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日新乐怡 2017-08-13

1课时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课标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分析如下。

 

地理学习应落实到地图上,应充分利用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和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通过教材“活动”,结合图3.6,了解洋流模式的形成。通过阅读图3.5,结合读图思考题,初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和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在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基础上,再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不要求学生记住各洋流的名称,但需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为后面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世界海洋表层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与旧教材相比,删减了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形成的部分内容,总体要求相对降低,但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却相对提高。

 

教材先给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盛行风。接着给出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最后,结合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归纳、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材的编排顺序、课标要求与学生认知规律存在一定“矛盾”,可重组教学的顺序——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先结合图3.6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简单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接着,结合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即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步步启发和引导下逐步分析、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循序渐进。

 

洋流的形成和分布,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并联系第二单元全球风带的分布,边讲解、边画图,简单推导全球洋流的形成过程,最后以图形为基础,概括、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

 

初中地理没有涉及洋流的知识。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针对这一事实,在设计时应让学生充分阅读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可选取“鸭子舰队”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障碍: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不知该如何下手、如何表述,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

 

[三维教学目标]根据对课标、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

 

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初步分析说明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模式图;

 

2.根据给出的学法指导,分析、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培养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归纳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平台、自制课件、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鸭子舰队”漂游记]

 

事发地点在北太平洋中部海域,“鸭子舰队”怎么“入侵”夏威夷、阿拉斯加、白令海峡,甚至大西洋海域的加拿大、美国的东海岸、英国等?引出矛盾。)

 

【生】 洋流

 

【师】 好!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三章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设疑导入,激发兴趣,引出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57页,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请同学们结合学案的提示,阅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洋流的概念、洋流的分类以及海水运动的动力。阅读完可以举手回答。

 

【师】谁来说说。

 

【生】……

 

【师】很好!请坐!在洋流的概念中,有几个关键词,你抓住了没有?第二位同学,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关键?

 

【生】……

 

【师】好,常年的、沿一定方向、大规模。洋流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比如:墨西哥湾暖流的流量相当于世界陆地径流总量的20多倍。

 

让学生看教材57页的内容,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教师展示自己的关键词,供学生参考。引用“墨西哥湾暖流的径流量可达世界陆地总径流量的20多倍”这个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师】根据性质,洋流可以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其中,暖流是?

 

【生】……

 

【师】一般来说,较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较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所以,一般来说,暖流也就是从较低纬海区流向较高纬度海区的洋流?

 

【师】好!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平整的海平面上,海水怎么会流动?

 

【生】盛行风!

 

【师】好,盛行风!在盛行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随风漂流。表层海水会带动下层海水流动,最终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洋流的方向与盛行风的方向一致。

 

(学生通过阅读,在课本上找出基本概念,教师小结、强调关键部分的理解)

 

【师】同学们还记得地球上有哪些全球性的盛行风?请同学们看到学案,图中椭圆内表示均一的海洋,椭圆表示海岸线。请在左边全球风带模式图中,填写六个风带的名称?

 

【师】好!谁来说说全球风带分布情况。

 

【生】风带

 

【师】好,请坐!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风带的方向,在右边的洋流模式图中推测画出箭头,表示洋流方向。

 

复习风带分布,温故知新,并让学生思考在盛行风的吹拂下,海水将如何运动,进而引入下一个问题——大洋环流的形成。)

 

【师】好了没?好!同桌之间相互交换看看。一致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大洋环流分布图的。

 

【生】……

 

【师】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赤道南北两侧附近的海水受哪个风带的影响?

 

【生】信风带

 

【师】对,信风带。在信风的吹拂下,同时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促使海水自东向西流。由于它们分别位于赤道南、北两侧附近,所以我们称之为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

 

【师】赤道洋流会这样一直向西运动吗?洋流向西遇到陆地阻挡,会怎么样?

 

【生】……

 

【师】对,方向会发生改变!好,自东向西的南、北赤道暖流受地形阻挡,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大部分向高纬地区流动。还有一小股自西向东回流。由于它的方向正好与南、北赤道暖流的方向相反,所以我们称之为赤道逆流。

 

【师】而向高纬地区运动的洋流到达北纬40度附近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里有什么风带?

 

【生】盛行西风

 

【师】好。盛行西风和地转偏向力挟持洋流向东流动。由于这股洋流主要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所以我们称之为西风漂流。

 

【师】西风漂流继续向东,又会遇到陆地阻挡,其中大部分海水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低纬度海区流动,补偿了南、北赤道暖流。这样在赤道和南北纬40度之间的海区,也就是中低纬海区分别形成一个闭合的大洋环流。

 

【师】西风漂流还有一部分海水向高纬地区流动,受高纬地区的极地东风吹拂,又向南流动,汇入西风漂流。这样在中高纬海区也形成一个大洋环流,构成全球的洋流分布模式。

 

(简单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为后面归纳分布规律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画的也是这样的吗?

