 第三势 两手十指交叉,一同按压大腿左右姿势相同。 第四势 两手重叠,按住大腿,同时慢慢扭转身子,左右姿势相同。 第五势 将两手如拉重弓一样用力拉开,左右姿势相同。 第六势 两手握拳,用力前击,左右姿势相同。 第七势 两手如推石头一样。左右姿势相同。 第八势 左手握拳向左外侧拉,同时右手握拳击向左胸前;再换右手,左右姿势相同。 第九势 盘腿而坐,先将身体向左倾斜,做出用肩推山的动作,再换向右边,左右姿势相同。 第十势 两手抱头,弯转至大腿部位,左右姿势相同,这是抽胁动作。 第十一势 两手撑地,缩身屈背,向上挺身三次。 第十二势 用两手反敲背部,左右姿势相同。 第十三势 盘腿而坐,再伸直两脚。用一只脚向前虚拉,左右姿势相同。 第十四势 两手撑地,头从左右向后看,左右姿势相同,这是虎视法。 第十五势 站立,扭转身子三次。 第十六势 先盘腿而坐,两手十指交叉,再用左、右脚分别踏手掌。 第十七势 站立,两脚分别向前后虚踏,左右姿势相同 。 第十八势 先盘腿而坐,再伸直两脚。然后用左手将右脚牵引至左膝上,并用左手按住,左右姿势相同。 养生必须收敛固藏 人纵使千金在手,如果不知珍惜,也会挥散殆尽: 如果懂得珍惜节约的话,就能支用很长时间: 如果把它储藏起来,就能有所节余了。同样,人的精神光芒闪烁,像铅一样容易流失,像火一般容易熄灭。如果张扬显露,不懂调养,就会因精神枯竭而丧命:如果目光内敛,闭口少言,沉默固藏,那么就会精神饱满,精血充足了。 然而,收敛自身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人如果内心欲魔蠢动,身边又有外物诱惑,稍有一丝不检点就会难以约束自己;一刻不内心自省,就会心志沉昏;安闲起居稍有领悟,一遇迷境就又困惑。乍起乍伏,人的精神便会逐渐耗损,所剩也就不多了。所以收敛必须像龙抱珠,鸡孵卵,领小儿上集市般,走一步看一下,小心翼翼。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习惯,人的身心回归自然,与之融为一体,收敛的大功也就告成了。人生实属不易,一生很快就会过去,所以大家一定要将这谨记在心啊! 孙思邈按摩法 常常用两手抚摩擦拭面部,能使面部富有光泽,不生皱纹。这样坚持做五年,就可使面色如少女一样柔润光滑。每次,抚摩十四遍后就停止。 睡醒后起来,调平气息,坐端正,先交叉双手掩在后颈部,目向南方,朝上视,使后颈部与手相互施加压力,这样做三四次,能使人体真精调和,血脉流通,不受外界邪气的侵袭,也就不会生病了。 又,活动身体四肢,通过反转、张开、侧动、牵引等动作来活动周身关节,每次各做三遍。 又,起床后先用贴身穿的厚帛衣擦拭颈项的四面,以及耳后周围部位,使其温暖。然后顺着头发方向抚摩后颈部,抚摩时间适当长一点,再搓热两手来擦拭面部和眼睛。长期这样施行,自然可以提高人的视力,使身体不受邪气人侵。 以上这些动作都做完后,就吞咽唾液三十次,但一定要是引导肾水所化的唾液而后吞服下。 还可以常按左右耳朵,次数不定,这能使入耳不聋、鼻不塞。 常在夜半到日中这段“生气”的时间里吞咽唾液十四遍,然后按在身体的痛处。每当坐时,常常闭目内视,想象能看见自己的五脏六腑,久而久之,就自然能够看清楚了。 常用中指按摩眼睛接近鼻的双眼内毗部位,按摩时须屏住呼吸,气呼出时即放开手指。然后再这样反复进行,能使人视力变好。 常用手按两眉后的小穴( 此处是眼时通气的部位) 二十七遍。再用手心和手指摩擦双眼及上额,又用手扭转左右耳轮各三十遍,这在任何季节都可进行。完毕后,用手从下向上擦拭额上二十七遍,从眉中部开始,向上进入发际中。这样按摩时,都不要触碰到眉毛。 鲁哀公问孔子道: “智慧的人长寿吗?仁义的人长寿吗? 孔子回答道: “是的。人有三种死亡情况,并不是由命运决定的,而是他自己造成的。 1、不按时起居、饮食无节制,劳逸不适度的人,就容易因百病缠身而失去性命; 2、处于下位而冒犯他上面的君长,嗜欲无穷而又贪婪不止的人,就可能因为触犯刑法而失去性命; 3、以少犯众,以弱欺强,恼怒无常,行动上不自量力的人,就很可能会在战争中失去性命。 这三种情况的死,都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人自己造成的。至于那些仁人智士,他们持身总是很有节制,动静符合道理,喜怒符合时宜从来不让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因此,他们能够长寿,不是很符合情理吗?” 孔子把饮食起居放在长寿的首位,可见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起居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内经》有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上古之人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导引乃养生大律 导引,不在乎名称、象物、粉绘、表形、图式,没有一定的形式。或伸展、盘曲,或下俯、上仰,或行走,或躺下,或斜倚,或直立,或原地踏步,或慢步向前,或吟诵,或调息,都是导引。也不必每天清晨都操作,只要觉得身体有不舒畅的时候,就可似做。 