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末伏,养生的五大注意,以为是在养生,其实是在折寿!

 leeroc 2017-08-15

昨天已经迎来了三伏天的最后一个伏天——末伏,我们刚过完立秋,就要迎来末伏,末伏时间是从8月11日至8月21日结束,总共计10天。末伏的到来也代表由夏入秋,由闷热渐凉爽,但是刚立秋,秋老虎的肆虐,末伏时节早晚虽然比较凉快,但是白天阳光依然剧烈,防暑降温不能放松,保健养生也是有讲究的。

养生专家指出末伏已经入秋,由夏入秋,是由热渐冷的时候,阴阳变化的交替点就在末伏这几天,末伏的“秋老虎”颇凶,此时由于暑热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让我们看看末伏养生的五大注意,不要做错了还以为自己是在养生。

第一大注意:末伏护心

末伏护心注意:规律生活,养护血管,按时就餐对血管健康非常重要,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肥甘厚味,少吃生冷;多吃利于清洁血管的食物,如富含叶酸的绿叶菜、豆类、燕麦等。还要保证睡眠,一定要坚持每天午睡一会。

第二大注意:末伏养护脾胃

末伏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所以我们要格外注意,老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祛湿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薏米红豆粥是很好的祛湿食物,红豆能健脾益胃,利尿消肿;薏米可以健脾除湿利水,两者同煮,除湿效果非常好。薏米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煮红豆薏米粥时切不可加大米,否则不利于祛湿。

食疗就得说到薏米,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薏米味甘淡,能利水渗湿,就像疏通水道一样,能将人体内的水湿之气排出,是常用的利水渗湿药,也是常用的祛湿食疗药材。

现在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云南曲靖,贵州兴仁、以及福建金莎薏米,金莎薏米产于金沙村,距今有千年历史,宋代就开始大范围种植,明朝成为了朝廷的贡品,是福建省仙游县著名的土特产。别名玉芦、玉珠珠。

中国的薏米很多,只有金莎薏米是朝廷的贡品,足以看出金莎薏米的营养之高。《本草纲目》记载的正是金莎薏米。金莎薏米也是目前国家唯一确认的粮药兼用、唯一有国家地理保护标识的薏米。中医认为颗粒越小,药用价值也越高,而金莎薏米在众多薏米中的颗粒是最小的。

薏米红豆粥做法:薏米50克、红豆50克、芡实15克、枸杞10克;将薏米、红豆等洗净,红豆、薏米要提前浸泡3个小时,(薏米先炒过后煮)然后将所有材料盛入炖盅,放入适量的水,文火炖2小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即成。

第三大注意:末伏清补健脾利湿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薏米山药芡实粥做法:首先将薏米和芡实洗净后,用热水侵泡两小时左右,然后将泡好的薏米和芡实倒入锅内,倒入适量的水,大火转小火煮一个小时左右,再将山药去皮,切成小块放入锅内续煮半个小时左右。最后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第四大注意:末伏莫贪寒凉

末伏天虽然白天很闷热,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稍微比较大。这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食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此外人们应该适量进行户外运动,以出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这样才符合老中医所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

第五大注意:末伏空调把握好“度”

末伏气依旧闷热难耐,人们常会选择吹风扇、空调等方式来降温,但要注意开空调要把握好“度”,尤其是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在办公室的白领,不要盲目贪凉而患上空调病。空调可设定在26℃为宜,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

提醒: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所以我们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注意保暖,空调调高再睡~

结语:养生这5点你记住没?你还有什么更适合的养生方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