 

【生】是。

 

【师】好,我们总结一下,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有哪些?

 

【生】盛行风向,地形轮廓,地转偏向力。

 

【师】好!我们知道根据性质,洋流可划分为暖流和寒流。现在根据洋流模式图,请你分析哪些是暖流,哪些是寒流?你来说!

 

【生】……

 

【师】好,请坐!我们课本上是怎么描述洋流性质的?好,下一位同学给我们说一下。

 

【生】从纬度判断。

 

【师】好,请坐。请同学们课后据此,分析赤道暖流、西风漂流的性质。

 

【师】这是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是理想状态下的洋流分布状况。那么,实际洋流是怎么分布的?请同学们结合洋流模式图,阅读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注意实际洋流分布与洋流模式图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了解各海区洋流名称。我们分一下工。

 

第一组:观察太平洋海区洋流的分布状况;

 

第二组:观察大西洋海区洋流的分布状况;

 

第三组:观察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分布状况;

 

对比洋流模式图和实际洋流分布,加深理解。)

 

【师】谁来给我们说说太平洋不同海区有哪些洋流分布?

 

【生】……

 

【师】好,下一位同学来说说大西洋?

 

【生】指图答。

 

【师】好。南印度洋海区呢?

 

【生】指图回答。

 

【师】好,我们发现,同学们在说的时候,有些洋流的名称比较顺口,有些洋流的名称较陌生。一般地,洋流是用流经地区或国家的名字来命名的,比如说,(指图读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

 

【师】洋流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样,在洋流的分布上,也应该有规律可循。请同学们结合ppt上的问题和学法指导,读图思考。

 

【师】谁来回答第一题?

 

【生】顺逆时针。

 

【师】好,那我们大家一起来验证一下,中低纬度海区有没有他(她)说的这个规律啊?

 

【师】这个大洋环流大致以什么纬度海区为中心?

 

【生】30度附近。

 

【师】30度附近,靠近热带地区,我们称之为副热带海区。也就是说,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流向有什么规律?

 

【生】逆时针。

 

【师】好!逆时针。

 

【师】这个大洋环流大致又以什么海区为中心?

 

【生】副极地海区。

 

【师】好,我们把目光移到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有没有形成闭合的大洋环流圈呢?

 

【生】没有!

 

【师】那分布的是什么洋流?

 

【生】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师】为什么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没有形成闭合的大洋环流呢?请同学们从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去思考。我们知道,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除此之外,还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阻挡的影响。和北半球相比,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面积怎么样?

 

【生】……

 

【师】所以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有没有形成闭合的大洋环流?而分布的是?

 

【生】西风漂流穿越了太平洋、南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海区。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引导学生分析、发现、归纳规律。)

 

【师】好,接下来我们到北印度洋海区看看,北印度洋洋流有什么特点?同学们注意到了什么?这里用了两幅图向我们解释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分别是冬季的和夏季的。冬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

 

【生】冬季风作用形成逆时针环流   夏季风作用形成顺时针环流

 

【师】好,我们把北印度洋海区随季节变化的洋流的运动方向有规律发生变化的洋流称为季风洋流。那么为什么会形成季风洋流呢?其实就是盛行风在作怪。我们一起来看,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

 

【师】现在请哪位同学来分析一下夏季北印度洋洋流是如何形成的。

 

【生】……

 

【师】很好。现在我们结合右图,来总结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有哪些规律。请同学们根据ppt上的学法指导,分析、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8字型和0字型抽象概括,便于学生记忆理解。)

 

【师】作为地球水体最主要的部分──海水的大规模运动,促成了不同海区间大规模的水热交换,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至于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分析!

 

授课设计意图

 

本节教材内容和以往的人教版的老教材的内容少了很多。但是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本堂课的设计和以往的上课模式、师生互动、评价方式截然不同。

 

整个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在归纳规律、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力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步步启发引导下去分析、对比、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这样才能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新课标的课改精神。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吃透教材、寻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识别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因素的基础上选择、组织教学内容。

 

关注学生的基础、心理、思维特点、学习能力。可以通过事前与学生的谈话等方式来关注学生的知识准备状况,从而确定新的教学起点。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析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选择适合本堂课的教学方法——对比分析归纳法。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适应地理学科时空跨度大的特点。

 

关注教学评价设计的完整性:知识与技能目标评价(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评价(画出模式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评价(能用一双“地理眼”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与现象)。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①能将“自学、操作”引进课堂,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

 

②设计中能运用自我评价、认知冲突等方式是课堂教学适应学生心理状态的需要,从而达成教学发展和学生心理活动发展的同步。

 

建立有利于课堂教学双向反馈的结构环节。

 

注重课堂教学结构整体效应的有效发挥——前后呼应、衔接自然、协调有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