导引的时候,都应该屏住气息,屏住气息然后将气如冲似的深长地呼出,则全身气息就都畅通。也不必计算呼吸多少次数,只等待体内之气似乎已达到极限时,就先用鼻呼出少许空气,然后从口中吐出就是了。 因为,气息屏闭久了,一定会冲喉而出,如果不先用鼻呼出少许空气就用口吐出,那么粗大的气息就会损伤肺脏。这样操作,等病愈后就停止,但切记不要使身体出汗,出了汗风邪就会入侵人体,这是由于身体活动出汗会使身体气孔大开的缘故。 凡是人在做导引的时候,骨节就会有声响,如果导引的动作大,那么骨节发出的声音就大,如果导引的动作小,那么关节发出的声音就小,这表示,人体筋脉安和、气息通畅了。导引法能够防御疾病,使人体内不调和的气息得以畅通。人一活动,周身关节之气就能畅通起来;但如果不导引,就会使外邪凝闭在体内而使全身血脉凝滞,所以导引实在是养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消除疾病的妙法啊。 摘自[ 晋 ] 葛洪: 《抱朴子》 导其血脉,强其筋骨 善于养生的人,,懂得导引自己的血脉,使自己筋骨强壮,使营气、卫气得以贯通,脉络得以和畅,自然能够切合天地运行的规律、阴阳开合的机宜,从而能使身体不受外邪的侵犯,真精与元神得以保持完固。通过施行导引术,他们就达到了长生久视的目的。因此,由于有的人能够坚持做导引。有的人不能坚持做,所以人寿命的长短就不一样了。 摘自 [ 明 ] 周履靖: 《赤风髓跋》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只因为这是我们祖先一直传承下来的传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真正养生价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粳米的养生之道。 粳 米 粳米能够益气 、止烦、止渴、止泻。还能够温中,调和胃气,促进肌肉生长;补中,强壮筋骨,补益肠胃。粳米煮汁,主要治疗心痛,还能止褐、除热毒、消除下痢。和芡实一起煮粥,可以益精强志,使人耳聪目明。粳米还有通畅血脉、调和五脏、美容养颜的作用。 摘自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粳米,就是人平常吃的大米,它禀承了天地的中和之气,味甘、性平。(李时珍说: 北方粳米性凉,南方粳米性温,赤粳米性热。白粳米性凉,晚白粳米性寒。斜粳米性热,陈粳米性凉。平常人喈食生米,久食成米瘕,用鸡屎白治。) 人没有粳米便不能生存,原因是粳米的性能专门主脾胃,并能兼顾其他内脏。五脏的血脉,没有不是由粳米来供给的;五脏的津液,没有不是由粳米来充溢的;全身的筋骨、肌肉、皮肤,也没有不是因为它而强健的。所以,凡是白虎、桃花、竹叶、石春等汤,没有不用粳米来固中清热的。然而,米既有因出产的早晚而性质不同,又有因出产的土壤不同而有所差异。(颖说:新米初食时动凤。陈米下气,病人尤宜。) 早米受气早,性温且质黏,吃后反而会积滞在膈间 ( 脾有湿滞的最忌) ;晚米受气迟,其性稍凉,吃后会觉得稍微清爽些;而白晚米性滞,尤其会滋生危害。 出产在高地的米,坚硬而质地洁白;出产在洼地的米,质地润滑而性阴。然而,产在中间地带的粳米,性质平稳,多种药方都用这种米做辅助,大概是担心药性苦寒,用这种性甘的粳米来缓和,使胃气不致受损,而发热与烦躁时,吃下这种粳米也都可以使人安静下来。粳米虽然是平常吃的食物,单独服食它益处并不大,但如果与一些药物同服,那么它的益处就很大了,可不要等闲看待而忽视这一点啊! 摘自[ 清 ] 黄宫绣:《本草求真》 《黄帝内经》有言: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莱,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就是说,一般药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毒性越大的药物,一旦病情有所好转,就应趁早停用;此时若以饮食代替药物进行调养,便能根治疾病,并保护身体的正气不受损伤。 中医有“四气”和”五味”之说,“四气”即药物寒、热、温、凉的属性;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属性。从中医上讲,人生病的本源在于体内的气受到了寒热之邪,气生于天;而五味属阴,成于地。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味。因此,蕴涵五味的食物乃补养之要。 以食物代替药物进行身体调养,不仅能滋补气血、协调阴阳、强身祛病,还能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维持生命的代谢,同时食物美好的滋味还能带给人味觉的享受,使人更易从心理上接受,从而全面提高体质。 从古至今,食补与食疗都被养生学家和普通大众所重视。在我国流传下来的药物学著作中,食物类药物与非食物类药物一直都是并重的,如《神农本草经》、《食用本草》等,它们都非常重视谷肉果菜对于身体的疗养作用。 至补莫过馔食 服药这件事,我的阅历极久,深知如果不特别标明服用剂量,最容易发生错误,利与害各半;即使本病服用人参、鹿茸等味,也很少有实效。