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衣巷》--为什么燕子又叫乌衣? 不要告诉我因为它们黑……

 佳音看云 2017-08-15




每一首唐诗,都是鲜活的游历图;

每一位诗人,都是资深的旅行家;

跟着唐诗去旅行,在诗中寻觅美丽的风景。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重点字词解释


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是东晋大贵族王导、谢安家族的聚居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3、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4、寻常:平常、普通。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筑巢了


●诵读分析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 诗人以“朱雀桥“来勾画昔日乌衣巷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给景色增添了衰败荒凉的气象。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的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沧海桑田的巨变的无限感概。


《乌衣巷》是一首寄物怀古诗,是刘禹锡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南京美景


▲乌衣巷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古老而著名的古巷,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


▲南京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常简称夫子庙,是一座位于南京秦淮河北岸贡院街的孔庙。”夫子“是孔子弟子对孔子的尊称。


▲白鹭洲公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