像胡林翼、李续宜经常用人参、鹿茸、燕窝等作为家常酒饭,也终究对身体无所补救。 我现在的调养方法,主要是讲究饭菜的精细。蔬菜烹调时多用肉汤来煮,鸡、鸭、鱼、羊、肉都炖得极烂。此外,再多备一些酱菜、腌菜之类。我认为这是天下最美好的滋味,对人体大补的东西中没有能超过它们的。《孟子》和《礼记》二书中所记载的养老之法、奉亲之道,都不外乎这些内容。 节选自 ( 清 ) 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 食药之性须知 卫汜引用扁鹊的话说: 保全身体的根本,必须依赖于饮食;救治疾病的方法,只有凭借于药物。不知道饮食之宜的人,不能够充分地保全生命;不明白药物特性的人,也不能够有效地祛除疾病。所以,饮食能排除病邪而安定脏腑,药物能够恬神养性而补益心、肝、肺、肾四脏的真气。因此,作为有奉养父母责任的子女,不可以不懂得饮食之宜和药物之性。因为只有这样,一旦父母有病的时候,子女才可以用饮食去进行凋治;如果饮食调治无效,然后就可以再用药物进行治疗。所以,作为孝子,必须深知食物和药物这两类东西的特性。 节选自 [ 唐 ] 孙思邈 :《千金翼方》 按摩和导引都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它们简便易行、见效迅速、易于坚持,且不受时间、场所、器械等条件的限制,所以至今仍然相当普及。 按摩术作为我国中医保健的一种传统方式,能宣通气血、舒活筋络、柔润皮肤,使人体气血调和;还能调节全身机能,去淤化滞,减缓或消除组织破损带来的疼痛,强健肌肉。同时,按摩还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养生方式,它能将养生变成一种乐趣,可消除疲劳、祛病延年,使人有病治病,无病健体。 导引即“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是一种配合呼吸使形体得到锻炼的养生术。修炼者以自力引动肢体做俯仰、屈伸、呼吸、吐纳运动,辅以存思、按摩。道家认为,导引能调营卫、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直至延年益寿。 千百年来,按摩术和导引术曾在各个历史时期广为普及、影响深远。 按摩是养生法之一 按摩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体力劳动者凭借它,可以使血液循环正常而有规律,不致紊乱:闲逸怠惰的人凭借它,可使气机畅通,而不致穷塞淤滞。 延年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 人的全身筋骨之所以能灵活自如,都是因体内真气能周流通畅的缘故。如果真气能够畅流,人体就能保持祥和之态;一旦真气雍塞,人体就会生病。因此,《元道经》中就说: “人体内的元气不容易聚集却容易消散,关节容易闭塞而不容易开通。”所以人体必须经常活动,才能使食物易于消化,血脉才会畅通流行。而我国致力于养生之术的仙家流传下来的按摩导引术,正是用来促进血气循环,保持关节滑利,排除外部邪气对人体的侵袭,从而使恶气不能进入人体。古书上说: “经常转动的门轴不容易生虫,流动的水也不会腐烂。”对于我们人体,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要想延年却病,就要重视按摩导引这一重要的健身方法。 第七段 尽此一口气 想火烧脐轮 脐轮,就是脐下丹田。屏住口鼻的气息,同时心中暗自想象着将心火运到下方去烧丹田,等到感觉丹田处像是发热后,就从鼻中呼出气体。 第八段 左右辘轳转 先曲弯两手,将左手连同肩膀一起转动三十六次,像绞车一样,然后右手也这样。这里单转辘轳法。 第九段 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 放开所盘的两脚,使两脚向前平伸。然后将两手十指交叉,反掌向上,将交叉的两手放在头顶,并用力向上托,就像有一块重石头在手上一样; 同时腰身用力向上耸。手托上一次,就放下来,再将手放在头顶,再向上托,一共要做九次。 第十段 低头攀足频 接着,低下头,做出礼拜时的样子,同时用两手扳住伸出的两只脚的脚底板,这样做十二次。之后,仍旧收手,再握紧两手,并盘腿而坐。 第十一段 以候神水至 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 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 百脉自调匀 用舌头搅动口内,等到满口津液时,再鼓漱三十六次。前面已经鼓漱过一遍,加上这里的两遍,一共就是三遍。然后将津液也像前面一样咽下,要有汩汩之声。前一遍是分作三次吞下,这里的两遍分作六次吞,一共就吞了九次津液。 这样吞咽津液之后,周身百脉自然就调匀了。 第十二段 河车搬运毕 想发火烧身 心里暗想丹田处有一股火热之气,同时像忍大便那样闭气,将热气运至肛门再升到腰间、背脊、后颈、脑后、头顶上,然后再次闭气,并从上往下运气,从额上、两太阳穴、耳根前到两面颊,降至喉下、心窝最后到达肚脐下丹田处才停止。同时,想象着像有火烧身一样,全身发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